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64个偏心局部承压试验结果和70个国外试验数据发现相对偏心距对局部承压强度的影响符合线性降低规律,提出了确定计算底面积A_d取值的新法则—同心对称有效面积法,论证了采用此法则时偏心及轴心局部承压可以采用统一的强度计算公式,可以等效表达偏心局部承压强度的线性降低规律。局部承压强度也可以做到自动限值。 相似文献
2.
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研究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进行8根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获得这类梁的开裂荷载试验值.参照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方法,结合活性粉末混凝土受拉应力-应变关系,建立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模型,得到与配筋率成线性关系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将按此公式计算得到的开裂荷载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由此得到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混杂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深梁的斜截面抗裂度,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18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深梁试件和2组未掺纤维的普通高性能混凝土深梁对比试件.通过静载作用下的受剪试验,探讨了钢纤维的特征参数(类型、体积率、长径比)、聚丙烯纤维体积率、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及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等6个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深梁斜截面抗裂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比较了各个因素对斜截面抗裂度的影响顺序.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混杂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后,无腹筋高性能混凝土深梁斜截面抗裂度提高幅度可达34.9%,有腹筋高性能混凝土深梁斜截面抗裂度提高幅度可达83.8%.基于现行规范提出了与钢纤维部分增强钢筋混凝土深梁相衔接的混杂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深梁斜截面抗裂度的计算公式,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开裂时的弯剪斜裂缝形态,分析了斜截面抗裂机理,在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理论模式基础上,推导出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度的理论计算公式。经过合理简化分析,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度的实用计算公式,并用大量试验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5.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结果 ,分析了钢纤维含量特征值和钢纤维类型等因素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的影响规律 ,研究了钢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强效应与钢纤维对梁正截面抗裂度的增强效应之间的一致性关系 .提出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铁管片抗裂度及裂缝宽度试验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衬砌管片的开裂性能,对2片 1:1 不同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管片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配筋率的提高对钢筋混凝土衬砌管片抗裂度的影响十分有限,随着配筋率的提高平均裂缝间距、最大裂缝宽度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大。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衬砌管片抗裂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给出了考虑衬砌管片高度影响的抗裂度及考虑配筋率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实用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赵鸿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1)
特别重要或处于水下及严重浸蚀环境中的结构物的节点抗裂必须控制,故需对节点区开裂时的抗剪能力进行计算。本文即提出此计算的一个实用方法,将42个试件的试验结果,(其中10个试件为作者自做,32件为国外专家以前所做),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相比,甚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根据12根按正交设计原理设计的部分预应力砼双向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将矩形截面的双向受弯问题转换成等效梭形截面的单向受弯问题,推导了抗裂度的两种计算表达式,其中引入拉区塑性系数的抗裂度计算方法,简便实用,和砼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中预应力单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方法相一致,所述方法计算值和试验值符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短粱的试验,探讨了跨高比、截面高度对正截面抗裂计算的影响,提出了考虑跨高比和截面高度影响的受拉边缘极限应变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短粱的正截面抗裂塑性系数,与试验结果比较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T形截面的特点,建立钢筋钢纤维混凝土T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抗裂计算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研究正截面抗裂的计算公式,并对计算公式中的钢纤维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由受压区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拉区采用普通混凝土形成的配筋梯度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性能,开展了三分点加载下该类简支梁试验.报道了配筋梯度混凝土简支梁截面应变与挠度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基于试验结果,揭示了使用荷载下该类梁压区边缘混凝土平均应变与外荷载的线性发展规律,给出该类梁压区边缘混凝土平均应变综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大量试验和国内外资料分析结果,给出了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混凝土局部承压工件机理和破环机构;建立了混凝土局部承压的强度理论——楔劈理论,并根据极限平衡原理导出了局部承压强度满意的理论公式和建立了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文献[1]中所提出的带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基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开裂前的通用计算假定,由基本力学方程严格推导了其抗裂弯矩的计算表达式,并与原文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此类组合梁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工程中常用面积比的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局部承压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给出了局压强度计算公式和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对局压构件进行局部增强时的设计要求,为编制《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14根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筋梁正截面开裂弯矩试验的结果.试验中考虑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强度和配筋率的变化.试验结果验证了各现行规范中关于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对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筋梁的适用性.但因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小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所以需要对现行规范中关于截面抵抗矩塑性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建议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开裂弯矩乘以折减系数的方法计算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筋梁的正截面开裂弯矩. 相似文献
16.
复杂混凝土结构的配筋是结构设计工作的难点.首先以复杂混凝土结构为分析对象,通过映射法实现了对不规则断面网格的自动剖分.接着研究了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成果计算断面内力的方法,此法可以实现对有限元模型的内力计算.最后给出了结构的配筋计算公式,利用断面的轴力值和弯矩值,可进行配筋设计.数值算例表明上述方法可方便地进行复杂结构的配筋、方案校核和对比等工作,为复杂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直接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116个轴心局压试件的试验研究,给出了局压破坏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产生的条件;给出了在不同面积比和不同形状垫板下的轴心局压的开裂和破坏强度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形状垫板下楔形体特征及其形成的条件,并将TJ10—74规范的平方根公式及国外著名的立方根公式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明确面积比A_d/Ac是影响局压破坏形态、变形性质及强度规律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因素。为研究混凝土局部承压的工作机理、破坏机构和建立计算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钢管混凝土柱局部承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了局部承压问题研究的现状和相关规范的规定,重点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柱局部承压问题的研究和作者近期开展的一些工作,并对此课题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各种不同形状垫板、不同面积比混凝土试件轴心局压下的N—⊿、N—⊿_h关系,以及试件表面应变场的测定,给出了各种面积比时楔形体及母楔体的N—⊿、N—⊿_h曲线及其在中小型面积比时的四个工作阶段;给出了混凝土试件轴心局压时楔形体与其周围混凝土变形关系;给出了侧表面纵、横向应变分布,峰值区的位置以及楔形体与应变峰值区的关系。为研究混凝土局部承压的工作基理、破坏机构和建立计算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4)
阐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对桥墩承台进行了抗裂计算,并通过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冷却管通水等措施施行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以理论温度计算为前提,材料选择和施工控制为主要手段。工程中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温度裂缝的产生,说明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