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现有溶剂型沥青冷补料早期强度低、耐久性差的问题,优选了一种带羧基和羰基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反应型稀释剂,研究了反应型稀释剂用量、碱的种类及掺量、反应条件(水)对沥青胶浆黏度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冷补液,制备出一种新型反应型冷补料.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型稀释剂与柴油一样可以有效降低沥青的粘度;以CaO为主要成分的碱性添加剂掺入反应型冷补液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反应型冷补液黏度基本不变,将反应型冷补液、碱性添加剂与水混合后,其黏度随时间增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表明该反应型冷补液具有良好的储存性能与施工和易性;采用该冷补液制备出的反应型冷补料储存1 d和60 d的25℃马歇尔稳定度和浸水残留稳定度分别达到20.41 kN、96.8%和19.33 kN、90.7%,60℃马歇尔稳定度与浸水残留稳定度可分别达到6.02 kN、91.1%和5.88 kN、90.2%.本文制备的反应型沥青冷补料相较于溶剂型沥青冷补料具有更优异的强度与水稳定性,同时也克服了常规反应型冷补料不能长期储存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裂缝等病害的修补多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形式,温度要求较高。冷补沥青混合料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施工,具有高效、节能、快速、及时等优点,可满足路面坑槽修补的需要。根据冷补沥青材料的技术特点,分析混合料强度形成的机理,通过初始强度试验和成型强度试验对混合料的强度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对SMA与LB两种级配进行比选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击实次数、冷补液拌制工艺和柴油挥发量等参数对冷补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LB与SMA的马歇尔稳定度接近,空隙率为13.42%,有利于柴油挥发及后期强度的发展;提高初始击实次数有利于提升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水稳定性能;混合料采用添加剂与稀释剂预混再与沥青混合的工艺具有更优的性能,其马歇尔稳定度为6.86 kN,浸水残留稳定度为84.1%;当养护条件为25 ℃时,柴油挥发量小,试件强度未形成,当养护条件为110 ℃时,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与浸水残留稳定度显著提升,分别为5.89 kN与80.6%,说明柴油挥发量对于混合料强度形成影响较大;最优工艺条件下,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为8.04 kN,浸水残留稳定度为86.8%,破损率为5.3%。  相似文献   

4.
以水泥作为填料添加到自制冷补沥青和集料中配制了冷补沥青混合料.通过测试其初始稳定度和成型稳定度研究不同水泥用量对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水泥用量后,分别以粉煤灰、硅灰、混合填料(水泥-粉煤灰,水泥-硅灰)替代水泥,比较不同类型无机填料对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最佳用量为3%,硅灰对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提高较为显著,混合填料对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提高效果较差.不同类型无机填料对冷补沥青混合料初始强度的影响差别较小,最大相差为17.2%,对成型强度的影响差别较大,最大相差达67.9%.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多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修补方法,养护受季节影响较大。若坑槽修补不及时,就会导致路面结构大面积破坏、路基翻浆等病害。冷补材料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施工,坑槽修补不受季节限制,其强度形成机理、拌合方式、施工方法、储存方法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均不同。文中选择合适的冷补材料组成,分析冷补材料强度形成机理,并对初始强度和成型强度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出评价冷补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简化试验方法,从而快捷地评价材料质量.方法 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的标准对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应用动态圆锥贯入仪获得贯入指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软件(SPSS)建立预估冷补沥青混合料疲劳次数和疲劳试验中所施加的应力的预测模型;为了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将其他两种冷补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参数与模型中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贯入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R2=0.889);疲劳试验施加的应力的数学倒数与贯入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R2=0.808).结论 笔者提出的简化试验方法 可通过贯入指数简便地预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为优选材料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科宁改性沥青冷补混合料,在不利条件下修补路面的病害以及对环境保护,都很有价值。本文介绍了沥青的基本特性和发展情况,分析了科宁改性沥青及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试验、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特立尼达湖沥青(TLA)和A-70# 基质沥青配制了复合沥青,并将其与集料拌和得到浇筑式沥青混合料(GMA),重点研究了沥青胶结料和拌和时间对GMA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沥青胶结料中TLA质量分数的增加,沥青胶结料的热温度敏感性降低,混合料性的流动性变差、硬度变大,TLA最佳的质量分数为70%;混合料拌和时间的延长,沥青胶结料的老化程度增大,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流动性变好,但冲击韧性(抗疲劳性)降低,最佳的拌和时间为1.5~3.5 h。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我国公路过高的建养成本,提高公路的建设质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试验将剑麻纤维掺入到沥青混凝土中,验证其增强效果。针对AC-13沥青混合料,在已确定其矿料配合比及最佳油石比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马歇尔试验及残留稳定度马歇尔试验,基本确定了剑麻纤维的最佳掺量及最佳长度。  相似文献   

10.
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改性沥青膜厚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膜厚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沥青膜厚的影响因素,着重研究了沥青膜厚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关系,通过对稳定度,动稳定度分析表明,稳定度与沥青膜厚曲线均呈驼峰形状,具有明显的峰值,沥青膜厚与动稳定度也呈驼峰关系,并与稳定度峰值存在对应关系,两者在同一膜厚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路面回收料(RAP)特性基础上设计了5种水泥含量的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表明:RAP级配与实际骨料级配之间存在差异,并且水泥含量对混合料各项性能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材料力学性能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沥青混合料均匀性指标,对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材料单轴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以及抗剪强度间相互关系展开定量地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材料力学性能的绝对数值间没有直接的、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材料力学性能变异性间却有.均匀性较差的沥青混合料,其力学性能的变异性较大;均匀性较好的沥青混合料,其力学性能的变异性稍小.这表明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对控制材料力学性能变异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设计沥青混合料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设计沥青混合料”与路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具有本质的差别。尽管国内外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距离“设计沥青混合料”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对于国内外研究趋势的分析明确提出了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概念,重点分析了按体积设计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关系等问题,并根据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预测了这一研究领域未来十年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的衰变情况,选取6种不同级配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采用劈裂强度试验及电子断层扫描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合料强度衰减特性、空隙级配及最可几孔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的增加,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明显减小,微空隙显著减小,大空隙显著增加,空隙数目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混合料的强度.电子断层扫描试验及劈裂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空隙率相同的条件下,微空隙越多混合料强度越高;大空隙越多混合料强度越低.以此为基础提出再生混合料内部空隙的3种分类:无害孔、少害孔及有害孔.前2次冻融循环对冷再生混合料最可几孔径影响最大.在相同的冻融次数下初始空隙率越大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最可几孔径越大.

  相似文献   

15.
路面基层废旧料的研究利用可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缓解路面养护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文章通过对路面基层与面层废旧材料分析与设计,确定最佳含水率与合适沥青用量,通过劈裂试验和冻融试验,评价掺加基层废旧料的乳化沥青复合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矿料类型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和劈裂强度影响较大;在低油量范围内,掺加基层废旧料的乳化沥青复合冷再生混合料劈裂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抗弯拉能力和抗水损害能力,抗冻融能力一般;乳化沥青复合冷再生混合料具有感温性,属于粘弹性材料;掺加基层废旧料乳化沥青复合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够基本满足再生技术规范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聚焦赤泥的资源化利用与筑路材料紧缺问题,提出采用赤泥替代石灰岩矿粉制备沥青混合料。针对赤泥-沥青界面遇水强度衰减问题,提出无机粉体共混(水泥、消石灰)和有机偶联剂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的改性工艺,并研究改性前后的赤泥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动稳定度试验、马歇尔试验、汉堡车辙试验、动态模量试验和两点弯曲试验对改性前后的赤泥沥青混合料进行系统评价,发现普通赤泥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是对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与疲劳性能有不利影响。通过对赤泥改性处理,赤泥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与长期耐久性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而采用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改性效果更好。证实了使用赤泥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可行性,为赤泥的资源化利用开拓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比表面积的实测结果,提出了不同于常用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比表面积的确定方法,并确定了集料比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现有的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计算方法,提出了修正后的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计算公式。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更能反映沥青混合料中集料比表面积的真实情况,确保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计算的准确性,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