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SAF褪色光度法测定人发中痕量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静宇  吴心传 《湖南化工》1998,28(2):40-42,45
在硼砂-氢氧化钾介质中,钴(二价)对H2O2氧化水杨基荧光酮褪色有催化作用下,加入EDTA有抑制作用,而后测出褪色吸光度以测定痕量钴,此法不需加热。允许干扰素较大,其灵敏度为1.2×10^-12g/ml.0.03~8.0ng/25ml符合比尔定律,它用于测定人发中痕量钴,不需分离富集,方法简便,回收率94~105%,标准偏差小于4.4%,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溴氯酚蓝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原  刘新玲 《化学世界》1996,37(10):551-554
本文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铁(Ⅲ)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溴氯酚蓝而使其褪色的反应,建立了一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本方法的测定范围为0~2.1μg/25ml,检出限为4.1×10-10g/ml,用于水样及人发样品中痕量铁(Ⅲ)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5%,加标回收率为92~108%。  相似文献   

3.
基于2.2’一联吡啶作活化剂,在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液中.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刚果红色的指示反应,建立了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其灵敏度为4.34×10 ̄(-11)g/ml,线性范围为0~16.0ngCu(Ⅱ)/ml。用于纯试剂中痕量铜的测定,回收率为96.5%~101.5%,相对标准偏差为1.2%~4.2%。  相似文献   

4.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勇  罗川南 《化学世界》1998,39(6):319-321
本文研究了在硝酸介质中,钛阻抑高碘酸钾氧化盐酸耐尔蓝A褪色这一新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钛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3.19×10-9g/ml,线性范围为0.4~1.2μgTi/25ml,用于人发及水中痕量钛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氨水介质中,痕量Cu(Ⅱ)对H2O2氧化溴甲酚绿的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由此建立的痕量Cu(Ⅱ)的催化光度分析法的检出限为70×10-11g/ml。测定范围为0~075mg/25mg。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钴(Ⅲ)-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体系测定钴。钴与PAN二元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可达94~103L·mol-1·cm-1,加入表面活性剂后,钴与PAN生成三元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值提高到212~104L·mol-1·cm-1,钴含量在0~25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测定化学镀钴液中钴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催化光度法新指示反应测定痕量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广健  郭亚洁 《化学世界》1996,37(11):604-607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增溶增敏下,邻菲 啉为活化剂,铁催化抗坏血酸还原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检出限为7.4×10 ̄(-11)g/ml,线性范围为0~1.0μg/25ml,用于发样、食品样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过硫酸钾存在的条件下,痕量铁(Ⅲ)对酸性靛蓝氧化褪色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其影响催化褪色反应速度的最佳条件检测限为:9.0×10-8mol/dm3,线性范围:0.005~0.05μg/ml(即9.0×10-8~9.0×10-7mol/dm3)。  相似文献   

9.
肖如亭 《精细化工》1997,14(2):39-41
建立了一种测定1 氨基 4 溴蒽醌 2 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四丁基溴化铵为离子对试剂,2 萘酚为内标物,检测波长为240nm,线性范围为0~018mg/ml,浓度测定的变异系数为020%~034%。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灵敏度测定锇的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下限可达l.8×10-14g/ml,对1.0×10-33g/ml锇(Ⅷ)进行13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4.2%。发光强度与用浓度在3.3×10-15g/ml~1.3×10-9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本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是测定超痕量用的─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双氧水(H2O2)为氧化剂,对铜锌合金粉进行氧化处理,通过氧化提高粉体表面的平整度,达到提高铜锌合金粉光泽度的目的,并讨论了反应时间和H2O2用量对提高光泽度的影响,得出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在30℃恒温下,铜锌合金粉与30%H2O2用量比为10g∶8ml,反应时间以1h为宜,该条件下光泽度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通过对溶胶-凝胶法中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考察,得到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配制无水乙醇与水的混合液,并调节pH=2~3,缓慢加料;钛醇盐与水的摩尔比为2~4,乙醇与钛醇盐摩尔比为6~8,溶胶体系pH=2~3,水解成胶化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3.
KF Al2O3作催化剂,催化洋茉莉醛和丙醛进行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了亚胡椒基丙醛。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洋茉莉醛∶丙醛为0 3∶0 42(摩尔比),14g催化剂,丙醛滴加时间2h,反应温度60℃~70℃,反应时间2h。平均摩尔收率80 2%。  相似文献   

14.
许娄金 《应用化工》2003,32(4):30-32
以TiSiW12O40/TiO2为催化剂,对以丙酸和异丁醇为原料合成丙酸异丁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TiSiW12O40/TiO2是合成丙酸异丁酯的良好催化剂,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2∶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反应时间1.0h,反应温度106~125℃。上述条件下,丙酸异丁酯的收率可达79.1%。  相似文献   

15.
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吸液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雅丽 《应用化工》2003,32(4):27-29
以(NH4)2S2O8为引发剂,采用玉米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多元共聚,合成了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用量(质量百分数)为0.6,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6∶1,丙烯酰胺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2.5~1∶3.0,聚合温度50~55℃,反应时间为3h。分析了各种微肥如ZnSO4·7H2O、CuSO4·5H2O、MnSO4·H2O、FeSO4·7H2O、Na2B4O7·10H2O等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共聚物提高了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耐电解质性。  相似文献   

16.
董镜华  谢红波  杨水金 《应用化工》2003,32(5):15-16,21
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 MoO3为催化剂,氯乙酸与正辛醇合成了氯乙酸正辛酯。探讨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TiO2 MoO3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醇酸摩尔比为1.5∶1.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1.0%,反应时间为2.0h,带水剂为6ml,反应温度在160~180℃的条件下,氯乙酸正辛酯的收率可达79.0%。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Ln(Ⅲ)(Ln=Gd、Dy、Nd、Er、La、Sm)与糠醛缩 L 酪氨酸席夫碱的6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C14H12NO4)(NO3)(H2O)2](NO3)(H2O)x(x=0~2)。得到了Er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样品中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用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样品中的叶黄素和β 胡萝卜素;烟草样品中的叶黄素和β 胡萝卜素用90%的丙酮震荡萃取,然后用WatersSep Park 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和富集,以WaterNova Pak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1+1)甲醇异丙醇溶液 水梯度洗脱为流动相,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测定。该方法标准回收率为96%~104%,RSD%为1.26%~2.43%;用于烟草中叶黄素和β 胡萝卜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用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己二酸铵中的微量氯离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己二酸铵中的微量氯离子的方法,该法采用雾化增效剂增效、AgNO3与己二酸铵中的微量氯离子反应,测定剩余Ag+间接求出氯离子的含量,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1.9%~4.8%,灵敏度(1%A)为0.022mg/L。  相似文献   

20.
用S2O2-8浸渍锆硅复合氧化物,制得固体酸催化剂S2O2-8/ZrO2 SiO2。用马来酸酐与正辛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并与硫酸、对甲苯磺酸等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给定反应,S2O2-8对ZrO2 SiO2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SO2-4;当n(Zr)∶n(Si)为1∶6,用硝酸铵作硅酸钠的沉淀剂,用0.7mol/L的过硫酸铵浸渍12h,在550℃下焙烧3h制得的催化剂S2O2-8/ZrO2 SiO2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用于催化马来酸酐和正辛醇的酯化反应,可得无色透明的酯化产物,3h内酯化率达98.4%,较SO2-4/ZrO2 SiO2催化剂的酯化率提高了约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