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安全高效地开采破碎铅锌矿体,在分析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及矿山原有的下向分层崩落法基础上,提出了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及下向分层膏体充填采矿法两种方案,对比了3种采矿方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开采顺序、采矿工艺、支护方法及技术经济指标,推荐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试验采场工业应用表明,该方案成本189.3元/t,矿石损失率3.6%,贫化率6.5%,同时较好地限制了上下盘岩移,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2.
夏甸金矿目前采深已远超800 m,-652 m水平至-692m水平主要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进路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联合开采,地质勘探线529~546线之间采用崩落法开采,两翼(529线以南和546线以北)采用充填法开采。通过FLAC3D软件分析不同厚度预留矿柱下采场的应力、位移、塑性区等,确定矿柱最优宽度,保障联合开采的稳定。研究发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采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采场的开采使得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中垂直方向应力增大,而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采场在向上回采过程中,岩体中应力逐渐增加。在两采场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矿柱能有效减小两采场之间的相互影响,矿柱宽度应大于15m。  相似文献   

3.
程潮铁矿-430~-500 m矿体将使用崩落法和充填法协同开采,以同时兼顾技术经济和采场稳定性,为此以技术经济子系统和采场稳定性子系统构建了崩落法和充填法协同开采的协同度测度模型来进行方案选择。结果表明,基于协同度测度理论,3种采矿方案中方案3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和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协同开采最优,方案1下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和无底柱分段崩落协同开采次之。  相似文献   

4.
崩落法开采低品位矿岩破碎矿体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贫化率太高,采出矿石品位太低,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某铜矿前期采用分段崩落法,因贫化率太高,矿山陷入困境。针对该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开展崩落法开采技术研究,采用分段挤压爆破留矿,分段和阶段联合出矿的方式,大幅降低了贫损指标,提高了采出矿石品位,实现了扭亏为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采用崩落法开采低品位矿石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最新锰矿开采理论技术,针对李家湾锰矿急倾斜极薄—薄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从围岩稳定性、开采费用、安全性、采切比、采场作业强度等方面分别对浅孔留矿法、进路式分层崩落法进行分析对比,选定了浅孔留法进行开采并确定了相关采场的结构参数,为高效开采该类矿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矿岩可崩性是衡量矿岩发生崩落的难易程度,对于崩落法开采矿山,首采分层开采后,上覆矿岩能否连续冒落是矿山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依托敦德铁矿,在岩体质量分级基础上,基于Laubscher崩落图法分析了矿岩可崩性,为矿山掌握首采分层开采后围岩可崩性提供了依据,对于矿山设计、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破碎带中"Y"形矿体开采时,常面临采矿方法难选择、围岩稳定性难控制、矿体分支相互制约的难题。为安全高效地开采破碎带中的"Y"形矿体,以某矿破碎带中呈"Y"形的II号矿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山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技术条件,提出采用分层崩落法进行回采。设计每个采场配置人行材料通风井、溜矿井各2个,高度2.5 m的分层交替进行开采;同时先分层交替回采II号矿体中上部的分支,再采上盘分支的中下部分,最后回采下盘分支的中下部分;采用压抽混合式通风方式辅助采场通风,确保通风安全。统计分析试采采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得出所设计的分层崩落采矿法适宜开采破碎带中的"Y"形矿体。  相似文献   

8.
中厚矿体卸压开采影响因素及动态约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杰 《金属矿山》2010,39(9):18-21
中厚倾斜矿体在进行崩落法卸压开采时,需要根据卸压效果来布置采场结构及参数。分析了影响中厚矿体崩落法卸压开采的因素,确定了卸压开采与矿体条件、采场结构参数、回采参数以及崩落矿岩性质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建立了卸压开采与影响因素间的动态约束条件。通过上述研究,为中厚矿体崩落法卸压开采的参数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于金属矿的开采,一般认为分层崩落法与其他采矿法相比,是一种成本高、产量低、木材消耗量大的采矿方法。根据七一五铀矿的开采实况,本文论述采用分层崩落法的适应性和必要性,并着重叙述该方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从而使分层崩落法的主要工艺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0.
姑山铁矿后和睦山矿区卸压开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姑山铁矿后和睦山1^#矿体矿岩软破的开采条件,提出用分段崩落法取代空场法开采倾斜中厚矿体的技术方案;应用FLAC^3D对分段崩落法的卸压范围进行了数值分析,据此确定出适于卸压的采场结构,由此形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倾斜矿体的卸压开采方案。该方案目前正在实施之中。  相似文献   

11.
某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充填法联合开采。研究两种方法同时开采时采场地压的变化及采场稳定性问题,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该矿山采场地压的演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并利用微震监测技术验证模拟结果。研究表明,该矿山上部矿体随着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进行,下部胶结充填体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下部充填采场矿柱受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结束后,下部充填采场矿柱的垂直应力下降了约35%。由此可见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能有效缓解下部充填采场的地压,有利于提高采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程潮铁矿目前东区采用崩落法、西区采用充填法开采,由于西区地表选厂即将整体搬迁,西采区深部将改用无底柱崩落法采矿,开采深度也即将到达-500m水平。在采场上方同时存在崩落散体和充填法采场的条件下,研究了-500m水平采场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的回采顺序问题。由于矿体厚度较大、长度较长,回采顺序较多,通过对不同开采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算出采场的围岩不稳定性系数,通过采场的稳定性情况对比分析,得出几种开采方案中方案一较优。  相似文献   

13.
对于由崩落法开采向充填法开采转变的矿山,受崩落法开采的采动影响,其工程地质条件会变得相对复杂,围岩完整性及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开采技术条件相对复杂。为确保矿山下步生产作业的安全,必须要在崩落法采场与充填法采场之间留设隔离矿柱。本文结合矿山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创新地采用了以考虑采空区顶板垮塌冲击动载荷的弹性小薄板理论为代表的多种理论分析方法确定了崩落法转充填法采场之间水平隔离矿柱的尺寸,采用结合矿山围岩移动参数和Bieniawski矿柱强度理论的方式计算了崩落法转充填法采场之间隔离间柱的尺寸,与此同时,采用Phase2二维数值模拟的方式对隔离间柱的尺寸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最终实现了矿山崩落法转充填法的顺利转型,在保证矿山下步安全回采的基础上,提高了矿石回收率,为矿山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 分层崩落采矿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采矿方法。长期的生产实践表明,它具有回采率高、贫化率低、灵活性较大等优点,能充分回收矿产资源;但其严重的缺点是生产效率低,支护材料消耗多和难于全面实行机械化。所以,尽管分层崩落法曾被广泛采用,但随着高效率采矿方法的出现与发展,它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开采高品位与赋存条件复杂难采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为了提高分层崩落法的效率,国内外许多采矿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来,东乡铜矿井下开采一直沿用分层崩落法,并几度对回采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为推广和完善分层崩落法做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采矿方法本身固有的缺  相似文献   

16.
中厚矿体的开采特点是崩落矿石的空间移动条件极差,对采准工程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如果采准工程遭到地压作用而发生破坏,其负担的矿量容易成为永久损失。此外,随着采深的增加,地压显现更加明显,严重影响着中厚矿体的开采安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厚矿体卸压开采思路,介绍了不同卸压开采方法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厚矿体的开采特点提出了崩落法卸压开采方法,并分析了崩落法卸压开采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及中厚矿体崩落法卸压开采中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深孔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在云南镇沅金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沅金矿区是低品位含泥质、含碳、砷、锑等有害元素的矿石类型,属于难采、选、冶的难处理金矿资源。部分矿段矿石和围岩都比较破碎,开采条件极其复杂。为了探求该难采矿体合理的回采工艺,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和采矿技术水平,降低矿石损失与贫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对矿区的主要矿脉进行了分条回采分层崩落采矿法、高分层连续崩落法及中深孔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试验研究,以达到井下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矿山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某钨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下部的资源计划采用充填法进行回采,为此对崩落法与充填法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充填法回采可以提高采出矿石的品位,随采出矿石品位提高可相应提升选矿回收率。综合整个采选过程来看,该矿山采用充填法开采比采用崩落法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且随着金属价格上涨,充填采矿法崩落法比开采在经济上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1989~1990年西杰兹卡兹甘矿55号矿井在260m水平25号盘区首次试验了崩落围岩的二次开采。从1969年开始在该盘区用房柱法开采,在1972~1979年期间,一组已失去承载能力的房间矿柱和矿房底板的部分矿石已被崩落岩石所覆盖。采用了分层挤压崩矿和端部放矿的采矿法采完这部分已注销的矿石,从脉外横  相似文献   

20.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正常回采之前必须先形成覆盖层.以某大型有色金属矿山由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转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为工程背景,采用 PFC(ParticleFlowCode)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由胶结充填体、片麻岩和第四系表土构成的复合顶板岩层诱导冒落发展过程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工程诱导条件下复合岩层将发生“胶结充填体拱形散体冒落+片麻岩整体岩柱滑落+第四系表土拱形散体冒落”的特殊复合冒落模式.崩落法首采分段回采结束后可形成厚度不小于30m 的散体覆盖层,同时在崩落法回采过程中,可通过调控回采顺序来延缓断层破坏时间,从而避免因断层破坏带来的地质灾害.在过渡期崩落法采场和充填法采场均应采取整体由东向西的顺序推进,二者在推进顺序和回采进度上保持时空协同,使两种采矿法的采场始终在平面上保持较大的距离,避免不同采场之间采动应力的不利影响,确保充填法与崩落法的安全高效协同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