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石油石化》2014,(18):20-25
<正>30年前,在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的井喷标志着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的正式发现,同时拉开了我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开发的序幕。如今,西北油田以每年900万吨的油气当量为祖国输送着工业"血液"。30岁,西北油田正当而立。荒漠戈壁,没有削弱这名勇者的斗志;风吹日晒,没有阻挡这名前行者的步伐。在大漠深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将创新的基因不断繁衍壮大,并培植出领先国内油田企业、独具特色的油公司模式,成为中国石化国内人数最少、人均吨油最高的油田。  相似文献   

2.
<正>各种开发利器的研究和相继开发,西北石油人征服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这座"天山"。24%~30%,这一明晃晃的数据是西北油田2004年时的自然递减率,相当于每年减少数十万吨的油气产量。对于一个成长期的油田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噩梦。至此,西北油田开始了一场与自然规律进行抗争的战役。西北油田通过对缝洞型油气藏成藏条件理论认识的不断更新,逐步创立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为开发大油田提供了理论保障。在此基础上,西北油田又创新提出了"开发无禁区,工艺无极限,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读了2018年第4期《西北油田的创新基因》一文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千。西北油田从进疆之初创新"找油哲学",到不断创新、丰富、完善"油公司"管理模式,可谓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2017年西北油田异军突起,一举结束了连续两年亏损的历史,成为国内上游行业唯一以产油为主大幅盈利的油田。面对种种新趋势,西北油田登高望远、居安思危,牢牢把握变革大势,"智慧型"油田、创建"融合式"党建的发展思路更是为油田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月24日,西北油田累计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以海相碳酸盐岩油藏为主,原油产量实现亿吨级目标的油田,在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时间的打磨与汗水的洗礼,西北油田的青年们纷纷崭露头角,接过带领油田向前迈进的旗帜。"80后"的刘军,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带领年轻的物探团队,一头扎进油气勘探的广袤世界,为发现顺北油气田这块"油气新大陆"屡立功勋。  相似文献   

5.
面对塔河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西北油田始终坚持油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的方针,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每口井可节水600立方米,减少钻井废弃物2000多立方米。"这是中国石化西北油田推广"钻井泥浆不落地达标处理技术"以来,在建设绿色油田方面取得的又一成绩。面对塔河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西北油田分公司始终坚持油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的方针,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  相似文献   

6.
正创新将引领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建设千万吨级大油气田和实现"原油产量1000万吨,天然气产量100亿方"发展新目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018年开年之初,西北油田便迎来了丰收的喜悦。油田率先走出寒冬期的阴霾,成为国内上游行业唯一以产油为主大幅盈利的油田。1月24日,西北油田累计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以海相碳酸盐岩油藏为主,原油产量实现亿吨级目标的油田,在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编读往来携手擘画绿色发展同心圆西北油田石油工程监督中心朱秀玲合起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第15期《中国石油石化》杂志,《当油气生产遭遇生态红线要鱼还是要熊掌?》一文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个"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一项项"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以及身处"生态红线内"开发建设项目的停产、生产设施的拆除、生态的修复,无不体现出党和国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8.
正"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以来,西北油田以硬核措施实现油气双丰收。在"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中,西北油田瞄准"储量、产量、降本增效"三大目标,坚持干效益活、产效益油,日产油水平由3月末的18100吨提升至18450吨,天然气开发保持稳产上产态势。行动开展期间,西北油田生产原油166.99万吨、天然气4.86亿立方米,主要指标均超计划完成。  相似文献   

9.
<正>钻头不到,油气不冒。年产近300万吨的西北油田采油二厂,在设备的"管、用、修"方面不断推进新管理理念,持续挖掘设备潜力,实现了设备完好率98.2%,利用率96.3%,成为戈壁大漠开发和建设现代化大油田的最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宗钢  蒋玲 《中国石油》2008,(6):58-59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具有世界级难题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油气产量快速增长,向千万吨级大油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具有世界级难题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油气产量快速增长,向千万吨级大油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继2007年在塔河油田艾丁区块AD4井实现重大突破以来,今年西北油田分公司于奇西地区YQ5井再获重大突破,外扩勘探面积4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亿吨,成为西北油田分公司增储上产新的资源接替区,也为该油田“十一五”末实现1000万吨油气当量的产量目标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北油田在绩效考核管理上,按照优化价值导向体制、完善正向激励机制的总体要求,初步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油田发展实际的考核管理系统。考核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油田企业要深化油公司管理模式,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考核管理作为支撑。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开展绩效考核管理实践经历了"粗放式考核—系统化考核—流程化考核"三个阶段:一是以建章立制、行政命令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考核  相似文献   

14.
监督的责任     
正3月1日,西北油田轮台基地石油工程监督中心外围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杨红满坐在电脑桌前,看着"西北油田石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脑子里复盘着几千米的地下正在钻进的场面。突然,他愣了一下,"钻压曲线怎么会异常了呢?"他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为我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的下属单位,是中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亿吨级大油田。自2002年以来,该油田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创立了"以缝洞单元研究为核心,以全过程评价、层次化开发、逐步深化为基本开发程序,以差异化开发为基本模式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为了快速推进"千万吨级"塔河油田建设,目前取得良好效果的水平井完井技术无疑是提高其产量的主流技术。为了满足分段改造、良好的储水和控油的需求,本文将提出针对重点区块的对策,通过探索完善好水平井完井技术,促进塔河油田产油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加强油藏基础研究,不断深化对各区块油气地质规律的认识,油气勘探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和"三个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正>创新监督模式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西北油田石油工程监督中心朱秀玲读着贵刊2019年第7期刊登的《"五个大夫"会诊油田病痛》一文,欣喜地看到:中原油田创新监管模式,构建"五位一体"联合监督体系,通过"大监督""共施治""严问责"三大举措共同发力,营造风清气正企业环境的成功案例,就像是一阵阵春风,为石油石化企业吹来了春的气息。新时代呼唤新成就。新作为。中原油田为我们做好  相似文献   

18.
正西北油田"断溶体"理论在塔里木盆地的成功应用,为石油企业早日走出寒冬带来了新的曙光。8月16日,顺北1-9井完井测试,5毫米工作制度下,油压29兆帕,折日产轻质油约150立方米,日产天然气3.8万立方米,进一步拓展顺北区域次级断裂油气产能建设,扩大了顺北油气成果储量升级。这是中国石化西北油田运用"断溶体"油藏理论,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上的新次级断裂带上获得的又一次重要突破。"这是一篇非常棒的学术论文,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观点,为古岩溶油藏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就在一个月前,"断  相似文献   

19.
<正>"油公司"模式使西北油田生产力得勤极大释放,多项指标在中国石化排名第一。没有人怀疑,西北油田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他以一个而立之年的成熟形象正在稳健快速地成长。然而,也许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让其真正完成"成人礼"的时刻始于1997年。这一年,中石化西北石油局不仅按动了塔河油田大开发的按钮,而且依托这一极具发展潜能的大油田,结束了几十年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开始走上了探索油公司模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西北油田坚定为国家奉献更多优质能源的核心使命,以创新注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年,是中国石化大力实施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行动计划起步之年,也是西北油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深化之年。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为什么要回望初心和使命,并以什么样的方法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担当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光荣使命,是每一个西北石油人必须去探索、去实践、去回答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