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自制-缩二乙二醇单甲醚钾为引发剂,利用阴离子聚合原理,进行了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为2 000,分子量分布为1.07和一端是甲氧基一端是羟基的窄分布聚环氧乙烷(mPEO).然后利用得到的mPEO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Sn(Oct)2催化作用下,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mPEO-b-PLA嵌段共聚物,其分子量分别为5 250,14 070,23 360和44 300,分子量分布分别为1.45,1.47,1.53和1.59.对目标产物和中间产物进行了表征,分子量与设计结果吻合,聚合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2.
将9-苯基-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酮{2-phenyl-5,5-bis(hydroxyl-methyl)-trimethylene,PTC}与三亚甲基碳酸酯(trimethylene carbonate,TMC)进行微波开环共聚反应,合成碳酸酯共聚物;并探讨单体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微波聚合功率、微波聚合温度,及微波辐照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80℃,微波辐照功率为50 W,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生成的聚合物分子量最大,且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3.
根据阴离子聚合反应的机理,考察催化剂、助催化剂、改性剂等因素对铸型尼龙的材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和冲击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真空度为1.333 kPa,氢氧化钠一般为己内酰胺的0.4%~ 0.5%每摩尔,列克纳用量为4 mL时,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链接或包埋抗癌药物制备高分子纳米或微米药物,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抗癌功效而且能减小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以9 苯基 2,4,8,10 四氧螺\[5,5\]十一烷 3 酮与2,2 二甲基二亚甲基合成的羟基化的碳酸酯共聚物P(PTC co DTC)为载体,将肿瘤靶向基团叶酸通过化学反应键连在聚碳酸酯的侧链,从而制备肿瘤靶向性高分子载体,并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 可见光谱等结构表征.再将靶向高分子载体与5 氟尿嘧啶复合,采用高压电场喷雾法与透析法分别制得两种肿瘤靶向聚碳酸酯纳米抗癌药物,并初步研究了纳米抗癌药物的体外药物控制释放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酯纳米药物具有较好的药物释放性能,且高压电场喷雾法制备的纳米药物比透析法制备的纳米药物释放药物速率快.  相似文献   

5.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通过星型聚乙二醇(PEG)为引发剂引发丙交酯(LA)开环聚合,用水终止反应后再加入甲基丙烯酸酐反应即可得到甲基丙烯酰基封端的星型PEG-b-PLA大分子单体.加入光引发剂后,大分子单体的水溶液在紫外光的作用可快速固化形成水凝胶.实验表明:凝胶的质量分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凝胶的平衡溶胀比随丙交酯的聚合度的增加而降低.XRD分析表明干胶和大分子单体的晶体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6.
聚碳酸酯—g—聚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碳酸酯与苯乙烯的悬浮接枝共聚,考察了PC/ST质量比,引发剂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对共聚合的影响,获得了接枝率为35%,接枝效率为65%的接枝共聚物,并对接枝共聚物进行IR、DSC、DMA等表征,测定了支链PS的分子量及支链数。  相似文献   

7.
PLLA-PEG-PLLA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萘钾和聚乙二醇形成大分子引发剂,在超声波震荡下引发L-丙交酯开环共聚,合成出不同EO/LA物质的量比的PLLA-PEG-PLLA三嵌段共聚物。利用FT-IR和1HNMR表征了三嵌段共聚物的结构。通过接触角和吸水率测试表明共聚物的亲水性是随着EO含量的增大而增强。采用DSC和POM研究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晶形貌表明,共聚物各段熔点比各自均聚物低且有一个Tg,由于共聚物中EO/LA物质的量比的不同,表现出某段的单独结晶或两段都不结晶。因此,可通过改变嵌段含量,制备不同性能的材料,扩大聚乳酸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以稻米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尿素为助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絮凝剂。分析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助剂浓度对产物支链特性黏度的影响,考察了接枝共聚产物不同添加量对赤泥沉降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引发剂浓度各为2.22×10-3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浓度为2.68×10-4 mol/L,尿素浓度为0.133 mol/L,40℃下反应得到的接枝共聚物支链特性黏度超过1 100 mL/g,处理赤泥矿浆前5 min的赤泥平均沉降速度为0.021 7 cm/h,上清液的浊度为340NTU。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侧链氨基改性硅油的合成方法和性能表征进行研究。合成的侧链氨基改性硅油由六甲基二硅氧烷(MM)、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N,β-氨基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而成。实验过程中,通过对粘度和产率的对比,得到MM,KH-602和四甲基氢氧化铵在实验制备过程中的最佳当量比。通过平行实验,在优化MM,KH-602和四甲基氢氧化铵最佳当量比条件下,最终获得实验最佳反应条件。本文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制备的侧链氨基硅油的性能进行表征。主要是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硅中含有的官能团进行测定;通过粘度仪对乳液粘度进行测定;通过热重分析仪对烘干后的硅油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等。根据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氨基的硅油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碳纤维油剂的生产制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己内酰胺-己内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钠为引发剂,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为活化剂,用不同物质的量比的己内酰胺和己内酯,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系列己内酰胺-己内酯共聚物.用X射线衍射法(WAX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IR)法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己内酯在反应物中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加,共聚物中含有的均聚结构比例减小,共聚结构比例增大,且更趋向生成无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LA/PEG共混材料,对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EG添加量的逐渐增加,PLA/PEG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均大幅度提高, 但拉伸强度逐渐降低,弹性模量也呈下降趋势;同时,PLA/PEG共混材料的Tg逐渐下降,聚乳酸分子链间作用力减弱,常温塑性增强,而PEG添加量对其熔点Tm影响不大,熔融焓却随之增大;添加PEG能提高聚乳酸在土壤中的水解速率,从而加快其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poly (vinyl alcohol), which would be a better contact lens material than conventional HEMA in some ways. A transparent PVA hydrogel was prepared from a PVA solution in a mixed solvent consisting of water and a water-miscible organic solvent, DMSO, by the freezing-thawing method. The water content,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 mechanical and swelling properties of the hydrogels were evaluated as a function of PVA concentration and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PVA hydrogels depend on the polymer concentration,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and the addition of the organic solvent.  相似文献   

13.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三元嵌段聚合物为基体合成了它的钠、锌盐离聚体,通过FT-IR谱图以及DSC、TGA曲线证明了钠、锌离子与甲基丙烯酸发生了反应,玻璃化温度、熔点有提高;同时经过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合成的离聚体在力学性能方面有改进,硬脂酸锌是离聚体的有效增塑、增强剂,离聚体的拉伸强度随着硬脂酸锌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最大用量为30%。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蝎型聚吡唑硼酸盐碱金属配合物K(H2O)[B(pz)4(]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RD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Ray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所得晶体学参数为:a=1.506 6(3)nmb,=0.867 13(17)nmc,=2.419 2(5)nm,β=105.77(3)°,V=3.041 6(10)nm3,Z=8,Dcalc=1.473 g.cm-1,μ=3.66 cm-1,F(000)=1 400,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 2/c.配合物分子间经由C—H…O氢键连接无限延伸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S构型1,1′-联-2-萘酚单体、4,4′-二氟二苯酮和双酚芴单体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制备系列含联二萘结构的聚芳醚酮,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这些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高分子量和突出的耐高温性能,Polymer 3d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达2.7×10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0℃,热失重5%的温度为498℃.这些聚合物在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等强极性非质子溶剂及CHC l3中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但不溶于水、甲醇和乙酸乙脂.该系列聚合物特别是聚合物3 d可潜在作为新型的固相手性分离试剂.  相似文献   

16.
Poly(acrylamide-co-sodium acrylate)(PAM/AA-Na) and poly(acrylamide-co-sodium vinylsulfonate)(PAM/VSS-Na) were prepared by invers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The effects of CaCl2 on PAM/VSS-Na or PAM/VSS-Na aqueous solu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steady-flow experiments at 25,40,55 and 7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viscosities of both solutions decrease with addition of CaCl2 or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shear rates.PAM/VSS-Na solution has better performance on the salt tolerance,shear endurance an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due to containing sulfonic group in the molecules.Ca2+ concentration can affect the viscous activation energy of both solutions and the reason may be that these interactions between Ca2+ and also copolymer molecules are related to temperature and competitive in solution.These results may offer the basic data for searching the flooding systems with the ability of temperature resistance,salt tolerance and shear endurance for tertiary oil recovery.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步法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与对苯二胺(PDA)合成聚酰胺酸(PAA)和聚酰亚胺(PI)薄膜,其中单体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15℃,通过调节温度与时间两个变量,并结合红外光谱测试对聚酰胺酸热亚胺化过程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温度变化过程中,酰亚胺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聚酰胺酸的合成及其亚胺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步法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与对苯二胺(PDA)合成聚酰胺酸(PAA)和聚酰亚胺(PI)薄膜,其中单体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15℃,通过调节温度与时间两个变量,并结合红外光谱测试对聚酰胺酸热亚胺化过程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温度变化过程中,酰亚胺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原料两步合成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经实验选择确定对甲苯磺酸为催化荆,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合成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沸腾温度(83~85℃),催化荆对甲苯磺酸的用量占反应物质量百分数的25.2%,反应时间3h,产品收率为66.7%,总收率为53.4%。  相似文献   

20.
聚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IPN阻尼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预体与聚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高温固化的聚醚氨酯,用于与体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化研究,并对所获得的IPN体系阻尼性能进行了测试。动态力学性能检测表明:聚氨酯软段中-OH与-NCO的比例、软硬的相对含量以及交联密度。甲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