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和泌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聚合物窜流严重,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的特点,基于岩心、测井、粒度等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对其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研究区核三段Ⅳ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侧翼和浅湖7种沉积微相.在湖平面上升时期物源供给充足,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研究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三角洲前缘中心部位发育叠置的主河道砂体组合、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砂体组合,向湖方向逐渐变为叠置的河口坝—远砂坝砂体组合;在三角洲前缘末端,沉积微相垂向上主要表现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微相的正韵律构成的退积序列.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河道侧翼微相砂体储层物性较好,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微相砂体厚度较小,储层物性较差,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微相砂体不发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针对蠡县斜坡提出了以岩性-地层油藏为主的精细勘探目标,这对沉积相的精细划分和重新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精细刻画了蠡县斜坡沙三上亚段和沙一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并确定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辫状河道和辫状河泛滥平原较发育;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较发育。对研究区有利储集砂体物性的统计表明,储集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河道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研究区中部的同口镇和辛桥村-旧城村一带发育紧邻泛滥平原泥质烃源岩的辫状河河道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研究区旧城村-西柳村一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3.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核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二门油田核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强,相邻井产能相差较悬殊。为确定各油组沉积微相分布和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文中基于岩心、测井和粒度等资料,对核二段进行沉积微相划分和微相特征分析,并对储层砂体的分布形态和展布以及砂体叠置关系进行探讨,认为核二段Ⅱ—Ⅴ油层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5个沉积微相和浊积体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为研究区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4.
饶阳凹陷杨武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分布特征研究缺乏,直接影响下一步勘探目标选择.利用测井、岩心等资料,对沙三上亚段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划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湖泊相以滨浅湖亚相发育为主,深湖—半深湖亚相发育面积较小.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沙三上亚段划分为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3个体系域.低位域、高位域时期辫状河三角洲规模较大,可形成有利的储集体;湖侵域时期砂体规模较小,但具有良好生油条件;低位域和高位域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桥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重要产区,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类型复杂多变,成为制约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钻井、测井及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在相标志分析基础上,对高桥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沉积相类型进行了识别,并定量计算了河道带展布规模。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浅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大致以天赐湾-青阳岔一线为界,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河道带展布宽度为750~2 000 m。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震、测井以及钻录井资料,对溱潼凹陷俞跺—华庄地区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该区阜三段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等6种微相;表现为2个反旋回沉积特征,即Ⅳ油组到Ⅲ油组、Ⅱ油组到Ⅰ油组均为从水深到水浅的变化,为三角洲发育的2个进积过程;自下而上表现为前三角洲亚相(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亚相(前缘席状砂、河口坝、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为2个自下而上由细变粗的反旋回特征。宏观上三角洲前缘亚相与前三角洲亚相相互叠置。由于受基准面升降及入湖河道摆动的影响,不同期次三角洲前缘进积砂体发育程度及分布范围不同,宏观上为多期砂体加积,微观上则是沉积相序的改变。明确了俞垛—华庄地区阜三段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规律,对该区阜三段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曹妃甸A油田沙二段储层沉积横向变化快、储层分布预测难等问题,通过沉积相分析、古地貌恢复等手段,开展沙二段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并对微古地貌对砂体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曹妃甸A油田沙二段目的层为缓坡带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沉积期缓坡古地貌的地势形态与物源匹配较好,近端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远端发育河口坝和远砂坝等沉积;近端微凸起对三角洲前缘扇体的沉积起分流作用,微凸起范围内发育分流间湾泥岩,周边低势区为沉积砂体的输导通道,是有利砂体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密井网测井和开发动态资料分析,详细探讨了英台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微相类型及砂体构型特征。分析表明,英台油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微相包括水下分支河道、水下末端河道、支流间湾、水下天然堤、河口坝、远砂坝。平面上微相发育具有分带性,由近端到远端依次为水下分支河道发育区,水下末端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发育区和河口坝与远砂坝混合发育区。在平面上,砂体有两种接触关系:连续过渡型和突变接触型;在垂向上,砂体组合类型主要有叠置型、冲刷充填型、孤立型。不同单元砂体其构型和规模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胜坨地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胜坨地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特征特殊。综合大量地质资料描述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及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三层结构,由下而上依次发育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呈明显的进积层序。辫状河三角洲主体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常见多个河道砂体在纵向上相互叠置,沉积砂体的储集性能良好,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露头及岩心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发育的沉积相主要有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砂体成因类型多样,主要有: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砂体。有东\,南\,西\,北4大沉积体系,其中北部和南部沉积体系较为发育。纵向上紫一段砂体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