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在核桃油和葡萄籽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和4种油溶性天然抗氧化剂相互之间的增效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方法 D-最优设计进行试验,测定添加了各种抗氧化剂的核桃油和葡萄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并进行感官评价。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构建回归模型,将添加了抗氧化剂的核桃油和葡萄籽油的感官评价结果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优化出抗氧化效果最佳的复配配方。该配方在核桃油和葡萄籽油中分别为:茶多酚棕榈酸酯0.40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2 g/kg,迷迭香提取物0.15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0.39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4 g/kg,迷迭香提取物0.11 g/k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3种抗氧化剂对红松籽油的氧化抑制效果。方法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提取红松籽油,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在加速氧化条件下研究了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茶多酚棕榈酸酯、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三种抗氧化剂对红松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3种抗氧化剂均能不同程度延缓红松籽油氧化酸败进程,抑制效果与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基本呈正相关;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添加量为0.15 g/kg)抑制红松籽油酸价上升的能力最强,而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为0.60 g/kg)在延缓过氧化物的产生表现出更大优势。结论选择添加0.15 g/kg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可以更好地用于食用红松籽油的抗氧化。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及其组合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抗氧化作用。以氧化诱导时间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的抗氧化剂组合。考察了优化的抗氧化剂组合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高温加热时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的维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三者组合能显著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最优抗氧化剂组合为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添加量84 mg/kg、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405 mg/kg、维生素E添加量1 808 mg/kg,在此条件下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11.13 h,是空白对照的6.79倍;该抗氧化剂组合能抑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天然抗氧化剂绿色、安全,可有效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过氧化值(POV)和丙二醛(MDA)值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了茶多酚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V_(E)、β-胡萝卜素4种脂溶性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最优混料设计法优化牡丹籽油的抗氧化剂配方。然后,通过Oxitest油脂氧化分析仪测定了添加复合抗氧化剂牡丹籽油的氧化诱导期。结果表明:添加量均为0.02%时,几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大小为阳性对照(TBHQ)>茶多酚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V_(E)>β-胡萝卜素,通过最优混料设计法得到3组较佳的抗氧化剂配方,可以显著降低牡丹籽油的POV和MDA值;两个复合抗氧化剂组的氧化诱导期大于TBHQ组,分别为0.012%茶多酚棕榈酸酯+0.005%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03%V_(E)、0.013%茶多酚棕榈酸酯+0.003%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03%V_(E)+0.001%β-胡萝卜素。复合抗氧化剂能显著提高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张龙振 《中国油脂》2021,46(12):39-43
为探究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棕榈酸酯及其复合物对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实验法对菜籽油进行氧化稳定性评价,并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复配抗氧化剂的配方。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均能显著提高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P<0.05),其中茶多酚棕榈酸酯抗氧化效果最为理想,添加量为0.01%和0.05%时,菜籽油过氧化值比空白对照分别降低了61.76%和68.79%;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优复配抗氧化剂配方为0.02%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3%迷迭香提取物、0.03%茶多酚棕榈酸酯,在此配方下加速氧化13 d时菜籽油过氧化值为6.017 mmol/kg。该复配抗氧化剂能有效减缓菜籽油的氧化速度,且能够保护菜籽油不易受高浓度抗氧化剂的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油茶果为原料,去壳后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油茶籽油,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采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冷榨油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99%,其中油酸72.48%,亚油酸6.97%,α-亚麻酸2.22%;诱导期的对数与温度之间呈线性相关;在抗氧化剂添加量相等的情况下,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使用100 mg/kg TBHQ+2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冷榨油茶籽油的抗氧化剂,可使冷榨油茶籽油在120℃的诱导期延长1.88倍,抗氧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抗氧化剂对精炼栀子果油的抗氧化效果,确定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探究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在煎炸条件下对精炼栀子果油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精炼栀子果油为原料,比较天然抗氧化剂(葡萄籽提取物、茶多酚、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合成抗氧化剂(dl-α-生育酚、BHT、TBHQ)与精炼栀子果油结合前后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对油脂Pf值的影响;通过D-optimal设计分析确定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在160℃条件下,考察添加了TBHQ和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精炼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羰基价、茴香胺值和主要脂肪酸变化规律。结果 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与精炼栀子果油结合后能更好的发挥其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油脂Pf值,茶多酚在提高油脂Pf值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复合配方为茶多酚0.1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0.15 g/K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5 g/Kg+迷迭香提取物0.18 g/Kg;添加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对精炼栀子果油的过氧化值、羰基价的抑制效果均好于TBHQ,对茴香胺值抑制效果与TBHQ相当,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结论 天然抗氧化剂在精炼栀子果油中的抗氧化效果良好,添加天然复合抗氧化剂后精炼栀子果油具有很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使用Rancimat法测试VE、茶多酚、大豆卵磷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及其复合物对猪油氧化诱导时间的影响,以期研究四种抗氧化剂及复合物在猪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并使用Schaal烘箱法测试复合抗氧化剂对猪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VE、茶多酚、大豆卵磷脂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四种抗氧化剂对猪油都具有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能力排序为:VE(纯度:98%)>大豆卵磷脂(纯度:62%)>茶多酚(纯度:95%)>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比较VE与其他三种抗氧化剂复合时猪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发现当使用300mg/kg大豆卵磷脂与300mg/kg VE复合时,猪油的氧化诱导时间最长,达到16.34h,在60±1℃下,是否添加抗氧化剂对猪油的酸价影响较小,且远小于国标要求的最大值。但添加大豆卵磷脂与VE复合抗氧化剂后,猪油的过氧化值变化速率明显降低,且抗氧化效果好于单一抗氧化剂。因此VE大豆卵磷脂复合天然抗氧化剂对猪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并且具有价格便宜、安全健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魏红艳 《中国油脂》2022,47(3):38-40
分别向双低菜籽油添加0.2 g/kg的维生素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及茶多酚棕榈酸酯,采用Schaal烘箱法进行13 d的贮藏试验,测定贮藏过程中酸值、碘值、硫代巴比妥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的变化,研究3种天然抗氧化剂对双低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添加抗氧化剂组双低菜籽油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茴香胺值及过氧化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均较未添加抗氧化剂的低,且添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组的4个指标上升速度低于添加茶多酚棕榈酸酯和维生素E组的,贮藏13 d时其过氧化值(0.23 g/100 g)未超过国标限量(0.25 g/100 g);此外,在贮藏13 d期间,添加茶多酚棕榈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维生素E的双低菜籽油碘值分别降低了6934%、55.00%、73.02%,较未添加抗氧化剂的(75.83%)低。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得知,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抑制双低菜籽油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合成抗氧化剂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生育酚、大豆异黄酮、葡萄籽提取物天然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提高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但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差于BHT;0.2 g/kg(以底油质量计,下同)迷迭香提取物+0.2 g/kg生育酚的协同抗氧化效果较接近于BHT;柠檬酸对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生育酚均有抗氧化增效作用,其中0.2 g/kg柠檬酸+0.4g/kg迷迭香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要好于0.2 g/kg的BHT。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油、棕榈油、茶油和猪油为材料,以α-生育酚为研究对象,采用Rancimat法(110~130?℃)和烘箱法(120~180?℃)研究在加热条件下α-生育酚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损耗情况及其对油脂全氧化值的影响。Rancimat结果表明:110 ℃条件下,α-生育酚(200~1?000?mg/kg)能显著延长猪油、茶油和棕榈油的氧化诱导期(P<0.05),且添加量越大,油脂的氧化诱导期越长,而在大豆油中,α-生育酚则表现出促氧化现象,即添加量越大,大豆油氧化诱导期越短;烘箱实验结果表明:α-生育酚在油脂中的损耗率,与加热温度呈正相关,与其添加量呈负相关;180?℃条件下,α-生育酚(1?000?mg/kg)能有效抑制大豆油、茶油和猪油在加热过程中全氧化值的增长;而在棕榈油中,α-生育酚促进了棕榈油全氧化值的增大,添加量越大,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2.
将油茶黄酮化合物添加到核桃油中,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探究其对核桃油稳定性的影响。以油茶叶、油茶籽壳为原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将黄酮类提取物按照油茶籽壳中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1.15∶1.00∶1.05,油茶叶中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2.36∶1.00∶1.60的比例添加到核桃油中,以200 mg/kg的TBHQ、BHA、VE做对照组,测定过氧化值、酸价、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等指标,研究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不同配比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壳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分别为:68.71、59.77、62.71 mg/100 g;油茶叶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分别为:74.51、31.58、50.58 mg/100 g。对核桃油的抗氧化效果为:TBHQ>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1.15∶1.00∶1.05>BHA>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2.36∶1.00∶1.60>VE。油茶中的黄酮化合物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有效延长核桃油的货架期;油茶籽壳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效果优于BHA、VE;油茶叶黄酮化合物的抗...  相似文献   

13.
黄雅祺 《中国油脂》2021,46(4):76-79
向大豆油中添加不同量的阿魏酸酰胺类物质(阿魏酸苯乙酰胺、阿魏酸酪酰胺)与不同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茶多酚棕榈酸酯、谷维素、迷迭香提取物、混合生育酚)的二元复配抗氧化剂,测定大豆油在不同煎炸时间下极性物质含量,以考察复配阿魏酸酰基抗氧化剂在煎炸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阿魏酸酪酰胺与茶多酚棕榈酸酯组成的复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其他几种复配抗氧化剂,在二者的添加量各为250 mg/kg时,煎炸120 min内所得煎炸大豆油中极性物质含量最低,表现出最佳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为研究阿魏酸酰胺类物质的抗氧化机理及加快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茶籽毛油中多酚类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油茶籽油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和药效功能.通过油茶籽毛油中多酚类物质对不同种自由基清除的活性作用研究,其结果表明,油茶籽毛油中多酚类物质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加入多酚样品的质量浓度在0.53~7.29 μg/mL范围内,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65.21%以上;不同极性的多酚类物质清除效果不同,极性大的多酚类物质其总抗氧化能力较弱,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为开发功能性油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冷榨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山核桃仁为原料,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山核桃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其理化指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剂对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冷榨山核桃油主要理化指标:酸价1.96 mg KOH/g,过氧化值2.24 mmol/kg,碘值102.84 g I2/100 g,皂化值189.73 mg KOH/g;冷榨山核桃油主要有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1.83%,其中油酸60.95%,亚油酸26.69%,α-亚麻酸3.11%;建立了lg(诱导期)与Ranciamt氧化诱导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抗氧化剂添加量相等的情况下,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迷迭香提取物和和茶多酚;使用100 mg/kg TB-HQ+2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冷榨山核桃油的抗氧化剂,可使冷榨山核桃油在120℃的诱导期延长2.88倍。  相似文献   

16.
山茶油的功能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茶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还含有角鲨烯、山茶甙、山茶皂甙等生理活性成分。山茶油烟点高,不皂化物含量少,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其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而且山茶油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特性,如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肥胖、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综述了山茶油的功能特性,以便能更好的开发利用山茶油。  相似文献   

17.
黄克  崔春  赵谋明  马浩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9):1139-1141
对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植酸、V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性能和五种天然抗氧化剂相互之间的增效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Rancimat法测定了添加各种抗氧剂的花生油的诱导时间,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各种天然抗氧化剂在组分中的主次因素为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植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优化得出天然抗氧化剂的复配配方为迷迭香提取物0.07%、茶多酚0.03%、植酸0.02%、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2%。此配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能力优于TBHQ。  相似文献   

18.
油茶多酚是油茶籽中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与油茶籽油的品质、色泽和氧化稳定性等紧密相关,但受提取条件、鉴定方法和加工工艺影响较大。为进一步了解油茶多酚的化学性质及潜在利用价值,本文对油茶籽油中多酚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明确了油茶多酚与油茶籽油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探讨了油茶多酚提取、鉴定的常规和新型方法,重点阐述了油茶多酚与品种、制油工艺、精炼步骤和预处理措施等的相关性,剖析了油茶多酚在适度加工条件下对改善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为油茶籽油适度加工过程中多酚的保留及调控、天然健康营养油茶籽油产品的增效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