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钻机广泛用于探矿、打井、工程地质勘测等,它由回转、捲扬及进给等主要部分组成。其中进给部分通常都采用液压方式。图1为液压进给工作示意图。在钻进工作时,钻头进给速度慢,约0.1~10m/h(根据岩石级别和钻头种类不同),进给缸所需流量很小(约0.017~1.7L/min);在提升钻具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要求缸的提升速度尽可能快(约3m/min以上),进给缸所需供油  相似文献   

2.
卡簧式连接是工程机械用液压缸缸简与缸盖连接的型式之一,具有结构紧凑、质量小等优点,但工作可靠性较差。ZL50型装载机动臂液压缸的结构如图1所示。当缸筒大腔进油,活塞杆运动到液压缸的端部时,导向套4受惯性力的冲击使之自缸筒6向外窜动约5mm~6mm,液压油易从导向套和缸筒之间向外泄漏。为此,曾连续两次更换0形圈8,但均使用不到10天便再次出现泄漏。分析其原因有:①由于液压缸工作时,导向套、缸筒内壁与卡簧5三者之间相互摩擦,造成导向套上圆弧面的轴向和径向磨损严重,致使导向套向外窜动。②因铲斗工作装置变形,活塞杆往复…  相似文献   

3.
射流切割中高压缸的壁厚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压缸的应力分布特点,推导了确定缸筒内压的公式,通过对该公式的分析,得出缸筒径比大于5时高压缸所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内压趋于定值的结论。由第四强度理论推导出了高压缸危险位置处(缸筒内壁)的当量应力的计算公式,并进一步建立了缸筒内压与缸筒径比及持久极限的量化关系。根据这些关系提出了在设计厚壁高压缸(主要指超高压缸)时,为了提高工作内压而应采取适当结构形式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如何有效设计使用缸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液压启闭机工作行程的加长 ,缸筒对接已成为油缸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般根据缸筒的内外径选购标准规格坯料。随着液压缸作用力吨位的增大 ,缸径越大 ,最大已达到80 0mm ,壁厚最厚达12 5mm。材料原有的规格已不能满足要求。根据用户的需要 ,要生产非标准规格的缸筒。这就产生了有单边加工余量大于 10mm的缸筒对接 ;单边加工余量小于 6mm的缸筒对接和处于两者之间共三种情况的缸筒对接。现介绍前两种情况缸筒对接坡口设计 ,第三种情况可根据缸筒内孔的大小 ,缸筒的长短 ,拉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走偏情况 ,选取前两种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产中、重型自卸汽车使用的液压缸大部都是套筒式前顶液压缸(见图1),此种液压缸举升行程长、省力,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缸的主要零件为缸筒,在一套液压缸中一般有伸缩缸筒3级或5级,作为液压缸行程的主要部件,缸筒在工作时主要是缸筒外圆与次一级缸筒内孔之间的滑动摩擦,并在当中伸缩,完成液压缸的举升。  相似文献   

6.
缸筒是液压缸的主体零件。设计缸筒时不仅要保证液压缸有足够的推力、速度和有效行程,而且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便承受液体压力和其它外力的作用。现在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越来越高,有的已达1400公斤力/厘米~2以上,因而高压、超高压液压缸缸筒的强度和刚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分别论述单壁缸筒、带凸缘的缸筒、加强环缸筒、双壁缸筒和缸底的设计计算方法。一、薄壁缸筒的强度计算  相似文献   

7.
伸缩液压缸由两个或多个活塞缸套装而成,前级活塞缸的活塞是后级活塞缸的缸筒。对于通用的伸缩液压缸来说,当压力油通入缸筒右腔和左腔时,各级活塞按其有效工作面积的大小依次动作,有效工作面积大的先动,小的后动。最近,美刊介绍了一种各级活塞能同时动作的伸缩缸(图示为两级),其结构特点是前线有杆腔C的环形面积,刚好是后级的活塞面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气垫气缸,它主要由缸筒、移动体组成。缸筒的外表面开有许多细小的气孔,缸筒由供气装置供给压缩空气,并且保持一定的压力。移动体一端开有斜面。从缸筒气孔喷出的气流在缸筒外表面形成一层气垫,减少摩擦,并使得移动体斜面受力,推动移动体在缸筒上移动。经过在喷漆装置的实际应用表明,本产品具有摩擦力小、速度快、发热少、不粘漆料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对伸缩式套筒缸极限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伸缩式套筒缸的构造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外缸体、中间缸筒、活塞和活塞杆组成。油缸的头部和尾部用轴销与机器设备联接。套筒缸的工作行程大,承受重载时容易引起屈曲破坏,故应进行稳定性计算,即应计算当中间缸筒与活塞杆全部伸出(H值为最小)时,油缸稳  相似文献   

10.
在维修工程机械的液压缸时,经常可以看到液压缸缸筒内壁、活塞或活塞杆表面有一些蜂窝状的孔穴,这都是气蚀所致。气蚀会导致缸筒与活塞杆的配合表面变得粗糙,液压缸产生内泄,工作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