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养老保险支出日趋增加的压力,这也给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阻力。因而地方政府不得不对财政支出进行调节,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支出虽然对经济当期的增长贡献不大,但却是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在养老保险支出比例增加的形势下,地方政府是否会因此而减少教育投资比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以2007-201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教育的正外部性以及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经济水平的地方政府的调控行为。结果显示养老保险支出对教育投资确实存在挤出效应,但对于不同经济水平地区挤出效应力度不同。教育的正外部性并没有较大的阻碍经济落后地区对教育的投资;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地方政府考虑是否减小教育投资比例的主要因素,这也促成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减小幅度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减小幅度较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国内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这表现在:1、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镇的规模和发展走向,基础设施水平高低代表着城镇的综合实力。加大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可以改善小城镇的整体环境,为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这些投资还可以带动钢铁水泥、化工、塑料、建材等众多行业的发展,从而起到拉动经济增…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48-60
日益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是否仍然能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在实证中却面临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所导致的内生性难题。本文采用我国各省区政府信息平台2010-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真实数据,以地方政府"招拍挂"出让价款作为工具变量剔除内生性,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债务率较低地区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债务率高地区这种作用不明显。同时,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因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和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简单扩大举债规模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可取,地方政府应根据负债程度和地域差异调整负债策略,并提高债务资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
基于1998-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实证分析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效应区域差异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效应区域差异显著。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西部地区则不显著。不同地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明显与地方投资行为、政府行为以及财政能力等因素有关,而与经济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水平关系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需要关注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的适度性,以及建立正常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对绿色基础设施、小城镇公园定义进行阐述,对我国小城镇公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的小城镇公园设计相关内涵、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以绿色基础设施视角对小城镇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具有集生态、社会和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小城镇地区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国有龙亢农场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己任,立足农村市场,发挥中心建制镇作用,几年来先后投资8300多万元,强化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规模达1.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近万人,促进了农场及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以较少的资源创造了较快的增长,尤其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研究发现,环境基础设施缺乏已经成为小城镇下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政策,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探索新的投资体制,实行共享,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分析模型,就我国31省份城乡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并对城乡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较快提升。区域经济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在相邻省份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相关性。城乡人口融合、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应实施有差别的城镇化政策,推动城乡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
现代服务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越高,区域经济增长越快;反之,区域经济增长则越慢。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和浙江省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区域经济效应,找出黑龙江省与浙江省相比存在的差距,从而提出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加强创新性人才培养,加快黑龙江省金融中心建设等提高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集聚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基础设施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有关资料统计和积累不多,建制镇特别是乡镇相关技术管理很薄弱或很不健全,某些方面的调研资料收集难度很大。 为了解清楚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现状水平,宜按经济发展的三种不同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一般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各选择一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2)
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只有当本国吸收能力达到或超过门槛水平才能较好地利用国外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然后进一步利用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GMM估计方法,以技术购买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技术引进变量,检验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受经济开放度、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开发能力、政府科技扶持、交通基础设施这五个吸收能力影响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开发能力、政府科技扶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越高,吸收能力越强,技术引进越能促进经济增长;适度提高经济开放度有助于提升技术引进的经济增长效应,而当开放度过高时经济增长效应则不显著。此外,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迅速、高效地提升吸收能力和技术引进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2.
准确认识小城镇发展质量,对于更好地建设小城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有重要意义。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小城镇调查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什川镇为例,从人口特征、居民生活、产业经济、空间特征和设施水平五方面综合评价西北地区大城市周郊旅游型小城镇的发展质量,探究其运转机理。结果表明,什川镇近邻兰州市,拥有古梨园、黄河等特色旅游资源,受区位空间、自然人文环境、资源品位制约,城镇经济欠缺活力,人口流出多于流入,居民生活水平偏低,城镇规划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综合发展质量一般。区域经济环境不佳,优势资源与城镇产业不力,更多地扮演传统的中心地角色是西北地区该类小城镇的共性所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小城镇发展,未来应充分利用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改善对外交通区位条件,通过人口、企业或项目集聚,政策、投资、资本和信息技术设施等叠加效应和路径依赖强化西北地区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两股经济潮流:城镇化热浪和旅游热潮,催生了旅游小城镇的诞生,这是当今中国一件重大的经济事件。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小城镇目前占我国城镇体系比重较大,而且旅游小城镇对于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皖南山区城镇化水平较低以及部分欠发达地区旅游小城镇的既定特点,一些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皖南山区旅游小城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研究,提出其今后建设规划策略,以期为同类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4)
从多方面资料来看,目前全国部分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呈现线性关系。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建设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要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目前全国和大部分地区已经实施政策促进本区域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产业的基本结构进行升级,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强政府支出规模,扶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加大经济转型增长比例,进一步巩固城镇化的收入效应,这对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我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小以及能源消费强度逐渐扩大的趋势对于经济增长会出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城镇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一定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本文结合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介绍其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1)
识别建设用地基于投资路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为优化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提升建设用地整体利用效率提供思路。以2003年~2014年282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和测算了土地出让基于不同投资途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1)东部建设用地出让对经济产出的拉动效应远大于中、西部;(2)东部建设用地出让通过拉动非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的产出效应最高,中部和西部建设用地出让基于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17.
高铁的运行能够加强高铁沿线城市的联系,促进城市间经济要素的流动,推动城市内部经济要素的位移,对区域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高铁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刺激设站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改变其城市空间结构。文章从经济要素流动的视角对国内外高铁效应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铁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现代流通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是推动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发展小城镇现代流通业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小城镇获得“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是小城镇经济活动与区域经济活动的纽带,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的发展和繁荣,对于解决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9~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针对建筑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高度相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显著;各地建筑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建筑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大。在结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并改善影响投资效率的关键因素,以提高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水平,从而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促进地区经济良性发展。论文就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评价的内涵,并以我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7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其能体现出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区位条件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70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