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疲劳对驾驶员感知判断及操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疲劳对行车安全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心理学测试与主观疲劳调查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疲劳程度下驾驶员的感知、判断及操作特性。分析了不同疲劳程度下驾驶特性测评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不同疲劳程度下的驾驶特性测评指标阈值。提出了基于驾驶员驾驶特性的最大连续驾驶时间建议,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或修订驾驶服务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驾驶员驾驶安全舒适性特性,以我国双车道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划分标准为研究对象,引入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理论和驾驶工作负荷度计算模型,通过对驾驶员在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条件下的动态驾驶试验方案设计,采集了36名驾驶员在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上行车时的运行速度和心电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眼动视频的分析处理,得到小客车和大货车驾驶员在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线形、自由流条件下行驶时的驾驶工作负荷度变化规律,发现不同的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对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度的影响不同,并确定了满足驾驶安全舒适性的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划分阈值,最终提出了基于驾驶工作负荷度的双车道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减光罩设置对隧道口光环境及进出隧道口时驾驶视觉安全的影响,基于隧道口减光罩等比例微缩模型仿真及驾驶模拟实验平台构建进出隧道口路段驾驶环境,利用眼动仪测量驾驶员在进出隧道口时瞳孔面积变化速度,对驾驶视觉安全进行评价。对比无减光罩实验结果表明:有减光罩条件下,进出隧道口路段光环境变化相对平缓,有效降低了"黑白洞效应";驾驶员进出隧道口路段瞳孔面积变化速度减小,且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速度最大值与其持续时间均低于临界值,有效减少光环境突变造成的视觉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的驾驶行为形成模型 ,推导出描述驾驶行为动态特征的可靠性表达式 ;然后 ,结合驾驶可靠性计算公式和驾驶行为形成因子的计算机仿真 ,提出了评价驾驶失误对驾驶员车辆系统动态性能影响的方法 .根据对驾驶员车辆系统中驾驶失误的分析得出 ,感知可靠度的变化增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天气状况下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高驾驶员在不良天气条件下的运行安全,针对晴天、中雨、中雨+雾(能见度100 m)和中雨+雾(能见度50 m)4种不同驾驶条件,利用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对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特性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抽取3名驾驶员,在室内进行对于高速公路不同天气场景的仿真实验,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驾驶员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驾驶工作负荷是有差异的,驾驶工作负荷随天气条件的恶劣程度增加,驾驶环境的能见度对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对比侧风作用下货车和小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基于8自由度驾驶模拟器,构建了侧风作用下山区高速公路桥隧连接段驾驶模拟平台。招募30名驾驶员进行6种侧风工况下的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侧风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等车辆动态响应和驾驶员反应数据,探讨厢式货车和小汽车的侧滑稳定性、横摆稳定性以及侧翻稳定性。并基于静态稳定系数提出了侧倾比的概念,用于比较不同车型的抗侧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桥隧连接段行驶时,侧风作用下小汽车更易产生侧滑,但厢式货车在持续侧风作用下的侧向偏移更严重;驾驶小汽车相对于驾驶厢式货车能较快地对侧风环境做出响应,侧风感知时间较短;侧风作用下厢式货车更易出现侧翻失稳现象,且在驶出侧风作用区域后仍存在一定侧翻风险。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六自由度半挂汽车列车模型,并将该列车模型与驾驶员模型结合,分析与不同驾驶技术相匹配的列车设计参数。应用高斯-牛顿法确定了列车设计参数的范围。分析得出:通过调整列车的参数可以提高车辆在不同驾驶员驾驶下的安全性;具有较高驾驶技能的驾驶员更能适应尺寸较大、悬架较软、高过度转向的列车;驾驶员与列车相匹配可以大幅减小驾驶员转向动作和车辆侧倾角度和横摆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人工与自动驾驶汽车混行环境下无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权分配问题,提出基于驾驶员行为预测的自动驾驶汽车行为决策模型.利用模糊逻辑方法构建驾驶员的风险感知模型.基于风险均衡理论,结合可接受风险区间,预测人工驾驶汽车的行为选择策略.构建自动驾驶汽车的综合效用函数,利用博弈论求解最优行为策略组合,实现无信号交叉口车辆协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面对异质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有效避免碰撞事故发生并提高自动驾驶汽车通过无信号交叉口的效率,保证驾驶员风险感知值处于可接受范围.在15组实验中,有93.3%的实验组能够保证车辆通过冲突点的时间差大于可接受的安全通行间隔时间,不同情景下自动驾驶汽车的通行时间是自由流状态的1.07~2.43倍.与无预测自私博弈模型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显著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驾驶人风险感知是驾驶过程中驾驶人识别风险并作出决策及反应的过程,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风险感知研究对于干预不安全驾驶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有着重要意义.对驾驶人风险感知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介绍了风险感知的定义及相关理论,归纳分析了驾驶人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梳理总结了驾驶人风险感知的测试评估方法、风险感知培训方法及其效果评价.综合分析表明:驾驶人风险感知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如社会人口因素、驾驶经验等);不同驾驶人在风险感知方面的差异主要通过驾驶行为体现(如反应时间、反应速度、注视位置等),缺少驾驶人生理变化方面的深入研究;不同风险感知测试方法的效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需要完善相关的衡量标准;在驾驶人风险感知培训研究方面,有必要进一步验证风险感知培训对驾驶人的作用是否具有普遍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验心理学的驾驶员驾驶特性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价驾驶员的驾驶特性,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对驾驶员的感知、判断及操作特性进行了综合研究.采用深度知觉仪、速度知觉仪、注意分配实验仪等心理学测试设备,对不同年龄、性别一定数量驾驶员的驾驶特性指标进行测试,确定了驾驶特性单项指标阈值;采用模糊理论对各测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驾驶特性综合评价等级.分析表明:综合评价结果与驾驶员实际发生交通事故情况的符合率为77.2%,说明所确定的综合评价等级在分析驾驶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地评价驾驶员的驾驶特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驾驶员的选拔与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