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余热风、微波两种主流热源玻璃纤维隧道烘干炉内上下层烘干差异原因,通过测量分析原丝成膜时间差异与烘干炉内风速的差异、微波辐射差异的关系,提出了调整上下层风速及增加微波辐射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解决方案措施有效,不仅消除了烘干炉上下层烘干差异,稳定产品质量,并为烘干炉的建造、提升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加酸速度、固含量、添加Al-Sol、磷、SiO2对拟薄水铝石胶溶过程pH值的影响,并对拟薄水铝石胶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慢速加酸及高固含量使得拟薄水铝石胶溶及凝胶所耗酸量大大减少,但是高固含量情况下,拟薄水铝石胶体迅速凝胶;Al-Sol的加入,大大缓冲了拟薄水铝石胶溶体系的pH值,使得拟薄水铝石完全胶溶耗酸量大大增加;磷的加入,也使得体系的pH值变化比较缓和,拟薄水铝石完全胶溶耗酸量略有增加,但是体系的粘稠度有所改善;SiO2的加入,对拟薄水铝石胶溶的影响不大;拟薄水铝石胶溶残留物质主要是三水氧化铝,是一种很难被酸胶溶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酸量和温度对拟薄水铝石胶溶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Zetasizer Nano ZS电位-粒度仪和Turbiscan红外分散稳定仪等实验仪器考察了拟薄水铝石酸胶溶过程中溶胶的Zeta电位、电导率、胶粒粒径的变化规律以及胶溶温度变化对胶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拟薄水铝石胶体溶液Zeta电位大于30 mV,得到稳定的拟薄水铝石胶体;最佳酸铝比在0.15~0.25时,拟薄水铝石溶胶粒径约70 nm;提高胶溶温度有利于胶溶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把湿型煤烘干成水分低的干型煤是型煤加工生产的关键,它通过烘干炉来实现.挤压机挤出的湿煤棒下到皮带,经皮带送到烘干炉顶,由卸料小车下到烘干炉,烘干后干煤棒从炉底出来,再经皮带送到造气煤仓.热风炉燃烧产生的热风,由引风机抽走经烟道管送到烘干炉内的烟道,作为烘干型煤的热源,和型煤直接接触烘干型煤.型煤在烘干炉里的烘干过程是一个动态流动的过程,其烘干质量受烘干热源的温度、进煤速度和流量、型煤的挤压质量、烘干振动出煤速度等影响,操作、控制不当,会出现型煤结块,甚至出现型煤在烘干炉内着火等情况,对型煤烘干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拟薄水铝石作为催化裂化催化剂制备的活性基质及粘结剂,其酸化胶溶效果直接影响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孔分布及磨损指数,进而影响其催化活性。本文分析了拟薄水铝石质量波动的类型及其对催化剂产品的影响,在胶溶速率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拟薄水铝石酸铝比-胶溶能力测定法,用以分析测定拟薄水铝石胶溶质量情况。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测定不同拟薄水铝石的胶溶酸铝比,还能分析出拟薄水铝石酸化后粘度变化情况,能够为生产提供一定的数据作参考,以稳定催化剂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6):1250-1253
综述了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条件、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对拟薄水铝石胶溶稳定性和胶溶指数的影响,分析了各个因素对拟薄水铝石胶溶的具体影响,并对未来制备胶溶指数高的拟薄水铝石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拟薄水铝石的胶溶条件、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对拟薄水铝石胶溶稳定性和胶溶指数的影响,分析了各个因素对拟薄水铝石胶溶的具体影响,并对未来制备胶溶指数高的拟薄水铝石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拟薄水铝石合成中反应停留时间不同,晶粒生长、聚集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直径10 mm的微型水力旋流器,作为粒子分离设备,期望获得性质更稳定、均一的拟薄水铝石。结果表明:采用旋流器分离拟薄水铝石粒子,可以有效地提高粒径集中度,从而提高拟薄水铝石孔径分布的集中度,同时不影响晶相结构和表面性质。多种粒度拟薄水铝石组合可能会形成多峰的孔径分布结构,这一发现有助于优化拟薄水铝石的合成工艺。成胶过程中拟薄水铝石粒子的有效分离和组合,能定向地合成特定孔结构,提高产品性能。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有关拟薄水铝石孔结构调控的国内外文献,指出控制合成条件、添加助剂和模板剂可有效改善拟薄水铝石的孔结构,即在合适的pH和温度下进行合成可抑制三水铝石、湃铝石等杂质产生,添加硅、磷等助剂可改变拟薄水铝石的晶体结构,而模板剂可促使拟薄水铝石微晶沿特定方向生长。  相似文献   

10.
拟薄水铝石产品粒度和黏度是其主要性能指标。实际干燥过程中,随着烘干主机频率、进口温度和混合温度等操作条件的变化,产品粒度和黏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主机频率越低,拟薄水铝石产品黏度越低;进口温度在一定范围时,产品黏度基本保持不变;当进口温度和混合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时,产品黏度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