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2018年12月26日,为进一步做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工作,工信部发布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以下简称《指导目录2018》)的通告,通告表示,《指导目录2018》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年版)》(工信部原[2017]168号)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2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的通告。根据通知称,为进一步做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工作,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施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年版)》(工信部原[2017]168号)同时废止。2018年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中166种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膜材料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做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工作,现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工信部原[2018]262号)同时废止。据悉,应用在新能源电池、电子电路、5G通信,智能汽车,航天航空,军工、高端消费类电子  相似文献   

4.
<正>工信部9月12日消息,工信部、财政部、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为落实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的重点任务,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保监会决定建立新材料首  相似文献   

5.
<正>一、概述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9月12日发布了《关于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俣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保险对象为《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中的新材料,共收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3大类,其中与碳材料相关的具体产品有9种,包括高纯石墨、高性能碳纤维、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石墨烯薄膜、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石墨烯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工信部发布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工信部原[2018]262号)宣布废止。新版目录包含重点新材料331种,相比2018年数量增长了一倍。其中,先进钢铁材料、铝材、铜材、特种橡胶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  相似文献   

7.
<正>3月28~29日,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座谈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乐江出席会议并讲话。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国家工信部将会同财政部、保监会开展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解决新材料产业长期存在的"好材不敢用"问题。同时,将依据已出台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抓紧研究落实专项政策,推动实施"重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政策汇总工信部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碳纤维相关部分国家统计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高性能纤维相关详细内容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公示九部委联合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新材料行业利好:工信部点名碳纤维、膜材  相似文献   

9.
政策     
<正>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征求意见据报道,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公开征集对《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该指导目录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3大类,共256种项。先进基础材料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  相似文献   

10.
继3月3日工信部、财政部、保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的政策》后,9月10日,三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进行修订,并对保费补贴资金申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公司等事项进行明确。  相似文献   

11.
正新材料是中国重点培育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的基础和先导。为了更好的引导我国新材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材料产业政策,积极抢占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制高点。国家政策在2016年国家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8年版)》及《新  相似文献   

12.
<正>2月28日,保监会网站公布《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日前,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保监会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指导意见明确,保险公司自主组成的首台(套)重大  相似文献   

13.
正"碳纤维、稀土、耐高温金属材料,有望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从工信部的权威人士处了解到,我国新材料将重点关注碳纤维等三大领域,工信部将研究配套政策给予重点支持。据了解,目前工信部正在加快重大专项论证步伐,研究建立新材料风险补偿机制,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综合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按照计划,工信部力争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上半年,随着《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版)》等政策的不断出台,石墨烯产业整体发展形势向好。2017年下半年,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地,以及石墨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石墨烯产业上下游互动有望继续加强,产品应用不断提速,产业园建设热情持续高涨,差异化、特色化区域发展格局苗头初显。  相似文献   

15.
<正>政策篇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这一年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9)》、《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等一批最新政策的出炉,将会深刻影响未来粉体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稀土、耐高温金属材料,有望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9月9日记者从接近工信部的权威人士处了解到,我国新材料将重点关注碳纤维等三大领域,工信部将研究配套政策给予重点支持。据了解,目前工信部正在加快重大专项论证步伐,研究建立新材料风险补偿机制,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综合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按照计划,工信部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加快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重点领域发展,推动我国整体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新材料、信息和能源是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新材料产业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年均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保监会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5﹞19号)《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深入做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8﹞3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将2018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拟补助项目进行公示。在公示的项目中,四川空分设备(集团)  相似文献   

18.
正新材料发展有了新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拟对新材料采取重大专项的扶持方式,建立新材料风险补偿机制,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综合配套政策。其中,碳纤维、稀土、耐高温金属材料,有望获得国家的重点政策支持。对新材料的政策倾斜并非我国特有。近年来各国竞相发展新材料占领制高点,多个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部门预算)重点项目。围绕《中国制造2025》年度任务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度中心工作,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部门预算)重点项目主要支持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链协同能力提升、产业共性服务平台、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4个方面共25项重点任务。公告显示,将通过新举措、新方法、新技术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任务;尤其是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20.
据记者了解,工信部正在加快重大专项论证步伐,研究建立碳纤维等新材料风险补偿机制,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综合配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工信部数据显示,新材料产业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25%。按照计划,工信部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快包括碳纤维、稀土、耐高温等新材料产业在内的重点领域发展。随着工信部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智慧能源全资子公司远东合技术将受益。据公开信息,全国共铺设碳纤维导线约6000公里,其中80%以上由远东复合技术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