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2/CO2燃烧技术研究进展2:污染物排放特性与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2/CO2燃烧技术不仅能实现CO2的大规模捕集,而且能大幅度降低NO2排放,并使SO2处理更加容易,是一种接近零排放的洁净煤燃烧技术.介绍了O2/CO2燃烧技术在SOx和NOx排放特性、颗粒物和痕量元素排放特性以及经济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了该技术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以燃煤发电为主的国家,火电厂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特别是SOx、NOx的排放污染尤为突出。在一些燃用高硫煤地区,酸雨的危害已十分严重。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酸雨区也在不断的扩大。能源利用效率低与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发)决的制约因素。自80年代以来,找国一些研究单位就开展了煤清洁燃烧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电力部热工研究院在研究各国先进烟气脱硝技术的基础上,与其他单位一起合作,研究开发了我国特有的磷氮肥法烟气脱硫工艺,并取得了小规模工业试验的成功;在"六五"期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吸附催化-等离子体烟气NOx/SOx同步脱除原理、工艺流程及各系统,并对等离子体烟气NOx/SOx同步脱除原理与技术工程研究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可实现性及大机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4.
STUDY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ED COAL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国内电厂大量燃用混煤,因此,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对混煤燃烧特性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文中利用一个具有在线烟气成分分析的640MJ/h热试验台,进行了几种混煤的燃尽、结渣和污染特性试验.焦炭和渣的比例被引入以区分煤的结渣特性.NOx的释放没有特别明显的规律,但研究中发现几种低硫煤混合后,SOx释放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5.
《电力设备》2006,7(8):121-121
火电厂煤燃料产生的烟气中NOx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的有害气体,降低NOx的方法有多种:低NOx燃料器、空气分级燃烧等。其中,燃料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x效果更好,该项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国内还没有工业应用报导。早在1980年,日本三菱公司就将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应用于电厂锅炉,使NOx排放减少50%以上。美国能源部的“洁净煤技术”也包括燃料分级燃烧技术,示范项目分别采用煤及天然气作为再燃烧料,NOx排放量减少30%~70%。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酸雨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结合发电厂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燃烧系统的特点及机组168 h调试结果,说明通过将煤粉进行分段燃烧,以达到降低燃烧时锅炉NOx的排放;并着重介绍了其具体的实现控制方法和采用这种方法所最终达到的低NOx排放的燃烧效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合理组织了分段送风和分段燃烧,CFB锅炉的NOx排放质量浓度自身就可控制到200mg/m3左右,如再配有简单的氨或尿素喷射系统的SNCR脱硝技术,就可以实现100mg/m3或者更低排放水平。对CFB锅炉进行了SNCR数值模拟,并进行了3MW CFB锅炉热态试验台SNCR技术的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热态试验研究发现:CFB锅炉实施SNCR能够实现60%以上的脱硝效率。将该技术应用于某工程,脱硝效率能够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8.
煤粉燃烧排放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研究燃烧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该文利用数学模型,采用后处理方法,在燃烧模拟的基础上,计算了NOx在电厂锅炉炉内的分布情况,对SOx生成采用了常用的反应模型,并根据反应动力学原理,提出了SOx生成模型。在国内首次对800MW锅炉进行了计算和现场测试。其计算所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说明所提出的模型是合理的,该研究对锅炉的设计和清洁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金锁  李志 《吉林电力》2011,39(1):15-17
论述了CO2分离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在介绍O2/CO2燃烧的原理及降低NOx、SO2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O2/CO2燃烧方式不仅易于分离和收集CO2,同时可有效地控制SO2和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高效洁净煤燃烧技术.并从模式系统选择、电厂布局、燃料类型的选择、制氧厂规模及发电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低NOx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低NOx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再燃技术NOx降低率的几个主要因素,以及提高再燃技术NOx降低率的措施及其所受到的限制.分析认为,提高炉膛高度和采用新三区低NOx燃烧技术方案是进一步发展低NOx再燃烧技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丁惠敏  段静 《吉林电力》2011,39(6):37-38
针对目前火力发电厂氮氧化物NOx排放量上升,已成为大气主要污染源,酸雨污染已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的现状,介绍了NOx控制标准、排放预测及吉林省火电机组NOx排放现状,对低NOx燃烧器、烟气脱硝等降低NOx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述,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了燃煤电厂NOx控制因地、因煤、因炉制宜,首选低氮燃烧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唐炜  李晓峰  陶俭  贺缨 《热力发电》2005,34(6):31-33
华能北京热电厂4台830t/h液态排渣燃煤炉采取燃用低硫高发热量神华煤、低NOx燃烧器、空气分级燃烧、飞灰复燃装置等措施控制NOx、SOx及灰渣排放,效果显著。目前烟尘、NOx和SOx的排放浓度分别为18.51mg/m^3、394mg/m^3和430mg/m^3,均远低于国家标准和北京市标准。  相似文献   

13.
O2/CO2燃烧技术不仅能实现CO2的大规模捕集,而且能大幅度降低NOx排放,并使得SO2的处理更加容易,被认为是一种接近于零排放的洁净煤燃烧技术.介绍了O2/CO2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描述了O2/CO2燃烧技术在燃烧特性和传热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技术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国华热电厂410t/h低NO_x燃烧系统机理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北京国华热电厂410 t/h改造后的低NOx燃烧系统所采用的各种低NOx燃烧技术,即空气分级、燃料分级和浓淡燃烧,并对其设计机理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不同煤种在一维火焰炉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特性,探讨了运行参数、煤质特性对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中的挥发分含量、含氮量、煤粉细度、燃烧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对NOx的排放体积分数有较大的影响.对优化燃烧、控制NOx排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外低NOx煤粉燃烧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阶段燃烧型、浓淡偏差燃烧型、烟气再循环燃烧型3种低NOx煤粉燃烧器的技术原理.在总结国外新型低NOx煤粉燃烧器技术的基础上,对开发国产新型低NOx煤粉燃烧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燃煤锅炉低NO_x燃烧技术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介绍了煤燃烧生成NOx的一般控制方法及空气分级燃烧脱硝原理。通过现场改造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的实际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O2/CO2气氛下煤燃烧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富氧燃烧技术不仅能使分离收集CO2和处理SO2容易进行,还能减少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简要介绍了O2/CO2气氛下煤燃烧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不同氧含量的O2/CO2气氛和O2/N2气氛下的热重与循环流化床(CFB)燃烧试验研究,为CFB富氧燃烧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进行了基础准备。  相似文献   

19.
燃煤锅炉新三区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王春昌 《热力发电》2005,34(4):1-7,27
通过对目前各种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燃煤锅炉新三区燃烧方式构想暨新三区低NOx燃烧技术方案。该技术将常规燃烧理念、空气分级燃烧理念、燃料分级燃烧理念以及高温低氧燃烧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三区燃烧理念和新型低NOx燃烧技术。对新三区燃烧方式进行了简明的描述,分析了新三区燃烧方式和其它燃烧方式在燃烧理念上的不同,降低NOx排放以及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认为新三区燃烧低NOx技术在降低NOx和投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高挥发分煤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应用后有望将燃煤锅炉的NOx排放量控制在200mg/m^3以下或更低。  相似文献   

20.
对某新建670t/h燃用水煤浆锅炉的空气分级燃烧、水煤浆燃尽率以及锅炉结渣等对NOx排放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后,锅炉在530t/h负荷下运行,通过调整过量空气系数和配风方式,锅炉NOx排放量可降至380mg/m3(标准状态,下同);燃烧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1.2左右时,通过配风调整可以同时保证低NOx排放量和燃烧稳定、高效;水煤浆的燃尽率和锅炉结渣现象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