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系统介质循环泵选择的特点及注意问题,分析了应用变频调速技术控制介质泵满足旋流器入料压力要求的原理,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泵及系统的磨损、延长介质泵的寿命、提高介质泵及旋流器分选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在重介质选煤领域推广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发展重介旋流器选煤技术的必要性。分析了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算法及循环介质泵性能等影响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对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中,在各参数及入斜压力不变时,介质循环量对旋流器工作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目前旋流器入料方式产给出了采用变频调速器调节泵的转速对旋流器入口压力和介质循环量的控制方法及其技术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中,在各参数及入料压力不变时,介质循环量对旋流器工作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目前旋流器入料方式并给出了采用变频调速器调节泵的转速对旋流器入口压力和介质循环量的控制方法及其技术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重介质旋流器给料泵变频器的选择、控制功能的实现以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说明了变频调速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十五"期间在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方面进行的研发工作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双供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功耗、分选效果、两台供介泵的平衡及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级分选的选煤新工艺。指出该项目的研究成功,进一步提高了重介质旋流器选煤的效率和经济性,使我国重介质选煤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原理及技术特点,结合原煤性质,分析了其在荣辉选煤厂的实际应用状况及分选效果。现场应用表明: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具有分选精确度高、煤质适应性强、调节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采用了低密度分选,自动化分选,分选效率高,节省了人力并且操作十分简单,因此重介质旋流器在选煤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完善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也就成为了选煤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根据重介质旋流器的工作特点以及该技术最新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对低密度重介质悬浮液适应性差的问题,运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中的适应性、通用性和物质的量2个通用工程参数对其在煤泥分选过程中存在的适应性与悬浮液密度之间的技术矛盾进行了分析。运用TRIZ理论中的局部质量原理、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和动态特性原理等3个创新原理对传统煤泥重介旋流器进行改进设计,提出了一种具有一段浓缩、二段分选的新型煤泥重介质旋流器设计方案,并对其结构设计和分选原理进行了分析。在南桐选煤厂对新型煤泥重介质旋流器进行了生产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该新型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可以实现对入料密度1.10~1.20 g/cm3及以上低密度重介质悬浮液中煤泥的分选,分选下限为0.075 mm,煤泥分选精度高,可能偏差Ep为0.072 5 g/cm3。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某选煤厂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技术参数,对比分析了2个系统中重介质旋流器的入料及产品的粒度和密度组成,并计算了系统重介旋流器分选的可能偏差EP。结果表明:2个系统的重介质旋流器入料的粒度和密度组成相似,而分选结果有所差异,2个系统的EP值分别为0.052 5,0.051 5,1#系统分选效果比2#系统分选效果差,其原因是1#系统入料压力大,造成实际分选密度提高和悬浮液密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重介质旋流器选煤的分选精度,分析了原煤密度组成、粒度组成、给煤量大小及稳定性和原煤泥化性质等方面对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入选原煤密度组成的变化及给煤量不稳定,会引起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密度的波动,降低分选效率;原煤的粒度越细,分选效果越差,细颗粒的实际分选密度通常高于粗颗粒的实际分选密度。给煤量超过额定量时,旋流器分选效率和精煤产率降低。原煤易泥化时,显著恶化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的发展现状,唐山研究院根据市场需求,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结合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理论,研制出多供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非金属矿用旋流器和难选煤专用的新型重介质旋流器,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介质选煤技术中,尤其是大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方面常见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维持分选密度稳定的前提下,应遵循介质循环量中煤泥含量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则,保持此动态平衡是保证重介质系统始终稳定运行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流程计算中的定量分析,解析了泵的能耗与节能措施、不脱泥无压与脱泥有压及脱泥无压三种入料方式的比较、分流的目的与作用、粗煤泥分选的意义、浅槽重介高密度排矸脱泥工艺的选择等重介选的若干热点问题,以期促进选煤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华峰 《中国煤炭》2012,38(6):80-84
介绍了矸石易泥化高灰原煤重介质分选的技术基础,制作了新型旋流器的试验模型,试验研究取得了理想的分选效果,探索了矸石易泥化高灰原煤重介质分选工艺的工业应用可行性。利用FLUENT软件对新型旋流器的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流场的数值模拟观察了重介质旋流器的理论分选过程,为旋流器参数优化、结构改进提供了经济高效的途径,揭示了矸石易泥化高灰原煤分选旋流器能够实现高效分选的机理,从而为旋流器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末煤系统精煤产率,增加选煤厂经济效益,范各庄矿选煤厂通过对跳汰机、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超级重介质旋流器三个分选设备的研究,逐步合理优化了末原煤系统分选工艺。生产实践表明:针对现在煤质情况,超级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精度高,洗选效率明显提高,中煤带煤率得到有效降低,降低到5%以下,提高了末煤系统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16.
重介质旋流器结构参数调整与分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原理及结构参数的论述 ,介绍了重介质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当地煤种,采用单台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技术,以单一低密度悬浮液系统一次性分选出精煤、中煤和矸石3种产品。入选原煤采用不分级、不脱泥入选方式,50~0 mm级全部进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的优化工艺设计,并分析了生产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8.
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的理论基础,通过实验室试验对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粗煤泥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煤泥重介质旋流器是一种分选精度高(可能偏差仅为0.057)的粗煤泥分选设备。文章提出了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隋广武 《采矿技术》2010,(Z1):171-173
介绍了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前景及我国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概况,叙述了国家关于重选设备分选下限的评定方法。对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下限的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实际生产中原煤粒度、煤泥量、介质粒度、液固比等诸多因素均会产生影响。最后阐述了对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使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单体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特点及分选原理。在对单体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单体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结构设计,并进行探索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体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单个圆筒圆锥结构条件下能够实现三种产品分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