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党育 《矿冶工程》2017,37(1):25-28
为了分析评价隧道爆破开挖对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以武靖高速矮子寨隧道工程为依托, 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相应数值分析模型模拟隧道爆破开挖施工过程, 计算分析了爆破施工对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爆破施工产生的振动效应会极大降低隧道洞口段边坡的安全系数, 并且会增大边坡地表位移沉降; 锚杆支护有助于提高振动荷载作用下处于失稳状态的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如何通过支护手段保证隧道的稳定性是设计者和施工者所特别关心的问题.台阶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是目前公路隧道施工中三种常用的方法.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对不同开挖支护方式条件下隧道围岩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今后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韩家岭大跨度隧道开挖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选取可视化的开发工具Visual Basic和Fortran Power Station编制了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程序EPFEM-2D。以韩家岭大跨度公路隧道为例,通过地质勘察和实验室岩石力学物理实验确定了隧道围岩的类别及一些必要的物理力学参数,优选出了能较好反映隧道实际受力状况的计算模型,利用EPFEM-2D对韩家岭大跨度公路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计算结果和有关结论为韩家岭大跨度公路隧道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盾构隧道施工中,开挖面稳定是保证掘进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利用能够考虑大变形破坏的拉格朗日有限差分计算程序,对砂土地层盾构施工中的开挖面稳定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前人离心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数值模拟在研究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方面的.可行性及其具有的优势,为盾构隧道施工中开挖面稳定问题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飞  胡斌  宋丹  饶晨曦 《金属矿山》2013,42(12):111-114
对西藏某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在综合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FLAC3D软件对开挖扰动作用下岩质边坡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步开挖能真实模拟开挖扰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开挖扰动作用下,岩体的卸荷量和回弹变形量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水平位移量最大值位于坡面岩体的中下部;在坡面及坡肩附近岩体形成拉应力区,坡脚处剪应力显著增高;随着开挖的进行,位移场和应力场还分别表现出“位移陡升”和 “应力跌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2号线东港头站—新世隆站区间沿线存在多处建筑物、管道和热力隧道.为减小地铁隧道开挖对周边结构影响,选择最佳开挖方法,采用数值模拟计算软件FLAC3D建立了三维模型,模拟了三台阶法和CRD法开挖过程,获得了拱顶沉降位移、地面沉降位移和支护结构应力值等数据.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三台阶法,CRD法模拟开挖引...  相似文献   

7.
以某尾矿库加高与下穿隧道开挖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既有尾矿库现状下开挖隧道对尾矿库的影响,以及后期尾矿库加高对隧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隧道开挖引起的岩体应力重分布范围约为隧道直径范围的3倍左右,不会波及到地表尾矿库,隧道掘进对现有尾矿库影响甚微;2)隧道周边岩体应力分布规律主要由隧道开挖过程形成,尾矿库堆高加载作用对其没有影响,只附加其应力值。隧道处于岩体应力拱保护范围内的低应力区域,周边岩体应力平衡,处于稳定状态;3)数值模拟方法用于研究尾矿库加高与隧道开挖相互影响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供类似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鞍石隧道围岩地质条件为基础,以设计资料为依据,根据岩块力学参数试验成果和岩体工程地质研究的分类成果,运用Hoek-brown等经验准则确定了岩体力学参数,运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程序对Ⅳ类围岩全断面开挖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建模和分析计算,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盾构隧道施工中,开挖面稳定是保证掘进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利用能够考虑大变形破坏的拉格朗日有限差分计算程序,对砂土地层盾构施工中的开挖面稳定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前人离心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数值模拟在研究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方面的可行性及其具有的优势,为盾构隧道施工中开挖面稳定问题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环球贸易中心(ICC)的深基坑项目为案例,通过分析现场实时监测数据,评估了基坑的变形状态及其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采用MIDAS/GTS NX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系统地进行了基坑开挖、支护过程及其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使用MIDAS/GTS NX软件进行的数值模拟分析与现场监测数据高度一致,并能准确反映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规律。因此,该研究为类似深基坑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并解决了一系列实际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1.
寒区隧道施工温度场与围岩局部崩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 提出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温度场的控制参数, 根据工程需要, 将多年冻土隧道的开挖施工划分为4 个阶段:安全施工阶段、相对安全阶段、安全预警阶段和安全隐患阶段, 并指出各个阶段相应的工程措施, 以尽可能降低施工风险。通过全方位监测隧道洞内温度场的变化, 指导开挖和衬砌施工。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基于块体的失稳条件和层状岩体的破坏条件,分析不同地质构造形态岩层下,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并根据洞室围岩产状与开挖几何边界的关系,提出围岩易破坏点的位置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对工程实例中围岩塌方的统计,分析塌方围岩原因,进一步验证层状岩体中围岩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开挖影响采场稳定性的应力因素,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不同应力状态下的采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当侧压力系数接近于1时有利于开挖的安全性; 初始应力增大有利于减小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过程中的应力增加; 初始侧向应力增加有利于开挖后的应力释放, 有利于减小开挖后边壁处的竖向应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某矿山含空区边坡突然滑坡为研究背景,为了找出造成此次滑坡的原因,预测边坡的稳定性状态,探讨此次滑坡的机理以及空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利用FLAC和Geo-Slope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现场位移监测数据来综合判断边坡的稳定性状态,分析滑坡的机理和空区对边坡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在以后的开挖过程中,铁路平台附近边坡可能会发生局部滑坡,需要重点治理;上部边坡岩体比较破碎,加上雨水入渗和爆破振动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是造成此次滑坡的主要原因;空区对边坡的稳定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SYS软件的边坡开挖模拟和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ANSYS程序与岩土工程计算相结合,详细探讨了ANSYS模拟边坡开挖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将这一步骤运用到某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分别计算出边坡在天然状态和开挖支护工况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边坡稳定性作出了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长压短抽通风条件下湿喷施工作业产尘在掘进巷道空间内的弥散规律,应用Fluent软件中的离散相模型,对湿喷中的初喷施工产尘、复喷施工与凿岩机破岩同时作业时产尘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粉尘在巷道中的弥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风侧初喷作业粉尘质量浓度高于抽风侧初喷作业粉尘质量浓度,且掘进巷道端头附近尤为明显;压风侧或抽风侧复喷施工与凿岩机破岩同时作业时,粉尘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均为沿程先降低,后因复喷作业而升高,然后再降低。根据粉尘弥散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尘建议,以减轻粉尘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时保障位于两断层中间区域矿体开采时采场内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根据采场顶板破坏特征,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运用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将采场重叠顶底板简化为固支梁力学模型。基于尖点突变理论,构建采场重叠顶底板的尖点突变模型,在充分考虑断层作用下采场重叠顶底板两端所受拉应力的前提下给出了采场重叠顶底板的失稳判据,为实时判断采场重叠顶底板稳定性提供了一个简单及时有效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特殊断层会加大顶板岩梁受到的拉应力与X方向位移,且在重叠顶底板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顶板受到的拉应力与X方向位移越大,重叠顶底板越容易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18.
某矿山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黄敏  李夕兵  付玉华  李地元 《矿冶工程》2007,27(5):12-14,17
在对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和对排土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FLAC^3D软件对某矿山排土场现状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过程中的最大不平衡力和监测点位移均趋向于稳定,塑性区分布情况和安全系数值则再次表明边坡在整体上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