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酿造》2006,(1):I0001
《奔腾年代》这部电影的英文原名是以赛马Seabiscuit的名字命名的。影片讲述20世纪30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一匹赛马,它以不服输的劲头突破体力极限,多次夺得冠军,成就赛马史上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2.
幸好Charles Danner的创办人当日没有下错决定,否则都未必有今时今日的DANNER。创办于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年代,Danner Shoes Mfg.Company最初只专门生产廉价工靴,每双不到4美元,1936年Charles Danner发现为西北地区的伐木工人制作伐木工靴可以赚到更丰厚的利润,因此踏上生产户外靴的第一步。直至70年代,美国开始流行户外活动,出自DANNER的登山靴更被推崇为最佳徒步靴,成为户外界大哥。  相似文献   

3.
寒一一 《北京纺织》2011,(11):190-193
如果把Coach品牌历史写成一部传奇小说,那么,有几篇章是必须大写特写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之初,当时美国经历了有生以来的经济大萧条之后,罗斯福新政正逐步地将经济拉入正常的轨道,一切开始欣欣向荣。Coach应运而生,在美国纽约曼克顿的一间阁楼里,六位工匠以世代相传的手工技术制作了几件皮革产品。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自美国登陆中国之后,便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视。其势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广袤的企业大地上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相似文献   

5.
当前,美国金融风暴似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虽有资金注入,但仍然难以改变股市下滑、消费指数下降、失业率上升的现象。面对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国皮革业的发展走向是否会有影响?这是河北毛皮动物养殖户、毛皮中间商和制革企业最关心的一点。  相似文献   

6.
黎明 《印刷工业》2012,(1):66-67
20世纪80年代初,管理学者们研究发现,日本企业在50年代初引进了美国管理方法,却形成了区别于美国的管理模式,并且独树一帜,生机勃勃;他们据此得出结论,缺乏灵活性的管理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并将价值和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文化的概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纺织指导》2008,(9):64-65
美国次贷危机在华尔街的专业人士看来,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二次大战以来的1987年的股灾、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金融系统风险,以及9.11的冲击。事实上有些人把它界定为仅次于1929年大萧条的一场金融危机。换句话说,它的规模庞大,远远超出了上面所说的历次危机。次贷危机席卷美国,全球经济笼罩阴云。危机之下,中国纺织企业受到哪些影响?应对危机,企业如何行动?  相似文献   

8.
《造纸信息》2009,(6):23-23
“经济衰退”是在过去几个月被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很显然,经济衰退已经来临。事实上,一些专家称当前的经济形势是美国自“大萧条”时期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9.
纵观现代企业发展史,多元化作为一种普遍的企业成长方式,在不少大型企业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美国通用电气、日本夏普、韩国三星、德国西门子等。正当多元化经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反思之际,在多元化发展历史最长最成熟的美国却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归核化运动。美国大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起施行多元化战略,在70年代达到了高峰,80年代进入战略转换期,90年代多数大企业开始实施归核化战略。据英国学者马凯兹分析;80年代美国最大的250家企业中,仍在多元化扩张的仅占8.5%,而采取归核化的已达20.4%。在亚洲,韩国大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1998年才开始实施归核化战略。而日本一些大企业则以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突出企业经营重点为主,实施归核化。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大企业的“归核化”趋势的逐渐明朗,中国企业的归核化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0.
一、棉花加工业规模化程度1937年,美国政府就开始为农民提供普遍性的棉花公证检验服务,那时全美国有2万多家棉花加工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同我国目前的情况基本一致,棉花加工厂多采用小包型棉包,检验机构检验棉花主要依靠目测手扯的感官检验方法。20世纪70年代,美国棉花加工厂已减少到3500家,小包型开始逐步改为大包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将棉花检验由感官检验改为仪器检验。到了20世纪90年代,棉花加工厂已减少到1500家,2011年仅余682家。  相似文献   

11.
开发和推广200系列不锈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效谦 《金属制品》2003,29(3):26-27
二战期间镍供应严重不足,德国人首先研制出以锰一氮代替部分镍的不锈钢。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因为同样理由,经深入研究,将锰一氮代镍钢定型,开发了高锰系列奥氏体不锈钢,即200系列不锈钢。  相似文献   

12.
日前,在2011年12月17日由环球时报举办的“2012世界变局一中闻战略”年会上,多位专家共同把脉2012年世界经济。中网同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认为,2012年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不确定、最难预测的一年。首先,明年欧洲如果挺不过主权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形势将倒退到二次大战以后那种全面大萧条困境。其次对美国...  相似文献   

13.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许只是一次经济秩序的“例行”重新调整.“海啸”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已有专家这样总结归纳:“在经济界,8好像是一个魔咒。过去的20年里.逢8必有一次大萧条:1988、1998、2008.莫不如是。”对于隔上几年就会出现的“大萧条”.显然在其中遭受重创的企业和个人都是痛苦的.但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4.
崔玲 《中华纸业》2013,(5):38-39
一家具有140年的企业,仅靠纸制品就能独步天下?其实,早在20世纪初,在美国造纸企业进行多元化扩张的时候,金佰利坚守生活用纸制品的生产制作,并推出"高洁丝"卫生巾和"舒洁"纸巾。这一前瞻性的举措在后来获得回报,在长达10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美国造纸业受到严重冲击,但金佰利凭借专一的精神和产品创新避免了利润负增长。  相似文献   

15.
<正>迄今为止,工业革命后世界上总共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纺织、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向日本、西德等国家转移;第二次是20世纪60~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第三次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将自身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相似文献   

16.
范景阳 《国际造纸》2004,23(2):59-59,34
据AF&PA(美国林纸协会)第44届年度产能调查结果显示,与20世纪后20年的生产能力积极增长的趋势相反,2001—2003年间美国纸和纸板的年产能持续下滑,且预计这一趋势在2004~2006年间不会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纸和纸板的年均生产能力增长率分别为2.1%和2.2%,而2001年下降了  相似文献   

17.
胡俊 《中国宝石》2010,(4):172-174
20世纪之前,美国的银器生产一直维持着手工制造方式.一代又一代的金银匠在自己的作坊里子承父业,创造了数不胜数的精美绝伦的银器作品,延续着美国银器艺术的发展。而就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美国大多数的制造业都经历了一场从手工制造向机械制造的大转变,银器制造业亦如此。  相似文献   

18.
《今日印刷》2011,(4):91-91
北上,一路北上!当初冲着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而来的跨国企业或者知名企业,大多将总部或者研发中心搬至北京。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经济圈拉动了中国经济的第一极;90年代,长三角经济拉动了中国经济的第二极;现在,以北京为中心,涉及天津和河北、辽宁、山东等省的环渤海经济圈将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强升而拉动起来的第三极。  相似文献   

19.
股票市场到底是不是紧跟着时装的下摆线,或者反之亦然?虽然时装设计师们总是不承认时装和金融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但只要对现在和以往的情况稍加了解就可以发现,这是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伴随着1920年代战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复苏,女装底边开始上升,而在随之而来的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中.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行业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当时一家名叫Samuel Workman的公司雇用一批已婚妇女,在夜间处理盘点的工作,之后又训练她们使用计算器,然后将她们租赁给企业,让企业应付临时或短期的人力需求.在国内,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劳动力自由流动市场逐步形成,到20世纪90年代年代末产业结构开始调整和升级,失业率上升,劳务派遣业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