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2.
3.
介绍了自行开发设计的电缆免拖放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效果。该装置具有对电缆磨损小、操作方便、安全快捷、经济、不受天气影响、占地少等优点,达到了模拟现场测井、释放电缆内应力、延长电缆使用寿命的目的,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注水井带压作业过程中,配水器水嘴密封难度大等问题,研制了一套能够与带压作业机协同使用的高性能配水器外密封装置。对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研究,并根据配水器上注水嘴位置的不同,分别设计了结构相近的外密封装置,以提高密封装置的通用性。阐述了装置中的单向自锁式防窜卡瓦组件结构原理,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防窜卡瓦的夹持性能,从而避免配水器离开带压作业机防喷腔后,因管内压力过大,造成外密封装置窜飞事故的发生,为注水井实现全程带压作业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水下电缆在深水海底存放需要进行绝缘密封保护,且因水下压力高、温度低,对密封性能要求较高。常用的水下电缆绝缘保护方法不能同时既保持电缆接头完整性,又保证电缆绝缘性能。流花11-1油田"南海挑战号"平台坞修解脱时需要将水下电缆解脱并存放在300 m水深的海底至少8个月,为此研究出了一种不破坏电缆接头(芯)的压力平衡式密封保护水下电缆新方法,自行研制了新型电缆密封管,并进行了氦气密封测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从而为其他有电缆接头完整性保护需求的深水电缆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过电缆低压井口防喷装置,是一种在使用电缆进行井下作业时用来密封井口压力低于6MPa的油水井井口的装置,以防止油气外溢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装置由手动盘根盒、防喷管、液压盘根盒、手压泵和放空阀等组成。手动盘根盒和液压盘根盒的组合,可对电缆实施双级密封。由第一级密封即手动盘根盒处泄漏到防喷管内的流体,通过放空阀排放到地面容器内;第二级密封即液压盘根,可借助手压泵在地面进行控制,免除了高空作业的困难与危险。冀东油田的矿场应用情况表明,这种防喷装置完全可以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环压式激发牵绳点火引爆装置在TCP射孔及TCP+ DST两联作技术中存在着许多缺点。为此,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压控式液压点火引爆装置。它与牵绳点火引爆装置相比,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适用于大斜度井、水平井作业及全负压射孔。经多口井现场试验与应用,己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分析了牵绳点火引爆装置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液压点火装置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特点、现场试验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原有井底密封式内管注水泥器存在的问题,为防止密封失效,提高施工安全可靠性及国井质量,研制了TN-Ⅲ型内管注水泥器。该工具将密封部位由井底移至井口,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大直径套管固井。TN-Ⅲ型内管注水泥器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95213958.8),并应用于现场实施3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抽油杆柱下部载荷和位移难以准确描述,使抽油杆柱的设计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研制了抽油杆柱受力状况井下检测装置。该装置结构与抽油杆接箍一样,可以安装于抽油杆柱的任何部位,传感器采用了微耗电系统,可以在井下连续工作1年以上。油井工作时,井下抽油杆的负荷、温度、位移及流体压力等参数经处理后存储于存储器中,起出抽油杆后,存储的数据经PC机的相应程序进行处理后,获取所需的数据和示功图。通过对不同位置上实测示功图的分析对比,近泵口位置的传感器由于消除了杆柱运动的影响,所测示功图更准确地反映了泵的实际工作状况。9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测量的示功图能准确地反映油井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7.
油井加药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由大港油田作业三区研制成功的油井加药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矿场试验、推广应用结果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荣菊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1,27(4):54-56,69
石化企业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是硫化氢,为了保护环境,采用传统克劳斯法将此废气加工成硫磺,但投资大,产出低,运行成本高。硫氢化钠装置的开发与应用,为没有资金实力建设硫磺装置的小型炼油厂提供了一个解决硫化氢污染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无油管采油系统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无油管采油系统(无管系统)的结构原理,指出该系统具有消除油管柱伸缩量,提高泵效;降低抽油杆柱应力幅,改善其工作条件;减少单井投资及油井作业等特点。通过对实例的系统举升油液能力的计算,证明其结构合理可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AMS智能设备管理系统与DCS系统一同对现场仪表进行联校,实现了仪表联校时间减少一半,节约近6 d,为丙烯腈装置提前开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