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信道模型是无线通信系统研究和设计的基础。本文在一般无线通信信道模型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超宽带无线通信信道模型S-V模型及IEEE 802.15.3a模型的UWB信道模型的建模方法,给出了几种不同室内环境下的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对超宽带室内多径信道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无线信道是无线通信中信号的传输媒体,研究无线信道模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假设下的信道模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抛物线相位特性的无线信道模型,并进行了可视化仿真研究,弥补了Simulink可视化仿真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无线移动信道是非常复杂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着多普勒频移和多径时延扩展。从而引起衰藩。如何克服衰落影响,就成为移动通信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要克服衰落影响就要深入了解信道特点,建立正确的信道模型。本文介绍移动无线通信的特点及广泛应用的Clarke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利用Clarke模型进行移动无线信道仿真的具体方法,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应用深度学习进行信道估计的性能优于传统信道估计算法的性能,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导频开销。因此,在配备低分辨率数模转换器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生成对抗性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提高信道估计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当使用少量导频时,对抗性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获得比传统方法更为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无线通信一般传播的多径模型,在分层几何模型及Marko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台的随机空-时无线信道一般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参数的选择可以建立不同的典型无线信道模型.仿真的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6.
Rayleigh衰落信道仿真是许多类信道仿真的基础。在正弦叠加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多径独立Rayleigh衰落信道仿真模型,该模型在保持统计特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极大地减少了运算复杂度。最后给出了该模型统计特性的数学推导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方法进行了讨论。辨识模型为一个改进的神经网络,该神经网络包括:线性网络和BP神经网络。对线性网络的模型选择和多层前馈网络的关系做了细致的研究, 并分别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辨识方法对于一类非线性系统具有很好的辨识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存在丢包现象,通过研究WLAN的链路层协议切换步骤,提出了采用减少扫描信道数量和选择扫描信道的策略来解决无线通信高速切换时的数据丢包现象,并通过构建高速无线通信切换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减少扫描信道数量和选择扫描信道的异步无线通信切换机制可以将切换链路中断的时间由6s左右缩短至不到2s。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描述三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中最佳平方逼近输出向量与输出误差的数学表示的基础上,讨论了三层前馈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推导出与学习模式有偏差的微扰模式应满足的条件和异联想实现条件,并设计了实现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异联想功能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通信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时,需要首先得到传播信道模型的准确描述。对于超宽带无线通信这一崭新技术而言,建立其信道模型更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目前广泛采用的超宽带信道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接着重点描述超宽带室内信道统计模型,在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信道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详细给出了IEEE802.15.3a信道模型分委会建议采用的UWB信道模型,最后是UWB信道及几种重要参数的仿真例子。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在独立不同分布Weibull衰落信道下配有非再生中继的多跳无线通信系统性能. 基于调和几何平均不等式,得到了更易于数学处理的端到端信噪比上界. 通过计算上界的矩母函数、概率密度函数和矩等闭式表达式,得到了多跳通信系统的平均端到端信噪比、信道容量和平均误比特率等重要性能界.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界是紧的.  相似文献   

12.
为在高铁列车通信中应用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拓展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分析在此场景下的衰落模型.在高速铁路车地无线通信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分别从无线信道自由空间模型、两径模型、简化路径损耗模型等方面研究高铁无线信道的路径损耗、阴影衰落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和建模衰落信道,表明车地通信中无线信号传播在大尺度范围内近似于服从自由空间模型.基于实测数据,推导高铁车地通信中的中断概率表明,无线信道参数决定中断概率曲线、最低接收功率决定车地通信最大距离.与中断概率一样,小区覆盖范围曲线也由无线信道主要参数决定,但最大车地无线通信距离值与中断概率下的取值约有10%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多相调制下的空时分组码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给出了应用空时分组码的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并以基本的两天线空时分组码为例给出了其编码算法和最大似然解码算法,尤其是在常用的多相调制下的简单线性译码算法,多相调制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其带宽利用率高、性能优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无线通信信道的特性决定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上限.为了解短距离太赫兹信道特性,基于310 GHz频段的信道测量,对太赫兹信道的大尺度衰落特性和小尺度衰落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短距离场景下太赫兹信道的路径损耗在0.2 m处与自由空间的路径损耗模型结果一致,0.2 m后实测的路径损耗结果较小,传播条件优于自由空间.对莱斯K因子和均方根时延扩展的结果分析表明,与低频段信道相比,太赫兹信道的时延色散程度更低,直射径信号占据主要的接收信号能量;莱斯K因子与均方根时延扩展表现出了强相关性.这些结果为设计和优化短距离太赫兹通信提供了理论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 Ultra Wide Band (UWB) communication is the technology that transmits signals by using nanosecond pulses. Its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1) a high data rate; 2) low power dissipation; 3) a strong anti-multipath fading ability; 4) a simple structured, small bulk, low cost and high sensitive, portable and wireless system and 5) low interference with the existing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It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general interest about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  相似文献   

16.
在无线安全通信中,产生密钥并且保持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在密钥分发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攻击。利用多径信道的随机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案。为了解决现有的基于物理层的密钥分配协议效率低并且依赖节点或者环境移动性的缺点,文献[12]提出了基于虚拟信道的快速密钥生成协议。该文通过理论证明:在多天线敌手的前提下,该协议不能在实现信息论安全的同时提高密钥生成率的理论上界。因此,该协议不是信息论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Due to the limited bandwidth of the wireless chan-nels,video signals have to be highly compressed by ef-ficient coding algorithms,such as H.263and MPEG-4.The standards apply a motion-compensation and var-iable-length coding scheme to reduce the temporal andstatistical redundancy in the video sequence.However,under the error-prone wireless environments,highlycompressed video data becomes extremely vulnera-ble[1].Even a single bit error may cause severe degra-dation in video quality.Therefore,…  相似文献   

18.
对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时间选择性信道的估计模型--泛化复指数基扩展模型(GCE-BEM)进行优化,根据多普勒频移的估计情况,提出了可以进行自适应系数调整的模型,通过选择固定系数或变化系数的GCE-BEM,在不增加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能有效消除GCE-BEM模型的高频噪声的影响,可以减小信道的估计误差,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9.
移动无线信道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实验对移动通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移动通信室外传播的物理环境分析入手,导出了窄带、宽带移动信道的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征,并离散化为数值计算仿真器。通过该仿真器,再现了窄带、宽带移动信道的物理特征,仿真结果符合实测的历史数据。本仿真器很好地表征了移动速度、传输带宽、散射环境及载波频率等因素对无线信道的影响,可作为对现有系统改进和新技术开发的仿真测试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