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刊 《园林》2013,(5):11
生态观光园是一种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园林形式。从学科角度看,也是一门与生态、农业、旅游、城市规划、甚至餐饮和乡村文化等相交叉的新的边缘学科。农业部颁布《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及,到2015年,休闲农业将成为横跨村乡镇县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发展阶段下,探索如何科学推进沿海小城镇建设,本文以四都镇为例,梳理分析该地区资源条件,构建产业互动、城乡联动、区域协同发展格局,规划"特色农业之园、海洋产业之窗、休闲文化之镇、生态宜居之所",引导四都建设"田园、生态型"城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泉州武陵生态休闲农场为案例,分析目前休闲农业的发展境况及趋势,探索生态友好型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及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3-10
在访谈中,尹绍亭教授运用生态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分析了"刀耕火种"的消失及其农业文化遗产问题,还就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生态文明"的内涵,西部生态文明圈的构想及其建设,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橡胶林种植对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影响以及公众参与的环保运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4):95-98
发展生态农场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战略选择。基于这种认识,本研究首先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国内最早提出"生态农场"一词是在1982年;在此基础上,简述了生态农场的概念与特征,指出生态农场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由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构成的农业生产单位或单元,生态农场具有界限明显性、生物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功能高效性、技术先进性、发展循环性和管理综合性的特征。国外生态农场的发展具有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类型多、效益好的特点。中国生态农场的建设与实践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依据计划经济原则创办的国营农场;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生态农场;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大力提倡发展的家庭农场,尤其是家庭生态农场。从当前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看,中国加快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不仅重要而且紧迫,势在必行。最后,作者提出加快中国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加快实施、推广技术、开展合作、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6.
低碳生态视角下的江苏省生态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影响江苏省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自然地理要素、自然灾害要素,考虑在城镇发展过程中亟需保护的自然生态要素,分析构建了"两片、两带、四廊、多核网状"的生态保育空间结构,其中"两片"主要指太湖及苏南丘陵山地点状发展地区生态保育区、洪泽湖周边及里下河生态保育区;"两带"主要指沿海滩涂生态保育带、沿江生态保护带;"四廊"主要指沿南水北调东线、江水东引(通榆河)两条清水通道和新沂河、淮河入海水道两条尾水通道(泄洪通道)及其两侧保护带,并对这些生态空间结构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8)
生态文明由"生态"和"文明"组成,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从"文明"的发展阶段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后形成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从"文明"发展的类型来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类型。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生态敏感地区的村庄发展策略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敏感地区的村庄发展是保障生态敏感地区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恢复生态学理论是指导这一地区村庄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敏感地区的村庄发展规划在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中融入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在村庄体系规划中融入生态网络格局规划,在村庄生态建设导引中融入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构建了基于传统村庄体系规划方法和恢复生态学理论系统的整合性发展策略和规划研究框架,并以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为案例进行了初步验证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5):58-60
左右江革命老区面临生态恶化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需要超常规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摆脱"脆弱—贫困"恶性循环。论文拟以左右江革命老区整体研究,重新审视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思路。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利用循环、低碳、绿色经济理论,重点分析该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左右江革命老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钱秀苇 《园林》2013,(5):16-19
中国的第三大岛——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三面环江,素有东海瀛洲和"长江明珠"的美誉,已成为上海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作为上海市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的第三步,21世纪的崇明已拉开"大开发,大开放"的帷幕,成为整个上海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最大而投资成本最低的一个生态岛。作为新农村,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和休闲农业的景观设计是并行的,  相似文献   

11.
平原农业区的生产和土地利用方式严重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利用融合多学科的景观空间规划构建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格局优化模式以实现多样化的生境保护和恢复,提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辽宁省黑山县为例,首先梳理了平原农业区对于生物多样性威胁的机制和研究的框架;其次识别平原农业区的特殊生境类型,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和In 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价构建多尺度生境质量评价机制;同时使用基于图论和电路理论的LinkageMapper软件,识别和分级空间中的重要生态源地、潜在廊道及廊道上的关键夹点区域。结果显示,农业景观中空间异质性和连接性影响生物多样性;研究区有主要生境23类,整体生境质量较差,农田面积较大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识别出核心斑块33个,重要廊道34条,通过与卫星图比照,廊道位置与线性生境重合;关键夹点区域位于靠近农村居民点的自然生境上,故营造人类干扰与生态平衡农村居住区是空间规划的重点;同时根据以上研究提出了多尺度的空间规划途径,为平原农业区生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平原农业乡村地区长期的农业生产对生态系统造成 了持续广泛的影响,林地、湿地等生态斑块萎缩,自然过程受 到干扰。乡村生态修复是提升农业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的途径, 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过程的依赖性强,在地性的生态特征和生 态问题分析是提出适应性强的生态修复策略的前提。在识别区 域自然过程分析和在地性生态问题识别的前提下,梳理遵循自 然过程的平原生态农业区乡村生态修复逻辑,提出面向生态问 题的平原农业区生态修复实践框架,并以典型的平原农业城 市——辽宁省黑山县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基于对黑山县生态特 征的认知,通过多尺度分割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 969个具有相 似特征的研究样本,采用K-Medoids方法聚类为8类。进一步 将黑山县分为6个生态修复单元,提出在地性修复策略,修复 区域主导自然过程和林水生态微循环,增强平原农业乡村地区 生态韧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解析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系统,分析其文化生态特征,并以重庆金刚碑历史街区为例,从文化生态网络系统的构建、文化生态廊道的重构、文化丛特征的凝练强化以及文化生态氛围的动态创造和保护等方面探寻其文化生态发展的适应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兴国  郭璇 《新建筑》2004,(6):40-42
三峡库区移民居住区设计应以解决移民的实际需要、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同时还必须考虑土地的合理使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区的传统文脉延续等多层面的问题。以大昌镇移民住区设计为例,对库区移民住区的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浅析民俗旅游区中的景观生态系统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民俗旅游区的概念及划分,深入探讨了景观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了民俗旅游区中的景观生态元素,阐述了民俗旅游区中景观生态系统模式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民俗旅游区的开发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春艳  张敏  谭龙生 《规划师》2011,27(10):52-55,6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加剧,对重庆市“四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破坏.重庆市“四山”管制区歌乐山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运用城乡统筹的思想,大胆创新,科学规划,从城乡用地功能、用地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等方面对规划编制方法进行探索,有效保证了规划区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生”功能的柳州市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是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国土资源现状为本底,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气候、灾害和区位等资源环境要素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本底和土地利用现状两方面分别对柳州市开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及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并将生态、农业和城镇综合评价结果在空间上进行叠加分析,逐块分析每个网格单元需要的生态保护、利于农业生产与适宜城镇开发建设的功能等级,确定各图斑单元的功能属性,划分形成以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和城镇开发为主导功能的三类国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谢塘开 《山西建筑》2009,35(17):349-350
通过对农九师师部的绿化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城区绿地较少,且布置不合理,结合道路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兼顾景观效果,以期合理规划农九师师部的绿化。  相似文献   

19.
以景观综合评价为前提的景观生态保护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媛  孙畅 《规划师》2003,19(5):35-39
当前,国内风景旅游区开发普遍存在“破坏性”建设现象,有必要建立起以景观综合评价为前提的景观生态保护规划。重庆市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的生态保护规划,将以生态敏感度和景观敏感度为核心内容的景观综合评价作为景观生态保护和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和前提,注重以专业技术知识和技术科学体系为依据,以自然生态优先原则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采取行政立法、经济、科技等手段,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林地区百年来以农业产业为发展主轴,衍生出产业地景与生活地景,呈现云林生生不息的文化景观.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将生态取向及因地制宜的土地使用方针,落实在云林县景观规划的策略推动上,通过永续性环境规划来延续云林的农业文化.藉由绿色网络(green network)的概念,提出各项绿色空间(包含自然特征的地区、公共及私人保留土地、配合保存价值的土地和其他受保护的开放空间)的改善策略来加强内部网络联结、规划及管理,让云林地方产业与地方经济在景观改造过程中兼顾社会、经济、生态各种层面下持续发展,使其从自然资源上达到景观宁适的效益.研究模拟针对各种土地使用分区,通过生境面积因子(biotope area factor)检测生态有效度,并运用绿色基础建设的理念,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环境生态服务效能,发展云林县绿色网络,提升云林景观的健康度,在景观规划上提出未来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