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波 《四川建筑》2003,23(Z1):22-23
从欧美城市风景规划的兴起与发展来阐述其基本内涵;研究城市风景规划在当前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顾苒  郑润民 《中州建设》2008,(23):30-34
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数十年坚持做一件事。25年来,有一位规划设计者一直默默奋战在驻马店市城乡建设岗位上,25年来,他把人生最可宝贵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他所选择的事业。他就是河南规划界元老级的权威专家——驻马店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院长殷国华。  相似文献   

3.
"抱着微小希望的话,只能产生微小的结果,这就是人生。"人是有着无限的力量,当一个人发挥出他的个性时,最能使人生有所发展。我们的能力都深深地埋在地下,若能把他发掘出来,发展下去,人生就会有惊人的发展,不可能的事也会陆陆续续地变成可能,美国立维腾公司就是这样。明天"节"然不同——2008美国立维腾品牌暨新品发布会于6月2日在北京中环  相似文献   

4.
“密集式风景居住区”规划构思,针对居住区规划实践中的一些问题,重视规划和建筑的两个重要方面——历史和环境,以改进和提高居住区条件和环境质量。 一、我国传统的居住建筑,类型是很丰富的。它们一般都带院子,重视人的户外活动,使室内外环境紧密结合。天津市传统住宅,有四合院院落住宅,也有里弄住宅。里弄住宅多为二、  相似文献   

5.
专题四:风景营造中国本土城乡规划历来注重风景营造,强调规划建设要发现山水之巧、融合环境之美,素有"寻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的营城思维。纵观历史实践,风景不是虚无的,需要通过关键地段或重要建筑去感知与收揽;风景总是与人文融为一体,风景之中蕴藏一番中华文化的"大道理";风景离不开文人的发现、营造和点染,风景地往往与一方人物、风物、历史紧密相连,成为地方精神的标识地与纪念地。  相似文献   

6.
信息     
声音汪光焘部长指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要坚持十六字方针近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黄山风景名胜区考察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要把“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作为风景名胜区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丰富其内涵。汪光焘指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坚持十六字方针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体现。目标就是永续利用,风景名胜区不是不用,而是要永续利用。规划修编要讲连续性,要把现行规划中成功的地方继承并发展,要分析多年来变化生产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汪光焘还指出,风…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度假休闲热的兴起,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开发建设风景旅游区。在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中如何充分挖掘其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并运用景观规划设计手段加以物化,塑造了特色鲜明的风景旅游形象,这是具有普遍意义而又难以把握的难题。本文以梁祝文化村(上虞市洪山湖旅游度假村)策划规划为例,试图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造园小议     
近年来由于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给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各地有关部门也都大展手笔,新招迭出,大力开发本地区名胜古迹,以吸引中外游客,促使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绍兴作为文化历史名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这项造福后代、利国利民的无烟工程,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已在多处进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绍兴城市品位,是一件值得称颂的大好事。笔者在柯岩、吼山等地,游览观察之后,细细品味,觉得有些话想说,现在谈点看法。 开发园林造就景点,必须因地制宜j这是常识。要使中外游客百看不厌,除了风景洵美外,还必须具备历史文化的内涵与其地方渊源。在柯岩风景区的规划中也十分注重这一点,在主格调上下了工夫。其入口建筑是唐代风格,可以说是对历史的一点提示,石柱、石栏栅点出了柯岩石文化的渊源,但有部分栏杆及其节点过于纤细,失却其浑实厚重之材质感,不甚相宜。  相似文献   

9.
刘滨谊  陈万蓉 《华中建筑》2002,20(1):38-41,45
随着我国度假休闲热的兴起,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开发建设风景旅游区。在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中如何充分挖掘其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并运用景观规划设计手段加以物化,塑造出特色鲜明的风景旅游形象,这是具有普遍意义而又难以把握的难题。该文以梁祝文化村(上虞市洪山湖旅游度假村)策划规划为例,试图就此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德森 《规划师》1999,15(1):103-104,76
沈阳市辖九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3,008平方公里.总人口670万人。沈阳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区域发展条件十分优越。沈阳市城市性质和城市地位决定了城市规划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沈阳市提高规划水平,重塑沈阳城市形象刨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市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提高规划水平的切入点,把重塑沈阳城市形象作为主攻目标,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和布局的调控能力,增加城市建设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高水平地规划设计展示沈阳城市建设新形象的各种建设项目,发挥了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正平 《城市规划》2001,25(4):65-69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其特点是采用了自由式布局 ,“得山川之利 ,控江湖之势”。规划从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城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 ,并完善法规体系。努力挖掘城墙的内涵 ,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与利用明城墙及其周围的风景资源 ,使之成为环城绿带 ,改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2.
正赵瑾(受访人简介详见本刊2017年第4期本栏目):当年洛阳市的规划,长时间内出不来理想方案,前面做了不少方案,都不满意。后来没办法,让每个人员都做一个方案,巴拉金也都没看上。最后把何瑞华调去了,何瑞华设计了一条放射线、一个公园,方案就通过了。刘学海知道洛阳市规划的有关情况,他是洛阳组的小组长。何瑞华很用脑子,框框少,敢突破,这是她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晓琳  杨豪中 《中国园林》2022,38(12):93-97
风土并非单纯的自然环境风貌,而是人文的风土,是在活态历史时间和地域空间嬗变中的风土。风景的探讨无法回避对风土的思考,风景(或总体的风土)是“通态的”,而非束缚于二元论中的主观或客观的。通过对世界风景观念最初的起源——中国风景思想的追溯,以及边留久在《风景文化》一书中对其出现的6个标准展开的思考,以期揭示抽象的历史文脉在时空变迁中对现代风景的潜在动态效应,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风土与风景的内涵,进而认知真我。当下地域文化在全球化挑战下,面临着被同质甚至湮灭的危境。亟待保护传承的不仅仅是现实的风景遗产,更是活态历史积淀下,族群集体人格的文化伊甸园的呈现及延续。  相似文献   

14.
施聪 《云南建材》2011,(6):382-383
风景名胜的景现规划是保护自然和历史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任务争内容。井分析了目前规划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立德,立言,立功”,这“三不朽”是中国人世代推崇最“牛”的三件事,三件事若是都做到了,比之圣人也不为过,孔夫子也不过做成其中两件立德,立言。他老人家周游列国,想完成其第三件事,可终其一生,最大的官也不过是鲁国大司寇(相当于公安部长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中国风景认知及实践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城乡风景的代际传承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造就了中国本土特有的遗产类型——风景遗产。而当前风景遗产概念的泛化,导致相应保护实践的创新性不足。因而理清风景与风景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明晰风景遗产的保护对象及其代际传承中的方法、途径,可为中国风景遗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为世界遗产地方转向贡献中国智慧。【方法/过程】以记述时间跨度长、风景类型及数量丰富的古代绍兴为研究对象,以方志作为基本研究材料,基于文本分析、词频分析、案例统计、历史地理空间标注的方法,回溯古代风景实践,并进行文字及空间上的深描。【结果/结论】总结了基于风景“自然人文关联性”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形态表征特征,结合风景遗产代际性与代表性特征的风景遗产识别方法,归纳了风景遗产在形成过程中,“名胜”与“形胜”、“人杰”与“地灵”的双向融合;在传承中,以儒家教化价值观为导向;在传播中,以景物的文化阐释和生活的途径来强化自然及人工物质要素和非物质精神的代际传承。风景遗产作为中国极为独特的遗产类型,在当前保护实践中应完善其标准、价值与内涵,积极吸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保护整治与开发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是北京旧城北中轴上重要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历来是民间活动和风景游览中心。规划在继承传统特色基础上加以发展,使之适应首都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在规划实施上与西  相似文献   

18.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突然袭来,灾区的风景名胜区遭受重大损失。受损类型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重,都是建国以来破坏最强、最大的一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常务会议决定,单独编制汶川地震灾区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规划。本次规划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组成了规划编制组。  相似文献   

19.
要把“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作为风景名胜区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丰富其内涵。这是前不久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黄山风景名胜区考察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的。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01,(1)
以东坡赤壁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例,提出在历史文化地段和文化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必须将文化内涵与景观的载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较高的文化品位,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