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处理技术》2021,47(10):125-128,132
以畜禽养殖废水厌氧消化沼液为对象,探究不同运行温度对颗粒污泥培养及处理畜禽废水沼液中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温度能影响颗粒污泥的形成及主要特征。当运行温度为30℃时,颗粒污泥稳定时期污泥体积指数(SVI)61 mL/g,低于其他组,总悬浮固体(TSS)的质量浓度为8.31 g/L,ρ(VSS)/ρ(TSS)也达到最大0.76。胞外聚合物(EPS)的质量分数为144.8 mg/g,对应蛋白质、多糖质量分数比为1.31。当运行温度由10℃提高至30℃时,颗粒污泥对COD、NH_4~+-N去除率提高;而进一步提高至40℃时,COD和NH_4~+-N去除率下降。运行温度为20℃和30℃时,颗粒污泥对PO_4~(3-)-P的去除效率高达92.5%和92.4%,显著高于其他组别。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锅炉废水的可行性,以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构建了好氧颗粒污泥反应体系,以预处理后的锅炉废水和颗粒污泥为分析对象,探究了颗粒污泥处理锅炉废水过程中污泥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颗粒污泥对锅炉废水营养盐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内混合液总固体(MLSS)不断升高,稳定运行时MLSS浓度高达5.2~5.7 g/L,MLVSS/MLSS约在0.71~0.73,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好,SVI30在41~53 mL/g波动。锅炉废水的处理提高了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内蛋白质(PN)的含量,稳定时期PN含量在88.5~89.2 mg/g,约是初始值的1.34倍。颗粒污泥对锅炉废水中营养盐具有良好的去除率,稳定时期,COD、氨氮及硫酸盐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3.5%~95.2%、91.2%~91.6%及74.6%~79.8%。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燃煤锅炉废水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含油废水为探究对象,构建颗粒污泥序批式处理系统,探究了温度变化(10、25、40℃)对颗粒污泥处理含油废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时,10℃和40℃运行工况下,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浓度略低初始值,而运行温度为25℃时,颗粒污泥的浓度显著提高。此外,25℃运行时,颗粒污泥体积指数(SVI)下降至51~56 mL/g,污泥沉降性提高。温度能影响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主要组分。25℃运行时,EPS的含量降低至36.6 mg/g,显著低于其他两工况。温度主要对EPS内蛋白质(PN)的含量产生影响。在污染物去除方面,25℃运行时,稳定期出水COD基本维持在68~82 mg/L,COD的去除率在82.6%~86.7%,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温度能影响颗粒污泥对原油的去除,当温度为25℃时,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时原油的去除率高达72.6%~75.6%。在对氨氮去除方面,除低温(10℃)氨氮去除率较低外,25℃和40℃运行工况下氨氮去除率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5.
胞外聚合物对好氧颗粒污泥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内外对胞外聚合物和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胞外聚合物的提取和测定方法;着重分析了影响EPS含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有机负荷、水力剪切力、沉降时间、废水水质等;详细论述了其主要成分蛋白质和多糖以及其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结构稳定性作用机理,探讨了EPS对颗粒污泥传质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立EPS标准提取方法、EPS组分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机制以及EPS中其它组分如腐殖质和通过共价、絮凝作用等结合的无机物对好氧颗粒化过程所起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会是今后的研究重点,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揭示EPS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和稳定影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25±1)℃、0.1 mol·L?1 Trise-HCl缓冲液为反应体系并不断通入高纯氮气的厌氧条件下,以小试SBR反应器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为吸附剂,考察了好氧颗粒污泥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好氧颗粒污泥表现出比絮体活性污泥更大的对氨氮的吸附容量。当初始氨氮浓度为30 mg·L?1时,颗粒污泥与絮体污泥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83 mg NH+4-N·(g VSS)?1和1.18 mg NH+4-N·(g VSS)?1。由于细胞之间的遮蔽效应,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容量随污泥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盐度(NaCl)显著影响颗粒污泥对氨氮的吸附效果:盐度越高,污泥吸附容量越小。试验结果表明,污泥对氨氮的吸附作用不可忽略且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葡萄糖模拟废水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为接种体,通过啤酒废水驯化,考察该污泥处理啤酒废水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好氧颗粒污泥经驯化后能够迅速适应这种以糖类有机污染物为主的啤酒废水,驯化前后的污泥形态、生物活性差别不明显,相应的比耗氧速率分别为41.90和39.54g[O2]/(kg[MLSS].h)。驯化后的MLSS的质量浓度为8.23g/L左右,反应器的有机负荷稳定在4.3g[COD]/(L.d),而出水COD的质量浓度保持在45mg/L以下。因此,采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易生化的中低浓度工业废水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25±1)℃、0.1 mol·L-1 Trise-HCl缓冲液为反应体系并不断通入高纯氮气的厌氧条件下,以小试SBR反应器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为吸附剂,考察了好氧颗粒污泥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好氧颗粒污泥表现出比絮体活性污泥更大的对氨氮的吸附容量。当初始氨氮浓度为30 mg·L-1时,颗粒污泥与絮体污泥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83 mg NH4+-N·(g VSS)-1和1.18 mg NH4+-N·(g VSS)-1。由于细胞之间的遮蔽效应,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容量随污泥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盐度(NaCl)显著影响颗粒污泥对氨氮的吸附效果:盐度越高,污泥吸附容量越小。试验结果表明,污泥对氨氮的吸附作用不可忽略且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好氧颗粒污泥SBR处理实际含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接种成熟好氧颗粒污泥(AGS)的SBR处理含盐有机废水,考察盐度对AGS的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及AGS-SBR对主要污染物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低盐度下(<2%),AGS-SBR运行相对稳定,对COD、NH3-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6%、49.3%、69%;高盐度下(6%),AGS中的菌胶团被大量的丝状菌代替,结构疏松易碎,导致AGS-SBR运行效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好氧颗粒污泥SBR工艺(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结果表明工艺具有良好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800mg/L,氨氮质量浓度为50mg/L的条件下,COD与氨氮的去除率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上升,但COD的去除效率远高于氨氮,以反应4小时计,氨氮去除效率约为55%,而COD去除效率达到90%左右。平稳运行下亚硝酸盐与硝酸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始终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热提法和超声-阳离子交换树脂法(CER)提取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不同层级的胞外聚合物(EPS),对比分析了反应器不同时期EPS的蛋白质和多糖质量分数、官能团和组分以及提取前后污泥的粒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可以有效提取不同性质污泥的疏松型EPS(LB-EPS)。热提法提取的TB-EPS质量分数相比CER法较多,但提取后余泥受热膨胀,粒径不降反增。无论采用何种提取方法,污泥颗粒化过程中TB-EPS的蛋白、多糖质量分数和二者比值的变化规律均一致。傅里叶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显示,CER法提取的TB-EPS与二价阳离子关系更为密切,热提法所得的TB-EPS含有较多腐殖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2.
石化废水组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毒性强、危害大,是典型的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传统生物工艺由于石化废水中油类、高盐、高COD对微生物的活性抑制作用,很难实现对该废水的高效处理以及达标排放.针对石化废水处理技术的难点,评述了石化废水常规生物处理方法存在的弊端;详述了好氧颗粒污泥(AGS)技术的特点、系统启动期污泥颗粒化的策略,以及该工艺在石化废水处理中发挥的作用和技术优化手段;进一步阐述了好氧颗粒污泥对石化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并解析了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特点.旨在为石化废水的高效处理以及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削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AGS)颗粒化进程缓慢及低碳/氮(C/N)废水处理效率低的特性,在中温条件下开展了污泥源颗粒活性炭(GAC)强化AGS处理低C/N废水的研究,探究了GAC对AGS出水水质特征、污泥颗粒化进程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揭示了GAC强化AGS处理低C/N废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GAC能强化AGS处理低C/N废水的性能,当GAC含量20 mg/L时,COD、NH4+-N、TP的去除效率分别高达92.6%~98.5%、73.4%~75.1%、77.8%~79.5%,显著高于空白组。此外,GAC作为载体富集大量功能微生物并加速AGS颗粒化进程,提高污泥浓度并改善沉降性。在GAC含量为20 mg/L时,污泥浓度高达6.7~6.9 g/L。GAC存在组别内污泥体积指数(SVI)低至50.2~58.3 mL/g。GAC提高了AGS内胞外聚合物(EPS)和胞内聚合物聚羟基烷酸酯(PHA)含量。碳源匮乏期,PHA降解产能用于微生物代谢及氮磷去除,提高AGC运行效率。微生物学分析表明GAC提高了与生物脱氮除磷相关微生物如Candidatus Ac... 相似文献
17.
假定颗粒污泥为球状,通过实验确定动力学参数,建立氧传质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失活颗粒污泥DO变化,得出颗粒污泥氧扩散系数为0.45×10-9 m2·s-1;利用烧杯实验,得出了氧比消耗速率0.10 g O2·(g MLSS)-1·h-1,氧半饱和常数为0.65 mg·L-1。模型求解发现,表面DO越大,DO梯度越大,颗粒污泥表面径向传质能力越强,氧穿透颗粒污泥的距离越远,但是粒径很大时(如半径1.5 mm),虽然表面DO为4.0 mg·L-1,但依然没有穿透颗粒污泥,当r/R为0.49~0.65之间时,DO梯度迅速为0;在颗粒污泥半径很小(<0.5 mm)时,氧完全能穿透整个粒径,同时梯尔模数足够小,内扩散有效因子接近1不变,氧扩散可忽略不计;对于相同的梯尔模数,表面DO高时,内扩散有效因子越大,说明氧扩散的动力越强、受限制的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SBR工艺(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和活性污泥SBR工艺处理高质量浓度氨氮废水的差异,研究表明絮状污泥在驯化适应期内的去除能力增长较快.比较平稳运行情况下的脱氮能力,颗粒与絮状的脱氮效果相比优势不大,因此,还需要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其他影响条件做更充分的考察,以利于好氧颗粒工艺的工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