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排列组合熵的脑电意识任务识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基于脑电信号排列组合熵的运动意识任务自动分类方法.求出时变脑电信号所对应的排列组合熵时间序列.它能很好的反映出事件相关去同步(ERD)和事件相关同步(ERS)现象,因此能有效地提取人脑想象左右手运动任务时的特征,最终利用K-近邻法模式分类方法对想象左右手运动任务进行分类决策.对国际脑机接口竞赛相关数据进行测试,最高准确率达到88.57%,最大互信息达到0.42.基于排列组合熵的脑电信号特征,可以作为脑电意识任务的有效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2.
左右手运动意识任务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提出了利用事件相关ERD/ERS和相同步提取脑电运动意识任务特征,应用Fisher线性判别式分析法,对想象左右手运动任务进行了分类,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对被试者想象左右手运动过程中,记录的脑电信号采用了能量分析法量化了事件相关去同步ERD和事件相关同步ERS时程,同时提取了相位信息。最后对测试数据进行分类,最大正确分类率达到了83.20%,与用多通道AR模型提取特征方法相比,效果更好,从而为大脑运动意识任务的分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基于脑电的样本熵特征进行运动想象分类的思想,分析了左右手运动想象时感觉运动皮层的脑电信号样本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样本熵能够较好地反映左右手运动想象时脑电特征的变化,具有明确的生理意义.在此基础上,利用Fisher线性分类器对基于样本熵的左右手运动想象进行了动态分类,得到的平均最大分类正确率达到87.8%.最后,提出了一种样本熵的快速算法,其计算量小、速度快,满足BCI实时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4.
小波包熵和BP神经网络在意识任务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小波包熵和BP神经网络在识别左右手想象运动中的作用.采用脑-机接口2003竞赛中Graz科技大学提供的脑电数据,计算C3、C4电极8~16Hz频带脑电信号的小波包熵,将其作为反应想象左右手运动的特征量,用BP神经网络对大脑想象左右手运动任务进行分类,最大分类正确率可达88.57%,与使用线性判别式算法分类结果相比,效果更好.脑电信号小波包熵随时间的变化与事件相关去同步和事件相关同步现象相一致,可在线识别左右手想象运动,为大脑运动意识任务的特征提取及肢残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提出以信号功率谱熵和频带能量作为组合脑电特征向量,运用时变线性分类算法对左右手运动意识任务分类的方法.C3、C4电极脑电信号8~24Hz功率谱熵和频带能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很好地反映了ERD/ERS现象,将两种特征组合用于分类,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由于功率谱峰熵和频带能量计算比较简单,稳定性好,识别率高,可在线识别左右手想象运动.  相似文献   

6.
想象左右手运动的脑电特征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脑机接口中脑电信号特征提取的传统方法特征数量多、计算量大及分类正确率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频域、空域结合的方法用于提取大脑在想象左右手运动时所产生的事件相关去同步(ERD)和事件相关同步(ERS)信号.分别用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和小波变换提取原始脑电信号的空域特征及时频域特征,并用BP(Back Propagation )神经网络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提出的方法提取的想象左右手运动脑电的特征,有效克服了传统的仅基于时频域特征提取方法在描述脑电信号本质特征方面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分类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脑思维任务分类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多分类器投票组合的运动想象任务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包分解对经过预处理的脑电信号进行分解,提取所有频带上的相对小波包能量特征;根据不同脑思维任务下左右半脑各通道间的差异性对C3、C4两通道求取特定频带上的小波包系数的L-2范数作为特征;采用基于投票策略的组合分类器对两种联合特征进行分类,得到了92.85%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特征向量较好地反映了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事件相关去同步(ERD)和事件相关同步(ERS)的本质特性;组合分类器识别效果优于单一分类器。  相似文献   

8.
对运动想象(MI)脑电信号的正确分类是决定基于运动想象脑电的脑-机接口(BCI)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地提取MI脑电信号特征、提高分类正确率,提出一种基于单形进化的BP神经网络优化算法(BPSSSE)并运用于MI脑电信号的识别,提取自相关(AR)模型参数和希尔伯特边际谱作为特征输入,通过单形进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学习性能,实现对MI脑电信号的分类。测试实验中,对BCI竞赛数据进行左右手分类。结果表明在4s~ 8s时间段内平均分类正确率为80.17%,最高分类正确率为87.14%,证明了本文算法在基于MI脑电的脑机交互控制系统中应用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人在想象左右手运动时,脑电信号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想象运动脑电数据分类方法,即基于同步去同步的手动想象脑电数据频度分布的峰度分析。有30名受试者参加了本项实验。经过研究受试者按照实验指示进行想象所产生的脑电数据后发现几乎所有脑电数据都出现了同步去同步现象。本研究利用受试者在想象左右手运动时,脑电信号所体现出的同步去同步特征,结合频度分布算法针对脑电数据进行分析,该方法可解决短时间分析时计算PSD数据size小问题。特别在C3和C4电极的效果较明显且针对实验群体的综合判定正确率最高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利用脑电信号的事件相关同步/去同步(ERS/ERD)现象,针对脑电信号的非平稳随机特性,采用短时傅里叶交换(STFT)提取信号的时频特征,并分别用fisher分类器、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对特征进行模式分类,正确率分别为66.2%(53/80),72.5%(58/80),81.2%(65/80).实验结果表明STFT能有效提取脑电信号特征,且SVM是一种较优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1.

A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provides a link between the human brain and a computer. The task of discriminating four classes (left and right hands and feet) of motor imagery movements of a simple limb-based BCI is still challenging because most imaginary movements in the motor cortex have close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We aimed to classify binary limb movements, rather than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within one limb. We also investigated joint time-frequency methods to improve classification accuracies. Neither of these, to our knowledge, has been investigated previously in BCI. We recorded EEG data from eleven participants, and demonstrat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four classes of simple-limb motor imagery with an accuracy of 91.46% using intrinsic time-scale decomposition and 88.99% us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In binary classifications, we achieved average accuracies of 89.90% when classifying imaginary movements of left hand versus right hand, 93.1% for left hand versus right foot, 94.00% for left hand versus left foot, 83.82% for left foot versus right foot, 97.62% for right hand versus left foot, and 95.11% for right hand versus right foo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nary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four-class classification.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between left and right foot motor imagery movements. There is also no difference in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s involving left or right foot movement.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binary and four-class movements of the left and right feet and hands can be classified using recorded EEG signals of the motor cortex, and an intrinsic time-scale decomposition (ITD)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can be used for real time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运动想象脑-机交互任务模式单一、识别精度低、实用性较差等问题,采用改进的共空间模式(CSP)的特征提取方法,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VM)与CSP融合分类方法对多类任务运动想象脑电特征进行分类识别。首先,选择特定导联上的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分解与重构,去除冗余信息;其次,利用特征参数做差的方法,得到较为明显的脑电特征;最后,通过SVM融合CSP的分类模式,对脑电特征进行多任务分类。利用BCI竞赛数据,对左手,右手,舌和脚四类运动想象任务的脑电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分类正确率最高达到90.9%,平均正确率为86.8%,Kappa系数为0.8867,信息传输速率可达0.68 bit/trial,能够有效的获得脑电特征并较好的实现多任务运动想象脑电识别。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运动想象脑电信号(EEG)的多分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的EEG分类方法,采用NEUROSCAN平台设计实验自测数据,对想象左手握握力器,右手握握力器,右脚踩油门三类运动想象任务进行了分类识别研究。采用FFT和IFFT对信号进行预处理,采用离散小波分析(DWT)提取能量值,并结合小波系数作为组合特征,分类效果明显好于BP和自组织神经网络(SOM)分类器。  相似文献   

14.
脑-机接口BCI是一种实现人脑和外部设备通信的新兴技术。基于时频特性进行特征提取的传统方法无法体现EEG信号的非线性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类的准确率,首先采用小波阈值降噪的预处理方法提高了EEG信号的信噪比。然后结合非线性动力学的样本熵参数,对3种想象运动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保留了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特征。其中,运动想象MI脑电信号的研究一直都是BCI这一高速发展领域的重点目标。还研究了支持向量机、LVQ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3种分类器。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发现,BP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识别率,更适用于脑电信号的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异步运动想象脑机交互(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系统中空闲状态检测和不同想象任务分类的问题,在小波变换提取脑电信号特征基础上,设计了阈值判别结合支持向量机的二级分类器。由于大脑想象单侧肢体运动时,会导致同侧和对侧运动皮层脑区EEG信号在μ节律上分别出现事件相关同步和去同步,而大脑处于空闲状态时则无此现象。基于大脑活动的这一特性,提出了小波能量阈值判别法,进行空闲状态检测,径向基核函数和交叉检验的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左、右手运动想象任务分类。结果表明该分类器最佳分类正确率达到了80.7%,且整个时间消耗仅为3.0 s,可以较好地满足异步在线运动想象BCI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准确提取振动信号的特征,是滚动轴承故障检测的关键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能量谱特征提取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S变换,得到时频矩阵,并构建S能量谱,对S能量谱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分析,得到能够反映S能量谱特征的奇异值,利用变量预测模型(Variable Predictive Model based Class Discriminate,VPMCD)方法,通过建立特征值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故障识别模型。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滚动轴承故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能量谱特征提取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正判率。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基于Mahalanobis距离判别式算法的意识任务分类方法.对被测试者想象左右手运动时脑电信号的mu节律能量变化进行在线动态分析,提取EEG(C3,C4)两个通道的mu节律能量作为特征向量,用Mahalanobis距离判别式算法对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模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正确识别率可达87.86%.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表征情感信息的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特征提取不完善的问题,将相空间重构技术引入情感脑电的识别中,提取了在相空间重构下基于轨迹的描述轮廓的三种非线性几何特征作为新的情感脑电特征。结合脑电信号的功率谱熵以及非线性属性特征(近似熵、最大Lyapunov指数、Hurst指数),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非线性全局特征(非线性几何特征+非线性属性特征)和功率谱熵的融合算法,以支持向量机(SVM)为分类器进行情感识别。结果显示,非线性全局特征能更有效地实现情感识别,二分类情感识别率约90%左右。基于PCA的融合情感特征相比单一特征能达到更佳的情感识别性能,四分类实验中平均识别率可达86.42%。结果表明,非线性全局特征相比非线性属性特征情感识别率有所提高,非线性全局特征以及功率谱熵的结合可以构造出更佳的情感脑电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