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环境设计》2010,(9):118-121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位于校园东南角,西临校园内现存最老的建筑物一二·九大楼和一二·九纪念园,南侧为运动场,东侧紧靠四平路。基地西北角为保留的旭日楼,其南侧正对西面一二·九纪念园有一片水杉林,基地内另有9棵散落的雪松、梧桐,槐树、柳树等需要保留。  相似文献   

2.
张斌  周蔚 《城市建筑》2005,(1):26-31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的设计首先从对基地的分析入手,进行项目的策划,得出二元统一、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从建筑的布局、形态、流线、材质、景观各方面营造场所特征,达到空间的多重整合。  相似文献   

3.
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位于校园东南角,西临校园内现存最老的建筑物一·二九大楼和一·二九纪念园,南侧为运动场,东侧紧靠四平路。基地西北角为保留的旭日楼,其南侧正对西面一·二九纪念园有一片水杉林,基地内另有散落的雪松、梧桐、槐树、柳树等9棵大树需要保留。  相似文献   

4.
正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位于校园东南角,西临校园内现存最老的建筑物一二·九大楼和一二·九纪念园。基地内另有9棵散落的雪松、梧桐、槐树、柳树等需要保留。我们把这一建筑看作建筑形式系统对内部使用功能和外部环境条件,及更广阔的文化语境的创造性整合。我们从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多层面的交流性入手,提出了一个双手相握的图解,利用这一图解的潜在二元并置结构来组  相似文献   

5.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规划中的校园空间建构问题,分别从校园总体空间体系和校园空间的深层属性两方面,提出嘉定校区校园空间建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社区养老服务质量,针对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相关部门以及设计人员要给予更多重视,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作为养老服务中心要注意的各项问题,保证设计的有效性。该文首先阐述了社区养老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组合模式,最后围绕就餐空间设计、休闲空间设计、中庭空间设计等,分析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7.
8.
岳志铁 《住宅科技》2014,(10):55-58
1996年同济大学开始高校兼并,在四平路校区逐步进行校园空间与建筑的梳理,这些变化延伸影响到校园周边城市空间,其中包括餐饮空间布局.文章从政策、流线、需求等方面,分析自1996年至今同济大学周边餐饮空间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9.
深圳的观澜湖世界级高尔夫球会内,有一块占地16000平方英尺(1486.4m^2)的区域,这是会所最新一所大型水疗中心的所在地。该项目的设计不仅要顾及水疗中心的各项设备,同时要从整个地域空间的规划,以至室内配套,来做一个整体的计划,展现出由外至内、由内至外的紧密联系性。  相似文献   

10.
项目高级室内设计师:EmonLou室内设计师:SusanBuchowski项目业主:道明银行金融集团设计时间:一期2001.07二期2002.02竣工时间:一期2002.10二期2003.08-11项目规模:55740m2座落地点:加拿大·安大略摄影:RichardJohnson室内设计范围2001年至2004年间,B H为道明集团位于密西沙加市  相似文献   

11.
陈易  左琰 《时代建筑》2012,(3):38-41
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建筑装饰行业的迅速发展给室内设计学科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文章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室内设计学科60年来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并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展望室内设计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杨彩亮 《新建筑》1998,(4):57-60
从同济大学逸夫楼的总体布局、形式感觉、空间塑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等诸方面展开评论。  相似文献   

13.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霞虹 《时代建筑》2003,(5):112-117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是因基地关系而生的建筑,其设计目标是引发人们对场所的全新认识并获得独特的空间体验。其空间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都源于建筑师对形态离合与空间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校前区空间特点,并从空间、界面、实体、风格这几方面来探讨,建筑形态构成如何对这一特定空间作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5.
戴春  刘红 《时代建筑》2010,(2):120-123
文章从高校学生社区营造的角度分析了同济大学研究生公寓(彰武路)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6.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空间经过了60年拓展,基本形成以A、B、C、D、E五座大楼为代表的集群规模,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了庞大的学科平台体系。建于不同年代的大楼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其呈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正是同济“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李欣 《华中建筑》2008,26(10):89-92
该文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调查研究了作为大学校园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是如何感知、评价与使用校园广场空间的。通过对其行为方式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已走过60年,这60年是对现代建筑思想的积淀与传播,是对现代科学精神的坚持与信仰,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践行。学院不仅培养了数代人,实践了大量的重大项目,同时更坚持着"同济建筑"的学术精神和社会理想。学院是中国城市建设60年的研究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回顾一个甲子的同济建筑之路,能够清晰地梳理从开创、发展到走向成熟的过程,由此发现同济建筑的精神内核。在主题文章中,郑时龄院士的文章追溯了"同济学派"的现代建筑意识,探讨了"同济学派"对中国现代建筑史的  相似文献   

19.
伍江 《时代建筑》2012,(3):16-19
文章总结了同济建筑60年的精神,即注重理性务实,鼓励个性创新;注重历史文化,追求时代精神;注重学科内涵,推动专业拓展;注重社会实践,引领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