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东滩煤矿3303综放工作面在FS46断层附近的轨道顺槽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3303综放面轨道顺槽在上覆煤层开采期间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并通过对3203工作面回采巷道变形量的分析,对应力集中区域进行分析和划定,进一步认识了构造复杂区域的矿压显现规律,揭示出复杂地质构造对煤层开采的影响规律,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工作面进行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黄壁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效果,掌握加固工程实施后工程的运行状态,在各建筑物上布设了观测设施,观测项目包括变形观测和渗流观测等.该文从变形观测项目的选定、观测断面布置、观测设施的布设等几方面,对大坝变形观测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3.
柴河水库大坝为黏土心墙砂壳坝,6排共62个变形观测点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每年进行两次变形观测.本文主要分析2010-2014年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研究大坝运行期的水平位移和沉陷,分析水压力、波浪压力、渗透力、水位骤降等因素对大坝变形的作用机理,总结归纳大坝变形规律,并对坝体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其他土石坝科研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壁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效果,掌握加固工程实施后工程的运行状态,在各建筑物上布设了观测设施,观测项目包括变形观测和渗流观测等该文从变形观测项目的选定、观测断面布置、观测设施的布设等几方面,对大坝变形观测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利行业缺少在煤矿采空区地表移动盆地内修建工程的经验,同时也缺少高精度地表移动盆地变形的观测资料,为了掌握地表移动盆地的变形情况,在焦作煤矿采空区开展了地表盆地高精度的变形观测工作,观测项目包括水平、垂向位移.对观测点的布置情况和观测结果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归纳出4类不同的变形特征,并对各种变形特征条件下,在采空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大型水电站导流洞运行期检修难题,优化导流洞进口布置,以乌东德水电站导流洞工程为例,从导流洞检修通道设置、检修门及其埋件布置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导流洞进口检修门和封堵闸门共用门槽的"一槽双门"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一槽双门"的闸门和门槽布置方案、门槽型式选择和门槽主要结构设计流程.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省某煤矿为例,采用ANSYS软件对该煤巷围岩原支护方案(锚梁网支护)和改进方案(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进行了数值实验对比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支护方案能有效地减小巷道围岩变形量,改善巷道维护状况。为检验改进方案在厚煤层沿空掘巷条件下的围岩变形控制效果,在巷道试验地段设置1组测点,通过5个月左右的观测,将所得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所得结果进一步说明改进方案较好地控制了巷道围岩表面变形及深部位移。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测资料的公伯峡大坝面板变形及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公伯峡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变形、面板挠度和钢筋应力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坝体沉降变形规律以及面板挠度和钢筋应力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针对混凝土面板的各种观测方法布置的测点,进行了物理成因解析及年变幅分析.分析成果表明,不同观测方法得出的观测成果具有一致性,反映了大坝混凝土面板的变形和应力规律,时效因素对坝体和面板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观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面板堆石坝内部变形的分层水平位移观测断面主要布置在最大横断面及其他特征断面(原河床、合龙段、地质及地形复杂段、结构及施工薄弱段等).测点布置宜构成观测垂线,以便于数据的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坝变形观测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混凝土坝变形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首先强调了变形观测系统的设置对保证大坝运行安全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变形观测系统设计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提出了看法。此外,还以国内外的几座混凝土坝为例,对其变形观测系统的布置作了介绍。最后,对今后的变形观测设计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岩石在高矿压条件下具有较大塑性变形,深部软岩巷道变形与破坏特征较为复杂,巷道的稳定性控制变得非常棘手,因此选择合适的巷道支护方法尤其重要。以具有上述地质赋存条件的邢村煤矿为工程背景,根据支护理论分析与数值分析,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系统研究了支护参数对于围岩变形、应力和塑性区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软岩破碎巷道,采用复合支护方法比传统单一支护,具有显著支护效果,更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从而为控制软岩破碎巷道变形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以隧道形式穿越雅鲁藏布江峡谷段。受区域地质环境的影响,区段内盆因 拉围岩内构造应力集中,施工过程中岩爆问题突出。在对现场地应力数据和隧道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参 数的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盆因拉深埋隧道花岗岩、片麻岩和闪长岩围岩体的弹性应变能、强度和 变形脆性系数以及弹性应变能等指标,进而分析了围岩体岩爆倾向。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计算了隧 道洞壁最大切向应力,应用RUsseness和Barton判据对围岩岩爆强度进行了评判。其中花岗岩具有轻微 —中等岩爆倾向;片麻岩具有中—强岩爆倾向,局部具有轻微岩爆倾向;闪长岩具有强岩爆倾向,局部具 有轻微—中等岩爆倾向。计算结果和施工监测结果一致,研究结论为该区域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摘要岩石在卸荷状态下的力学特性与其在加载状态下有着明显区别,对奥陶系灰岩进行了常规三轴与卸荷三轴的对比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卸荷状态下岩石的变形以侧向变形为主,且扩容显著;卸荷状态下岩样没有出现明显的塑性阶段,峰后出现了明显的应力跌落,表明灰岩的脆性特征在卸荷状态下相对明显。相对于加载,卸荷岩石的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均有所减小;卸荷状态下峰值抗压强度和残余抗压强度明显减小,并且随围压增加其减小的幅度也减小。  相似文献   

14.
新疆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中发生多次应变型零星岩爆,主要表现为劈裂破坏后成层剥落,给工程建设和人员设备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在区域地应力场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依据现有规范无法得到爆坑深度及对非圆形洞室判断结果存在一定误差的不足,引入了硬脆性岩体破坏预测准则(m-0准则)。在对该准则进行适应性判别后,采用所提方法和规范方法对该水电站引水隧洞剩余洞段岩爆可能性进行了综合判别。结果表明:采用m-0准则可对爆坑深度进行有效预测,剩余洞段岩爆主要以片帮和连续剥落的轻微岩爆为主,局部洞段具有发生中等岩爆和强烈岩爆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用于该工程后续洞段开挖支护设计,另可为类似深埋硬岩工程岩爆可能性判别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煤矿矩形巷道顶板稳定性问题,根据土力学与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矩形巷道顶板稳定性分析力学模型,分析了矩形巷道不同跨距、顶板支护强度、两帮加固岩层厚度、顶板围岩深度等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矩形巷道顶板围岩内应力分布呈现明显的应力拱型分布;顶板围岩浅部应力等值线呈独立卵形拱分布,随着围岩深度增加,两独立拱相互叠加,围岩应力等值线总体呈现圆弧拱分布,该拱将两独立墙包裹在拱跨之间;随着巷道跨距增加至2≤l/b≤5,拱效应衰减较快,顶板围岩自身承载能力降低迅速,当l/b>5时,顶板围岩内部附加应力主要为支护反力作用,直立墙A和B附加应力叠加基本为0,拱效应逐渐消失。并基于摩尔库伦强度理论推导出了顶板稳定性控制方程。  相似文献   

16.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因岩体应力释放而导致岩块骤然以爆炸形式从洞室周边飞射出岩块的现象。岩爆往往造成开挖工作面的严重破坏、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已成为岩石地下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其为高地应力地区影响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针对金平水电站地下洞室施工,探讨了岩爆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锦屏辅助洞是锦屏一级、二级水电站前期工程的关键施工项目,因其地下埋深较大,地应力较高,具备岩爆发生的必要条件,为避免和减少岩爆造成的损失,采用灰色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开展了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洞的岩爆预测预报研究。选取影响岩爆的一些主要因素:最大主应力、单轴抗压强度、点荷载强度、完整性系数和弹性能指数进行岩爆预测分析,所得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基本一致,说明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岩爆预测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江边水电站引水隧洞岩爆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边水电站引水隧洞的岩爆发生直接影响工程开挖进度并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因此,研究岩爆的特征和发生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概括介绍了引水隧洞岩爆发生特征、规律、预测预报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岩爆防治措施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岩爆监测与预报是岩土界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锦屏二级水电站的引水隧洞的高地应力和复杂的地质结构导致了该隧洞群开挖过程中岩爆频发,对人员和设备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和潜在威胁。以锦屏二级水电站某隧洞开挖过程中强岩爆为例,介绍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岩爆预测方法。分析显示,监测系统可以采集到岩爆较为明显的前兆信息,通过人工分析处理后,可对风险区域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预报,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洞室开挖过程中常发生规模大小不一的岩爆,因此合理地评价其开挖过程中岩爆发生的可能性、现场对岩爆的观测、分析研究岩爆的烈度、分布范围以及相应的预测防治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此,首先从岩爆发生的基本条件、岩爆烈度分级标准、隧洞岩爆特点、地质宏观评价的角度对硐室施工过程中岩爆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然后,采用较常规的岩爆的现场预测预报方法(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对该地下硐室岩爆发生的烈度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即施工岩爆处理措施,研究结果对高地应力区及上覆岩层较厚的地区兴建或开挖地下洞室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