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16,(10):87-92
据现今资料表明,川南地区筇竹寺组与龙马溪组均有工业性气流的产出。但是在勘探初期,对优选层位以及优选区块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笔者将从有机化学要素和岩石物理对比等方面,对川南地区筇竹寺组与龙马溪组页岩进行评价,综合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优选分析。研究区内筇竹寺组TOC的值是0.23%~3.2%,平均为1.7%。龙马溪组TOC的值为0.28%~4.5%,平均为2.2%。筇竹寺组与龙马溪组有机质类型都为腐泥型。筇竹寺组镜质体反射率Ro高于龙马溪组,都高于2.0%,属于过成熟阶段。在岩石物理方面,筇竹寺组脆性矿物含量高于龙马溪组,后期具有更大的开采潜力。在孔渗性以及含气性方面,龙马溪组孔渗性较好,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含气量也较好。综合各项评价指标,得出龙马溪组具有优先开采潜力,但筇竹寺组也具有巨大的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2.
借助油气评价仪、色谱-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从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和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几方面资料,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总体质量较差,但仍有中等质量的烃源岩存在;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和Ⅰ型,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基本上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标。富县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来源,沉积时较深水的还原缺氧的成水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3.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奥陶统平凉组烃源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区内平凉组烃源岩厚度平面分布特点为南厚北薄,纵向上岩性组合为上部灰岩、下部泥岩,下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于上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属于Ⅰ—Ⅱ型,并以Ⅰ型干酪根为主。作为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研究的指标,海相镜质组反射率揭示研究区平凉组烃源岩成熟度为西低东高,现今主体处于成熟晚期—高成熟的演化阶段。通过PetroMod软件盆地模拟,并结合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平凉组烃源岩于晚三叠世早期开始生油,中侏罗世末到达生油高峰,大规模生气期为早白垩世,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是四川盆地及周缘最重要的烃源岩层之一。为明确川东北地区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及形成环境,利用测井资料、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主-微量元素分析资料等对筇竹寺组烃源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形成于温暖潮湿、水动力相对较弱的深水陆棚及斜坡-盆地环境,具有中-高的古生产力,整体处于还原-弱氧化条件,为有机质生成及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纵向上主要发育于地层下部,平面上存在城口-开县裂陷区、巴中-通江地区及五峰-鹤峰一带3个厚度中心,为油气来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龙王庙组、灯影组优质储层形成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城口-开县地区及巴中-南江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值得下一步积极勘探。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高邯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集取样分析并结合前人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州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剖面,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成因法对泰州组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高邮凹陷泰州组二段中上部的暗色泥岩对油气成藏作用不大;泰州组二段底部的"六尖峰"段泥岩、泥灰岩有机碳平均为1.54%,干酪根为Ⅰ型和Ⅱ1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烃源岩;高邮凹陷剩余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分别为4254×10 4t、1293×10 4t,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和山西组的煤系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分析、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多项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并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甘泉地区上古生界发育多套烃源岩,岩性主要为煤和暗色泥岩。②山西组有机质丰度高,是较好的烃源岩,本溪组有机质丰度则相对较低,品质相对较差;本溪组烃源岩以腐殖型Ⅲ类为主,山西组烃源岩则多为腐殖型Ⅲ类,其次为腐泥-腐殖型Ⅱ2类。③本溪组和山西组烃源岩成熟度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④上古生界烃源岩在甘泉地区广泛分布,本溪组烃源岩累计厚度为10~20 m,山西组烃源岩累计厚度为50~80 m,整体均为较优质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7.
合肥盆地盆缘刘老碑组烃源岩特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刘老碑组在合肥盆地周围的露头和钻井资料,通过地层特征、有机地化指标和岩相古地理的综合分析,认为刘老碑组有机质丰度达到烃源岩的要求,母质类型为Ι型干酪根,烃类转化率高,而且泥岩厚度大,总生烃量也大;虽然有机质已经过成熟,但完全可以生气,即处于热裂解成凝析油-湿气阶段,因此提出刘老碑组可作为合肥盆地的气源岩。此外,依据地层和盆地内的地球物理资料,推测合肥盆地内部可能存在刘老碑组,这为合肥盆地寻找天然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济源盆地谭庄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简要介绍,再从地球化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发现其有机质丰度高,其中有机碳含量平均达到4.68%,最高可达到11.63%;有机质类型多属于腐殖-腐泥(ⅡA)和腐泥-腐殖(ⅡB)型,是介于生油和生气之间的过渡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高成熟阶段之间,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9.
济源盆地三叠系谭庄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济源盆地谭庄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简要介绍,再从地球化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发现其有机质丰度高,其中有机碳含量平均达到4.68%,最高可达到11.63%;有机质类型多属于腐殖一腐泥(ⅡA)和腐泥一腐殖(ⅡB)型,是介于生油和生气之间的过渡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高成熟阶段之间,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西昌盆地B1井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结合氩离子抛光和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样品储集空间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确定其发育类型,通过氩气(Ar)吸附—脱附测试测量样品的孔隙结构参数,实现了1~300 nm范围内的储集空间定量表征。结果表明:西昌盆地B1井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以有机质孔为主,部分为粒间孔、粒内孔。氩气(Ar)吸附等温曲线“滞后环”形态显示,孔隙形态以墨水瓶状为主,部分为狭缝状,孔隙直径分布呈“双峰”特征,孔隙直径分布差异较大,呈现较强非均质性。总有机碳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对样品中微纳米级储集空间的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两者与孔隙的比表面积及比孔容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均呈正相关性;分形维数随着总有机碳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孔隙结构愈加复杂,有利于页岩储层吸附能力的增强。该成果对研究西昌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空间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前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理论为依据,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的发育及分布作了分析。利用暗色泥页岩沉积厚度、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成熟度4个指标对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发现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拥有巨厚的泥页岩沉积、较高的有机碳含量、良好的有机质类型以及十分重要的过成熟条件,从而推断出研究区具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并进一步划分出研究区页岩气聚集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2.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技术进步以及勘探范围日益扩大,煤系烃源岩日益获得重视。潮水盆地和民和盆地作为甘肃陇中、河西地区的典型侏罗系含煤沉积代表,其生烃能力及其差异性特征研究相对欠缺,为此对两地区煤系烃源岩展开综合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及其对比研究。生物标志物特征指示:潮水盆地青土井组煤系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以混合输入为主,处于低熟-成熟阶段,沉积环境上段为弱氧化-弱还原滨、浅湖相,下段为弱咸化半深湖-深湖相,出现高伽马蜡烷优势,指示水体出现分层现象;民和盆地窑街组煤系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上段以低等水生生物输入为主,下段为陆相高等植物优势输入,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沉积环境倾向于典型沼泽相煤系沉积。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数据揭示:潮水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民和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类型Ⅰ型、Ⅱ型及Ⅲ型均有出现。综合分析各项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指示潮水盆地和民和盆地均具有一定生烃潜力,相对来说以低等水生生物输入为主的民和盆地煤系烃源岩可能具有相对较大的生液态烃潜力。  相似文献   

13.
论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成藏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布的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形成于动荡、富氧的古地理环境,因而其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差,生烃潜力低,不能成为有效烃源岩。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证实,盆地西、南缘台缘深水斜坡相的中奥陶统平凉组存在优质海相烃源岩,其形成的油气最早富集在中央古隆起及其周围;伴随着中央古隆起带轴部的向东迁移和早白垩世末盆地西倾大单斜的定型,平凉组烃源岩在早白垩世生烃高峰期生成的天然气和早期古油藏裂解气,由中央古隆起带向北东方向发生二次运聚,最终在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中聚集成藏,即形成靖边大气田。这一过程包含了油藏、油气共存和气藏3个成藏演化阶段,也证实了盆地西、南缘平凉组烃源岩是靖边气田油型气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西昌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优选区,针对研究区构造变形等特征,对研究区进行构造分区,得出研究区受到强烈的挤压-走滑构造变形和大幅度的隆升剥蚀等构造强改造作用,具有强变形、强隆升、强剥蚀等构造特征,后期构造改造和变形为制约页岩气保存的关键因素.以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从物质基础、构造演化等方面对页...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以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为烃源岩的海相高演化天然气系统是全球这一领域的一个典范,为进一步深化地质理论认识,拓展勘探领域,针对当前川中、川东北2个热点勘探区块,通过地球化学方法,从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陆源输入三方面入手,对不同区域该套烃源岩质量及其有机质富集机制展开了差异对比研究,探讨了天然气勘探领域。结果表明:川中GS17井、ZJ2井所在的裂陷槽内深水陆棚相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整体高于川东北小洋坝浅水陆棚相烃源岩,两者有机质富集均主要受控于氧化还原环境;川中烃源岩形成于缺氧环境,相较于川东北烃源岩所形成的贫氧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川东北烃源岩形成过程中陆源输入对有机质的稀释作用尤为显著,烃源岩质量不如川中烃源岩。筇竹寺组天然气系统的勘探仍需围绕裂陷槽及周缘展开,同时盆地周缘的深水陆棚地区也值得加以重视,且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并重。  相似文献   

16.
孙立东  印长海  刘超  曾花森  张莹  徐妍  蔡东梅 《石油学报》2019,40(10):1172-1179
为充分认识松辽盆地营城组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对已钻探井岩心进行地球化学热解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在松辽盆地营城组发现了高丰度的Ⅱ型优质成熟烃源岩;结合层序地层及地球物理技术手段,明确了优质烃源岩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和平面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TOC值平均达到2.46%,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质中含有大量的水生藻类,镜质体反射率Ro为0.8%~1.0%,处于生烃高峰期。断-坳转换末期相对平稳的构造背景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环境,生物标志化合物中低Pr/Ph(姥鲛烷与植烷比值)证实具备有机质保存的有利环境。优质烃源岩在垂向上主要发育在SQ1层序和SQ2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SQ1层序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厚度一般为20~80 m,SQ2层序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厚度一般为10~30 m。油源对比证明双城地区优质烃源岩直接为油藏供烃,双城地区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对于松辽盆地其他断陷的石油勘探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川南地区绵阳-长宁拉张槽3口井的源储实验资料研究表明,川南地区筇竹寺组具有有机质丰度高、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演化程度高、高脆性等特征,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B1井区保存条件较好。微观储集空间分为有机孔、无机孔(黏土矿物晶间孔、脆性矿物粒间孔、粒内溶蚀孔及黄铁矿晶间孔)和微裂缝(构造微缝、成岩收缩缝和溶蚀缝)3大类,并可进一步细分为9种类型,孔隙形态表现为细颈墨水瓶广体孔含少量狭缝形孔和平板、楔形缝2种结构,孔径分布复杂,以中孔为主,少量微孔及大孔。优质页岩孔容、BET比表面积较大,为页岩游离气及吸附气提供良好的储集吸附空间。其孔隙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主要受有机碳含量、成熟度、成岩作用、孔隙流体压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蔡杰  张敏 《石油实验地质》2013,35(3):325-330
通过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33个煤系气源岩芳烃馏分GC-MS分析与研究,揭示出研究区煤系气源岩芳烃的组成特征与典型的煤系源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芳烃组成中表征高等植物生源输入的卡达烯、惹烯、1,2,5-三甲基萘、1,2,5,6-四甲基萘等化合物含量极低;而三芴系列相对百分含量表现出高硫芴与芴、低氧芴的特征,与典型煤系烃源岩中高氧芴含量之特征差异迥然.造成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气源岩芳烃组成的特殊性原因可能与该地区曾经遭受过海侵作用和高热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资源前景。研究区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高(TOC值为0.55%~25.70%,平均值大于2%),页岩有效厚度大(黑色页岩厚60~300 m),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大于40%),页岩中发育丰富的纳米—微米级孔隙和微裂缝,含气量高(页岩含气量0.27~6.02 m3/t,平均1.90 m3/t),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钻井过程中筇竹寺组气显示频繁并获得了工业性突破,是目前中国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之一,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威远、叙永—筠连地区是研究区内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最有利的地区。图4参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