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国利  郑斌 《广东化工》2013,40(12):231-233
鼠尾草属中多种植物是我国民间中草药植物,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文章对近年来鼠尾草属植物中新报道发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整理,并对鼠尾草属植物的提取工艺做了总结梳理。  相似文献   

2.
云南薄荷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法对云南薄荷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检测出49个成分,鉴定了其中44个成分.薄荷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苧烯、1,8-桉叶素、胡椒酮、大根香叶烯D、乙酸薄荷酯等.试验研究了薄荷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烟曲霉菌、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抗菌活...  相似文献   

3.
采用GC-MS方法对富含柠檬醛的吉龙草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共检测出62个成分,鉴定了其中55个成分。吉龙草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橙花醛(β-柠檬醛)、香叶醛(α-柠檬醛)、香芹酮、β-蒎烯等。试验也研究了吉龙草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烟曲霉菌、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这种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发酵提取物对百合炭疽病的抗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品巾分离到334株放线菌,以百合炭疽病菌作为指示菌,通过菌株发酵提取物对孢子萌发抑制、菌丝生长抑制和温室盆栽防治效果的测定,初步筛选出对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较强抑制能力的18个菌株,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能力的24个菌株,离体叶片防治效果60%以上的14个菌株,其中YIM31927、YIM31047等10株发酵提取物对百合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离体叶片防治试验均表现出了一致活性,筛选到一批具有开发应用潜能的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侧柏的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10株,经形态观察将其中103株鉴定分类为4个目、6个科、15个属,未产孢7株;内生真菌以链格孢属为优势属,茎叶中内生真菌的株数、种类多于根中.通过与苹果腐烂病菌、葡萄黑痘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平板对峙培养,从分离的内生真菌中筛选出21株(占总分离株数的19.1%)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其至少对1种植物病原真菌有生长抑制作用,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链格孢属,其抗菌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具有无毒、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广谱抗菌性等优良性能,作为新型抗菌剂越来越受学者的青睐。本文主要综述了21世纪以来影响壳聚糖抗菌性能的因素、壳聚糖的抗菌机理以及壳聚糖衍生物抗菌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具有无毒、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广谱抗菌性等优良性能,作为新型抗菌剂越来越受学者的青睐。本文主要综述了21世纪以来影响壳聚糖抗菌性能的因素、壳聚糖的抗菌机理以及壳聚糖衍生物抗菌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对抗菌聚合物的抗菌机理、影响因素及抗菌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抗菌材料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A,B,C快乐鼠尾草精油进行分析,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采用牛津杯法以评价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色念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模型,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评价其抗炎作用.结果如下:萜烯类化合物是其最主要的成分.抑菌实...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蒸馏法(SFE-MD)从罗浮山红脚艾和汤阴北艾中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精油化学成分,并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SD精油收率比SFE-MD高1.3~2.6倍。红脚艾精油主成分为β-石竹烯、龙脑、氧化石竹烯和大根香叶烯D等;北艾精油主成分为桉油精、松油烯-4-醇和十氢二甲基甲乙烯基萘酚等;北艾精油以单萜类物质为主,而红脚艾精油则含有更丰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SFE-MD会导致部分单萜类物质的损失,如桉油精。艾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链珠菌有抑制及杀灭效果,且北艾精油>红脚艾精油。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半红树植物草海桐叶的石油醚提取样和乙酸乙酯提取样,采用GC-MS技术及琼脂扩散法的牛津杯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抑菌活性研究,样品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在实验条件下,草海桐叶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出21个峰,鉴定了16个,占总峰面积的90.46%,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7.59%)、亚麻酸(14.15%)、植醇(11.58%)等;该部分对肺炎克伯氏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3mm。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出36个峰,鉴定了29个,占总峰面积的78.15%,其主要成分为别嘌呤醇(7.41%)、吲哚-3-乙酸肼(6.55%)、4,6-二甲基-7-乙基氨基香豆素(4.59%)、棕榈酸(5.2%)、莨菪亭(4.71%)、亚麻酸(6.3%)、7-羟基香豆素(4.72%)等;该部分对普通变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5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伯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达到14mm。  相似文献   

12.
从人工栽培红厚壳叶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木栓酮(1),三十烷醇(2)和海棠果醇(3)。  相似文献   

13.
研究玛咖根的化学成分。采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3)、苯甲醇(benzyl alcohol,4)、蔗糖(sucrose,5)、正十八烷(octadecane,6)。  相似文献   

14.
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为紫金牛科(myrsinaceae)蜡烛果属(Aegiceras gaertn)真红树植物,其种子和树皮可以用来毒鱼。利用多种吸附材料和分离方法对桐花树树皮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包括3个有机酸(1,4,8):香草酸,丁香酸,原儿茶酸;4个甾醇(2,3,5,10):豆甾醇,β-谷甾醇,α-菠菜甾醇,5α-豆甾-7,22-二烯-3β-醇;1个醌类化合物(7):5-O-methylembelin;2个三萜类化合物(6,9):embelinone,3,28-dihydroxy-16-oxo-12-oleanene。  相似文献   

15.
从色串孢属真菌Torulasp.YMF1.03791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以及菌丝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2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dehydroherbarin(Ⅰ)和scorpinone(Ⅱ)。对这2个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抑菌活性及杀线虫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Ⅰ在浓度为3μg·mL-1、10μg·mL-1、30μg·mL-1时对宫颈癌细胞SK-OA-3的抑制率分别为16%、65%、93%,对大肠杆菌(E.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有弱的抑制活性,无杀线虫活性;化合物Ⅱ无抗肿瘤活性、抑菌活性和杀线虫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从鳞毛蕨科植物刺齿贯众(Cyrtomium caryotideum)地上部分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和MCI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2)、大黄素(3),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茅莓叶和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茅莓根和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进行比较。用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油状物,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分析。鉴定了叶20种和根10种的主要化学成分。茅莓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除了含量较多的有机酸,还有醇、内酯、醛、酮等其它成分;而茅莓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机酸醇和烷烃。因此推测叶的抑菌活性可能与酚性成分和内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罗会 《广东化工》2011,38(10):41-41
从黔西北崖豆藤的藤茎部份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经过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证了它们分别为:(Ⅰ)染料木素(genistein);(Ⅱ)水黄皮素;(Ⅲ)isolonchocarpin。这三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刺苋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LH-20柱色谱法MCI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刺苋中得到七种分离物:齐墩果酸(1);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2);3’-甲氧基-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3);3’-甲氧基-槲皮素-3-O-α-L一鼠李糖-3-O-β-D-葡萄糖甙(4);△5.22豆甾醇(5);β-谷甾醇(6);△5.22豆甾醇-3-O-β-D-葡萄糖甙(7)。  相似文献   

20.
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波  杨晓燕  侯相民  刘航 《广东化工》2011,38(9):23+51-23,51
目的:研究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脉紫菀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木栓酮(3)、表木栓醇(4)、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