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宾月景  陈婧  张复实 《广西化工》2012,(7):29-31,35
α位含氧取代基(如烷氧基、芳氧基)锌酞菁在非配位溶剂(如甲苯、氯仿、二氯甲烷)中,酞菁中心的锌离子与酞菁大环周边的氧能够形成分子间Zn-O配位,产生酞菁J-聚集体。而对β位取代锌酞菁通过Zn-O配位形成J-聚集体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本文将具有空间定位和强给电子能力的二苯甲氧基连接到锌酞菁环的β位,设计并合成了四-β-二苯甲氧基锌酞菁。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作为分析手段,发现在极性较大的非配位溶剂中,β位含氧取代锌酞菁也能通过Zn-O配位形成J-聚集体。研究表明强化取代基的空间定位作用和给电子作用,能有效促进酞菁J-聚集行为。  相似文献   

2.
酞菁钴(Ⅱ)轴向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一种酞菁钴 (Ⅱ )化合物 ,研究了它在溶液中与咪唑形成轴向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变化 ,并计算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 .用旋涂法制备了染料薄膜 ,通过配合物的吸收光谱与酞菁钴 (Ⅱ )的比较 ,光谱峰显著变窄 ,吸收峰红移 ,大大改善了染料的光学性质 .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重氮化反应设计、合成了鲁米诺偶联的氨基锌酞菁,对其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激发单重态可能以振动驰豫的方式使大部分能量耗散,鲁米诺偶联前后,氨基取代锌酞菁的荧光光谱有明显差别,为进一步开发酞菁类荧光光存储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7种轴向配位的萘酞菁硅配合物的激发态性质、产生单重态氧的能力及对几种氨基酸的光敏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对于相同浓度的不同配合物来说,随着轴向配位基团推电子能力的逐渐增强,激发三重态寿命降低,产生单重态氧的能力逐渐下降,而产生单重态氧的能力是光敏氧化氨基酸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因此,其光敏氧化氨基酸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以2-(2’-苯并噻吩基)吡啶(btp)、对乙烯基苯甲酸(VBA)为原料,通过与水合三氯化铱(IrCl3·3H2O)配合,得到了一种新型铱(Ⅲ)配合物Ir(btp)2(VBA),通过元素分析、FT—IR光谱及^1HNMR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UV—Vis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03和462nm处存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吸收峰,在630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磷光发射峰,是一种新型红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萘酰亚胺类化合物作为超分子体系中的功能单元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快速响应的光开关体系[1]、生物荧光探针体系[2]、激光染料天线分子[3]等.作为典型的一类荧光化合物,萘环上氨基取代和烷氧基取代的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光谱性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4],然而,由于未取代的萘酰亚胺单重态的寿命很短,使得人们常常忽略其三重态的生成,但大多数萘酰亚胺所经历的光化学反应与其激发三重态的性能紧密相关.迄今为止,关于这方面的机理研究报道还很少[5].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设计合成了萘酰亚胺及共轭键连接和非共轭键连接的萘酰亚胺二茂铁二元…  相似文献   

7.
《化工中间体》2011,(7):47-50
以4-羧基邻苯二甲酸酐、尿素和金属盐为主要原料,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了四羧基取代的系列金属酞菁;4-羧基邻苯二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尿素、氯化锌为主要原料,合成单羧基酞菁锌.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主要基团进行了表征,并比较了这些金属酞菁的紫外-可见光潜,以及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金属酞菁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几种金属酞菁光敏产生单重态氧和超氧负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它们产生~1O_2的能力与中心金属的电子结构有关,取决于三重态寿命和量子产率。顺序如下:Zn>Ga>Cu>H_2>Al>Co。产生O_2~-的能力不仅与三重态寿命和量子产率有关,也与激发能和氧化还原电位有关。其顺序如下:Ga>Al>Cu>Zn。还研究了酪氨酸与镓酞菁激发态相互作用,酪氨酸猝灭镓酞菁荧光。在除氧条件光激发下,酪氨酸猝灭镓酞菁的激发三重态发生电子转移,检测到GaTSPc~-在560nm处的瞬态吸收,在氧的存在下进一步反应生成O_i~-。  相似文献   

9.
以4-(2-醛基苯氧基)二甲腈和无水氯化锌为原料,固相法合成了周环取代的酞菁锌。产物经MS、IR和UV/Vis表征。在与相同中心金属的四苯氧基取代酞菁锌相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其UV/Vis光谱中的Q带位置与溶剂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新的锌(Ⅱ)-色氨酸-邻菲咯啉配合物[Zn(Trp)(phen)2]Cl·7H2O(Ⅰ)(Trp为L-色氨酸离子,phen为邻菲咯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一差热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考察了其与DNA的作用,研究了配合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物毒性,并与2种已知结构的锌-邻菲咯啉配合物[zn(phen)2]Cl2·5H2O(Ⅱ)和[zn(phen)]Cl2(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鲑鱼精DNA作用大小顺序为配合物Ⅰ〉配合物Ⅱ〉配合物Ⅲ.但作用方式不同;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配合物Ⅰ对pBR322DNA的切割作用最强;配合物对斑马鱼胚胎毒性作用大小顺序为配合物Ⅱ〉配合物I〉配合物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几种金属酞菁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及其特征参数。它们在可见区域内单分子吸收光谱基本是相似的,其最低电子跃迁特征吸收峰λ_(max)在650—700nm范围,其值随溶剂极性增加而略向红移,取代基团不同,对λ_(max)值影响不大,络合金属不同,λ_(max)值略有差别。某些取代酞菁化合物在极性小的溶剂中形成二聚体。它们是无光活性的,不适宜作光敏化剂。本文探讨了有关二聚体的形成与溶剂极性、溶液浓度、取代基团性质及络合金属原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聚体的形成取决于取代基团的性质以及溶剂的介电常数与溶液浓度。最后计算锌酞菁磺酰胺在氯仿与乙醇中,单分子与二聚体的平衡常数K_(eq)=C_D/C_M~2约为~10~6l·mol~(-1)。  相似文献   

12.
以4-(2-醛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和无水氯化锌为原料,固相法合成了周环取代的酞菁锌.产物经MS、IR和UV/Vis表征.在与相同中心金属的四苯氧基取代酞菁锌相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其UV/Vis光谱中的Q带位置与溶剂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1,2-二(2-吡啶)-乙二酮与4,5-二甲基-邻苯二胺反应,合成了6,7-二甲基-2,3-二(2-吡啶基)-喹喔啉(MePyQ)作为配体,通过元素分析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研究了其与铜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MePyQ与铜离子形成1∶2的金属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锌酞菁、紫精与二茂铁经共价键相连接的两亲性新的三元化合物,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瞬态吸收及其衰减,并与二元化合物锌酞菁-紫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DMF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三元化合物都发生了有效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给出了稳定的电荷转移离子对,其寿命长达100μs以上,表明存在着一个两步电子转移过程,用LB膜技术成功地组装了三元化合物的分子,并检测到明显的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5-(4-琥珀酰胺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配体(H2P)及其锌配合物(ZnP),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确认,并对H2P和ZnP的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P和ZnP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都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以邻苯二甲酸酐、金属盐、尿素及钼酸铵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合成了2,9,16,23-四氯金属酞菁,通过红外、紫外吸收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取代基的引入使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B带基本不变。中心离子对Q带最大吸收波长λmax次序为Mn(Ⅱ)〉Cd(Ⅱ)〉Ni(Ⅱ)。  相似文献   

17.
磷光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发光颜色可调性、较长的激发寿命和较高的发光效率等特点。以2-苯基并噻唑衍生物(含有醛基、乙氧基和叔丁基)为主配体、1,10-邻菲罗啉为辅助配体,合成3个磷光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并测试了磷光铱配合物的细胞荧光成像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化工》2016,(5):8-12
利用2-苯基吡啶(ppy)、三水合氯化铱(IrCl_3·3H_2O)和2-吡啶甲酸(pic)配位,得到铱配位物Ir(ppy)_2pic,合成产率9 0%,该方法适合于Ir(ppy)2pic的批量制备。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质谱(MS)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结合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对其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紫外谱图上的250~300 nm处出现了强的配体单重态π-π*自旋跃迁吸收峰,在400~500 nm处出现了铱(Ш)到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1MLCT和~3MLCT)电子跃迁吸收峰,在荧光光谱的514 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磷光发射峰,显示为一种高效的绿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19.
锌酞菁与牛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锌酞菁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锌酞菁与牛血红蛋白之间主要存在疏水作用,而且锌酞菁对牛血红蛋白还表现出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锌酞菁与牛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A和热力学参数△G☉、△H☉、△S☉,基于能量转移机制计算了锌酞菁和牛血红蛋白结合时的作用距离r,并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锌酞菁对牛血红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差热分析及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确定和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体能够激发Eu3+的电偶极跃迁而发红光,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