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金属骨架材料Ag2(4,4'-bipy)2 -(OSCHCHSO),Ag(4,4'-bipy)NO3和Ag(4,4'-bipy)ClO4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不同剂油物质的量比条件下的吸附脱硫效果,并测试了在不同1-辛烯含量的模拟油(含硫质量分数为500μg/g)中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在吸附前后晶体骨架结构略有改变;对噻吩的吸附程度都能达到70%左右;随着吸附剂含量的增加,脱硫率明显增加,最多的Ag2(4,4'-bipy)2 -(OSCHCHSO)可以增加12.22%;1-辛烯含量对Ag2(4,4'-bipy)2 -(OSCHCHSO)的脱硫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同时Ag2(4,4'-bipy)2 -(OSCHCHSO)对真实汽油的吸附脱硫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真实汽油含硫质量分数可从70μg/g降低到8μg/g;再生后的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3.
对超声作用下柴油氧化吸附脱硫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柴油进行超声氧化,再对氧化后的柴油进行活性炭吸附脱硫。以H2O2为氧化剂,以磷酸和硫酸混合作酸促进剂(V(H3PO4):V(H2SO4)为1:1),再加入催化剂在超声波下对柴油进行氧化。对活性炭进行了不同的预处理,主要考察不同处理方法的活性炭对氧化后柴油的吸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对氧化后的柴油先用KOH溶液洗涤,之后再用硝酸氧化处理后的活性炭进行吸附,柴油脱硫率达到97.70%,柴油回收率达到91.05%。  相似文献   

4.
以金属骨架材料Ag2(4,4’-bipy)2-(O3SCH2CH2SO3),Ag(4,4’-bipy)NO3和Ag(4,4’-bipy)ClO4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不同剂油物质的量比条件下的吸附脱硫效果,并测试了在不同1-辛烯含量的模拟油(含硫质量分数为500μg/g)中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在吸附前后晶体骨架结构略有改变;对噻吩的吸附程度都能达到70%左右;随着吸附剂含量的增加,脱硫率明显增加,最多的Ag2(4,4’-bipy)2-(O3SCH2CH2SO3)可以增加12.22%;1-辛烯含量对Ag2(4,4’-bipy)2-(O3SCH2CH2SO3)的脱硫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同时Ag2(4,4’-bipy)2-(O3SCH2CH2SO3)对真实汽油的吸附脱硫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真实汽油含硫质量分数可从70μg/g降低到8μg/g;再生后的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以金属骨架材料Ag2(4,4'-bipy)2-(O3SCH2CH2SO3),Ag(4,4-bipy)NO3和Ag(4,4-bipy)ClO4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不同剂油物质的量比条件下的吸附脱硫效果,并测试了在不同1-辛烯含量的模拟油(含硫质量分数为500 μg/g)中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在吸附前后晶体骨架结构略有改变;对噻吩的吸附程度都能达到70%左右;随着吸附剂含量的增加,脱硫率明显增加,最多的Ag2(4,4'-bipy)2-(O3SCH2CH2SO3)可以增加12.22%; 1-辛烯含量对Ag2(4,4'-bipy)2-(O3SCH2CH2SO3)的脱硫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同时Ag2(4,4'-bipy)2-(O3SCH2CH2SO3)对真实汽油的吸附脱硫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真实汽油含硫质量分数可从70 μg/g降低到8 μg/g;再生后的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7.
以Y型分子筛为载体、不同质量分数的硝酸镍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得一种FCC汽油吸附脱硫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用微湿气体法处理载体,得到比表面积为780m2/g、孔径为0.742nm且孔结构较为均匀的吸附剂。利用微型反应装置,在不同空速下,考察吸附剂吸附脱硫的活性。结果表明:硝酸镍质量分数为15%,对载体的处理温度为950℃,空速为0.5h-1时,与未经处理的吸附剂相比,微湿气体处理的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活性,吸附脱硫率达到89%。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工艺中试装置,在表观停留时间3~5 min、反应温度60 ℃、氧化催化剂/柴油体积比0.24,反应物料循环量1 000 L/h和柴油/萃取剂体积比2.5的试验条件下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中试研究.精制柴油的产品分析表明:柴油中的主要硫化物二苯并噻吩类被氧化为极性的砜类化合物经萃取脱出,本工艺脱硫效果良好.富集硫化物柴油与催化柴油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在模拟兰州石化炼油厂柴油加氢工业装置的操作条件下加氢脱硫,可使混合富硫柴油中的硫含量从2 500 μg/g降低到800 μg/g.富集硫化物柴油可作为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装置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由于国内外环保组织对车用汽油硫含量提出了日趋严格的要求,采用有效技术手段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含量成为重中之重. 阐述了催化裂化 (FCC)汽油中硫含量、硫分布及硫化物的种类及国内外多种脱硫技术的特点和现状,并将选择性加氢脱硫降烯烃技术(OCT-M)和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技术(S-Zorb)进行了经济分析. 通过分析,尽管OCT-M技术在汽油收率和投资费用方面较S-Zorb技术略有优势,且OCT-M技术不需消耗试剂. 但是,在氢耗和辛烷值损失方面,S-Zorb技术远远低于OCT-M技术. 通过数据计算,OCT-M技术的加工费用为306.00元/吨,S-Zorb 技术的加工费用为227.33元/吨,S-Zorb 技术每吨的加工费用远少于OCT-M技术,因此,S-Zorb 技术在未来脱硫技术中将会占据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直馏柴油液-液催化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针对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高,柴油H2O2氧化脱硫技术又存在氧化剂价格高、柴油收率低和有含硫污水排放等技术经济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方法.采用液相TS-2催化剂和空气氧化剂,在常压低温下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辅以EA-1复合萃取剂萃取和白土吸附脱除氧化柴油中硫化物.实验结果表明,在60℃、0.1 MPa、反应时间5 min、催化剂和柴油体积比0.1条件下可将柴油硫含量从1 658μg·g-1降至133μg·g-1,柴油收率达到97.5%,脱硫柴油硫含量符合世界燃料规范Ⅱ类柴油标准.与现有柴油脱硫方法相比较,本文方法具有投资和操作费用低、操作条件缓和、柴油收率高和无"三废"排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金属离子改性吸附剂--M/AC和MY分子筛,用于真实汽油吸附脱硫,并检测了它们对真实汽油的脱硫效果。其中考察不同金属离子改性吸附剂、吸附剂的用量(剂油比)等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及改性后的吸附剂Cu/AC于不同吸附温度和不同吸附时间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Ag+改性的分子筛和活性炭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并且活性炭对FCC汽油脱硫性能优于NaY分子筛的脱硫性能。综合考虑,筛选出吸附剂Cu2+/AC,在温度为30℃、静态吸附6 h、剂油比(g/mL)为1∶10的条件下对FCC燃料油吸附脱硫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工艺中试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高,柴油H2O2氧化脱硫技术又存在氧化剂价格高、柴油收率低和有含硫污水排放等技术经济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方法,在此为其中试试验研究.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中试装置由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再生回收、萃取脱硫与萃取剂回收等四个单元组成;反应器为静态混合反应器;在建立的中试装置上对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操作条件进行了优选实验:在表观停留时间3~5 min、反应温度60℃、反应物料循环量1 000 L/h、氧化催化剂/柴油体积比为0.24和柴油/萃取剂体积比为2.5的最佳实验操作条件下,成品柴油的硫含量从2 273 μg/g降到106 μg/g,柴油硫含量符合欧洲Ⅱ类柴油标准(≤300 μg/g),脱硫率达到95.34%,柴油收率为97.23%.  相似文献   

13.
Y型分子筛的改性成型及其对FCC汽油脱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草酸对NaY分子筛进行脱铝改性,然后进行液相离子交换制得HY分子筛。并用HY和NaY分子筛进行FCC汽油的脱硫效果对比。结果表明,HY分子筛吸附脱硫效果明显好于NaY分子筛;成型HY分子筛比未成型HY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效果好,HY分子筛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γAl2O3比不添加γAl2O3的HY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效果好。HY分子筛静态吸附脱硫最佳时间为6h,最佳剂油质量比为1:3,最佳质量空速为0.5h,再生后的成型HY(ω(γAl2O3)=25%)能恢复到原来吸附能力的92.69%。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纳米组装法制备ZSM-5/MCM-41复合分子筛,应用XRD、N2吸附-脱附,NH3-TPD、SEM等方法对ZSM5/MCM-41的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金属CuO负载含量、吸附温度、重时空速等因素对复合分子筛的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筛的孔容、孔径、比表面积、酸性等性质均能影响吸附剂的脱硫性能,在常压且较低的温度下,质量分数5%CuO负载催化剂经活化后的脱硫率近90%。ZSM-5/MCM-41在吸附脱硫的同时,对FCC汽油中烯烃和芳烃组分的含量分布具有-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柴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类型、种类,以及含氮化合物对油品生产加工、环境等造成的危害。综述了吸附脱氮工艺原理、主要形式和特点,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吸附脱氮技术现状。指出开发新型高容氮量、高选择性的吸附脱氮材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Y/Beta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N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原位红外(Py-IR)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利用间歇静态法和固定床穿透曲线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考察吸附剂对真实燃料油催化裂化油(FCC )以及加氢脱硫油(HDS )的脱硫性能。实验研究表明,CuY/Beta吸附剂与本实验室前期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Y吸附剂相比,CuY/Beta吸附剂的表面Lewis (L)酸酸量增多,但其强度减弱。通过对其吸附脱硫性能考察发现,与NaY/Beta复合分子筛和CuY吸附剂相比,CuY/Beta吸附剂对以上两种燃料油表现出更好的吸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催化裂化柴油吸附脱碱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吸附剂A、B进行了吸附脱碱氮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粒度、温度、空速对碱氮脱出率的影响,并采用吸附剂A进行了催化裂化柴油脱碱氮研究,通过吸附脱碱氮,催化裂化柴油的安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柴油比色由19降到6.  相似文献   

19.
焦化柴油氧化脱硫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双氧水作氧化剂,甲醇作萃取剂,采用氧化反应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焦化柴油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氧化剂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选择、催化剂的质量等对焦化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氧化脱硫条件为:甲酸作催化剂,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min、剂油体积比为0.1,V(氧化剂):V(催化剂)为1.0。萃取试验条件为:在室温条件下,V(萃取剂):V(柴油)为1.0,静置时间20min。精制后柴油回收率达93.0%,柴油中硫的质量分数可降至350μg/g以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N-甲酰吗啉为萃取剂,萃取脱除模型汽油和催化裂化汽油中硫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模型汽油:在萃取温度为65℃,萃取时间为6min时,脱硫率达到96.6%,油收率为88.3%;对于催化裂化汽油:在萃取温度为65℃,单级萃取时间为8min,经过三级萃取后,催化裂化汽油总脱硫率达到81.8%,油收率为9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