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纯钼加工材加热至1300℃为等轴再结晶组织,高温强度显著下降,再结晶的钼在高温下呈现一定程度的延性,但在室温附近延性显著降低,即出现延性-脆性转变现象。为了改善钼的高温强度和低温脆化,用结晶组织细化的方法进行高强高韧化研究,一种方法是通过压延、锻造等塑性加工使组织细化;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金属粉末的机械合金化。日本东京钨公司等研究人员曾在钼粉中添加TiC、ZrC、HfC以及TaC等碳化物粒子,用机械合金化方法使晶粒达20nm,其后通过热等静压(HIP)、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制备了晶粒细化的钼烧结合金。…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温度对镧钼丝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纯钼丝和镧钼丝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La2O3是镧在钼丝中的唯一存在形式,镧的添加,提高了丝材的室温强度和再结晶温度,改善了再结晶后的室温脆性,其综合性能明显高于纯钼丝。  相似文献   

3.
钼及其合金的许多应用都要求高的高温强度和再结晶温度,一般采用合金化方法来提高其高温强度和再结晶温度。合金元素添加得越多,室温塑性下降得越厉害,对每一种合金元素,都存在一临界浓度,当添加量超过该临界值时,室温塑性会急剧下降。铼是一个例外,其临界浓度高达40%,且在很宽的浓度范围内室温塑性甚至比纯钼还好。但铼资源稀少,价格昂贵,只在少数情况下才能使用。常规纯钼一般含有<0.002%的碳和<0.0005%的氧杂质。要进一步降低其含量,存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 俄罗斯学者研制了一种新型钼合金。该钼合金中,钛和锆的含量高于…  相似文献   

4.
纯铝动态再结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工业纯铝在不同温度(200~500℃)及不同形变速率(0.00833S~(-1)、0.0833S~(-1)、0.833S~(-1))条件下,用拉伸方式进行动态再结晶研究‘其结果表明,当形变温度低于200℃时,只发生动态回复。当形变温度在300~500℃范围内,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同时发生。而且随着形变温度的升高或形变速率的降低,动态再结晶的倾向性增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液掺杂并结合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稀土氧化镧含量(0.5%~1.5%)的掺杂钼坯,轧制成钼板材后,研究了钼板高温拉伸性能,并利用SEM、EDS和显微镜对钼合金的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镧不仅细化了钼合金晶粒,还提高了钼板的再结晶温度,在1200℃,纯钼板晶粒基本长成等轴晶,而氧化镧钼板的晶粒细小且长径比大。随着氧化镧掺杂量的提高,氧化镧钼板强度逐渐增大,而伸长率在掺杂量为1.0%时最佳。纯钼板在1000℃之后转成脆性断裂,而氧化镧钼板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始终是塑性断裂。  相似文献   

6.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工业纯铝高温压缩变形的组织演化行为,采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研究了纯铝在不同压缩变形条件下的组织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应变速率为10-2s-1,变形温度为220、300℃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稳态特征,材料发生了动态回复;当变形温度大于380 ℃时,材料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在变形温度为460 ℃时,应变速率为10-3~1 s-1条件下变形时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机制主要是连续动态再结晶,同时有少量表现为几何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纯锆板力学性能和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500℃升高到580℃,锆板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而伸长率逐渐升高。退火温度在500℃时锆板未发生再结晶,当温度升至540℃时锆板进行了完全再结晶,也获得了较优的强塑性配合。当温度升至580℃时锆板也完全再结晶,但晶粒有长大趋势。退火温度对锆板的耐蚀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室温下采用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Bc路径对纯镍(99.99%)进行8道次挤压变形,然后对其进行压下量为75%的冷轧变形。通过不同的退火试验,研究了ECAP加冷轧变形后退火纯镍的显微硬度和显微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在退火期间组织表现为不连续静态再结晶。当退火温度低于280℃时,试样的显微硬度下降缓慢,组织变化不大;当退火温度高于280℃时,显微硬度迅速下降,组织发生再结晶。再结晶动力学分析表明:当退火温度低于300℃时,样品在退火过程中发生二维生长;当退火温度高于320℃时,发生三维生长。样品再结晶表观激活能经估算约为(77±4)k J/mol,与晶界扩散能几乎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热轧变形量对热轧钼板显微硬度和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提高退火温度及延长退火时间均有助于再结晶的进行,当总变形量为66%时,其最合适的退火工艺为l200oC下加热1~2h;随着热轧总变形量的增加,钼板的再结晶晶粒尺寸逐渐变小,其显微硬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钼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是下一代基础材料之一,但钼材料一旦再结晶就变脆,高温强度下降,因此,其应用受到很大制约。脆性是由于钼的结晶组织引起的,通常的加工材,在加工方向呈细长微细晶粒组织即加工组织,材料表面即使存在微裂纹,其扩展也困难(高韧)但当加热至约1300K再结晶温度时,就再结晶为等轴组织,这时的微裂纹易扩展,材料明显脆化。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开发了有代表性的实用材料TZM(如Mo-0.5Ti-0.08Zr-0.03C)这种合金使碳化物的微粒子在钼基中弥散,保持其高韧高强特性。但这种合金的使用温度仅为1673K,而且材料自身加…  相似文献   

11.
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和双道次热压缩方法对含稀土La的C-Mn-Al-P系TRIP钢静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考虑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与变形程度对静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为850 ℃时,没有发生静态再结晶;当变形温度在950 ℃以上,发生明显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当应变率为1 s-1时,静态再结晶行为最显著;当应变速率为1 s-1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静态再结晶行为更加显著。在试验研究基础上,与含稀土La的C-Mn-Al-P系TRIP钢的Avrami静态再结晶的动力学方程实现了拟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锆在含钛的钼合金中的内吸附及其对再结晶温度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锆是内表面活性元素,在含钛的钼合金中可以产生内吸附,并能显著提高钼合金的再结晶温度、高温硬度和压蠕变强度。根据位错理论,讨论了锆提高钼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和高温强度的原因,认为上述效应可能与内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锆在含钛的钼合金中的内吸附及其对再结晶温度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锆是内表面活性元素,在含钛的钼合金中可以产生内吸附,并能显著提高钼合金的再结晶温度、高温硬度和压蠕变强度。根据位错理论,讨论了锆提高钼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和高温强度的原因,认为上述效应可能与内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4.
钼丝和钼箔广泛用于白炽灯作冷却芯杆、灯丝支架和箔封。掺杂钼具有很高的高温强度和再结晶温度,高温应用中已大量取代未掺杂的钼材。掺杂铝却-硅(AKS)的钼由于细小钾泡对晶界的钉扎作用,再结晶温度可达1800℃(未掺杂的钼仅为1200℃),而氧化镧掺杂的钼,再结晶温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掺杂La对钼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粉末冶金工艺先制取掺杂稀土La的钼坯,再经旋锻、拉拔制成掺杂钼丝。通过力学性能实验和SEM观测,对掺杂钼丝与纯钼丝的性能和组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稀土元素La与Mo中的氧结合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La2O3质点,强化了显微组织,使其再结晶温度较纯钼丝提高500℃左右,室温脆性显著改善,高温加工性能和室温弯折性能大幅提高。所研制的掺杂钼丝是制造高温加热元件和耐高温结构元件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在轧制温度603~703 K、轧制压下量20%~40%、应变速率4~16 s-1下对AZ31镁合金进行轧制变形,研究轧制压下量、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AZ31镁合金变形组织的影响,分析了镁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机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不仅影响动态再结晶进行的程度,而且能够改变再结晶的方式或形核机制。当轧制应变速率= 13.9 s-1,变形温度T=603 K时,再结晶方式为孪生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升高到703 K时,沿晶界有链状新晶粒出现。当变形温度T= 673 K,应变速率= 11.35 s-1时,再结晶方式以孪生动态再结晶为主;应变速率降低到= 4 s-1时,再结晶方式以旋转动态再结晶为主。  相似文献   

17.
Si-Al-K掺杂钼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热模拟试验机对Si、Al、K掺杂钼的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组织形貌。结果表明:其力学性能在1400℃有明显变化,可知Si、Al、K掺杂使钼的再结晶温度提高约600℃;当拉伸温度高于1400℃时,Si、Al、K掺杂量对钼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K泡大多集中分布于晶界处,其数量与掺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DZ125定向凝固合金的再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DZ125定向凝固合金发生再结晶的温度条件以及吹砂条件对其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和热处理态DZ125定向凝固合金开始发生再结晶的温度基本相同,均在1000—1050℃范围内;该合金的再结晶深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热处理温度低于1150℃时,增大的幅度较小,当温度超过1150℃后,再结晶深度迅速增大,γ相的溶解是DZ125合金再结晶的控制因素;随着吹砂压力或吹砂时间的增加,DZ125合金表面变形量增大,再结晶深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9.
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退火态纯钛试样,在变形温度298~723 K、应变速率10~(-4)~10~1s~(-1)下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其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钛的压缩行为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存在相关性;当应变速率一定时,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变形温度一定时,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显微组织观察结果显示:在低温或高应变速率下变形时,形变组织主要为大尺寸等轴晶和孪晶,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再结晶晶粒逐渐增多,孪晶数量减少,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20.
《铸造技术》2016,(7):1366-1368
对不同轧制加工率下所制备的纯银带材进行退火处理,分析不同加工率下纯银的再结晶温度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轧制加工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纯银的再结晶温度。加工率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当加工率为90%时,退火温度为100℃时纯银即发生再结晶转变,组织呈等轴晶;当加工率为10%时,退火温度增加至400℃时纯银才可发生完全再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