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院收治一名以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脑梗死的患者,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出现入院治疗。在早期病史及实验室化验指标未能明确支持诊断流行性出血热为原发病,容易引起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量脑出血的误诊原因、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40例首诊误诊为脑梗死的小量脑出血(≤10mL)的患者的起病形式、临床表现、CT结果、诊断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出血量少,无占位效应,无颅内压增高,无意识障碍,无脑膜刺激症首诊易误诊误治。结论小量的出血早期易误诊需做头颅CT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原因,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收治并误诊的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误诊为脑梗死患者后经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方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掌握其病理基础和病理生理特点,及时行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增强螺旋CT、MRI、主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血管病变状况及其发病机制,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小脑梗死好发于男性,易发于50岁以上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房纤颤为小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主要以恶心呕吐、眩晕、头痛、共济失调、眼震及构音障碍为主。临床检查常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进行初步筛选,对不确定者或怀疑者则需给予头颅CT或MRI检查。结论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其临床特征对其的诊断与治疗能提供有效的临床帮助。  相似文献   

5.
董志和  董军 《化工之友》2008,27(7):59-59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有时因该病早期症状表现不够典型,极易误诊.如将该病误诊为结肠炎;有时过分依赖于已有的经验,容易把其他病误诊为带状疱疹,如将胸椎错位误诊为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老年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40例老年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入选对象分为有传统危险因素的脑梗死组(A组)、有危险因素非脑梗死组(B组)和无危险因素无脑梗死组(C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组颈动脉IMT增厚、斑块积分、复合斑、舒张末期峰值流速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厚度的增加.斑块的检出率及形态学特征、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降低等是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有意义的检测指标,在脑梗死的防治中是参考意义较大的超声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碱-集料反应是常见的混凝土破坏的一个原因.由于碱-集料反应破坏常常被其他形式的破坏所掩盖,容易引起误诊.针对工程中误诊难题,分析了造成误诊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正确诊断碱-集料反应破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包静 《化工之友》2008,27(9):38-38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除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身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外,还可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从而增加其致残率.本文通过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脑梗死所引起的焦虑症,探讨其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肠系膜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此提高对此罕见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并共同探讨精准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的小肠系膜巨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和诊疗方法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尿频为首发症状,误诊为妇科疾病,术中请外科会诊后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予以确诊,恢复良好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肠系膜纤维瘤病属于罕见疾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术前术中容易误诊,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目前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非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中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其Lp(a)和FIB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体查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Lp(a)、FIB的水平。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血液中Lp(a)、FIB分别为(432.78±87.12)mg/L、(6.87±3.12)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Lp(a)、FIB的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的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Lp(a)、FIB的水平关系密切,Lp(a)、FIB水平越高提示梗死面积越大,病情严重。Lp(a)、FIB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可预测患者的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寻求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住院的外伤性脑梗死56例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外伤性脑梗死56例中,小面积梗死(3cm)25例(44.64%),中面积梗死(3~5cm)18例(32.14%),大面积梗死(5cm以上)13例(23.21%)。手术治疗20例,颅骨牵引颈部制动6例,保守治疗30例。结果良好38例(41.45%),中残12例(21.42%),重残2例(3.57%),植物生存1例(1.79%),死亡3例(5.36%)。结论认真观察脑外伤病人的病情,及时复查脑CT,早期发现外伤性脑梗死并早期恰当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视乳头玻璃膜疣虽然并不罕见,但有时却易发生误诊,本文报道1例视乳头玻璃膜疣伴黄斑玻璃膜疣曾误诊为视乳头水肿、脉络膜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为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提供客观依据,指导预后,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各75例,观察脑出血与脑梗死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以及脑出血和脑梗死不同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例数的关系,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引起心脏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异位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而脑梗死患者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房颤、期前收缩以及ST-T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脑梗死与脑出血病变部位不同,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也不同。结论脑出血、脑梗死的心电图异常与其病变部位密切相关,对心电图各阶段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对我院32例纵隔型肺癌的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和病理证实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2例,隐匿性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13例,腺癌9例,小细胞癌10例;发病部位: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6例。X线诊断误诊为结核球3例,误诊为纵隔肿瘤6例。结论明确纵隔型肺癌的诊断,综合分析病史、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辅以必要的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血糖症导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3例低血糖症所致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留有后遗症12例,死亡1例,预后差。结论低血糖症可促进脑梗死发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笔者近5年接诊的213例脑梗死病人四季发病情况,从而揭示脑梗死发病的季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四季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脑梗死四季发病率:春季39%、冬季33%、秋季17%、夏季11%;脑梗死四季发病率排序: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冬春季总发病率大于夏秋季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d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发病第1日、第7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天与第l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血压常见,有自发下降的趋势。合理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能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血糖的误诊原因,以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16例患者的误诊疾病及误诊原因。结果由于低血糖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比较容易误诊,本次研究误诊原因为病史陈述不详,医师缺乏临床经验;考虑脑部疾病较多;未作进一步检查。结论为减少或避免误诊,应注意常规检查血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脑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1例患者胸主动脉血栓误诊病例,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和防止误诊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