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样年华     
正一"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这是汪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中周旋演唱的主题歌,衬托了影星张曼玉身上万紫千红、美轮美奂的怀旧旗袍。随着张曼玉每一次华丽转身,二十四套秀丽典雅的刺绣图案,在婀娜多姿的起伏摆动中,放射出中国江南苏绣的炫丽光芒。花样的年华,美丽的苏绣。苏绣旗袍代表了苏州和谐文雅的全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5):256-257
本文以论林语堂英语语言的"雅"与"俗"为出发点,基于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和话语风格并通过《生活的艺术》一书中的实例探讨其翻译和英文写作的特点以及其存在的"雅"与"俗"的语言现象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3):33-34
柳永词的"俗"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独特方式,客观上也适应了北宋社会发展、特别是都市生活的需要,要正确认识柳词的"俗"与"雅",对于其雅俗共赏之作应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丁向东  周科 《华中建筑》2006,24(1):i0024-i0025
建筑设计涉及到艺术的范畴,自然就会有俗与雅的评判该文结合新江广东发展银行大厦的设计分析.从社会大众建筑审美趣味的角度对俗与雅的转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扬州八怪"反对当时唯以仿古、摹古为风尚的所谓正统画派的画风,他们普遍提倡笔墨自由,抒写自我性灵,其格高清新、既"俗"且雅的独特画风,令当时的画坛耳目一新。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具有"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他注重创新,关心人民疾苦,主张"胸无成竹""趣在法外"的独特创作观,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生活中,“文化”一词,恐怕是最为雅士俗人共享的名词了。几乎一切:一切的事,一切的物,几无遗漏,皆可冠以“文化”之名。这真是一个“泛文化”的时代。俗,有“俗文化”;雅,有“雅文化”,一切皆以“文化搭台”,而又各行其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5)
雅、俗是文学史上历久弥新的问题,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两者有对立互补的关系。从中国文学的发展来看,文学的雅和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双向的互动过程,因为存在雅文学的俗化,以及俗文学的雅化。本文首先指出了传统文学的雅俗之辩,之后研究了雅俗文学的互动问题,最后指出了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文学的雅俗关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在文化产业的语境下,"雅人"指的是受过专业训练、具有较高审美欣赏眼光的"雅文化"的消费群体,"俗人"指的是未经专业训练、审美欣赏眼光较低的"俗文化"的消费群体;"雅文化"即为"精英文化","俗文化"即为"大众文化"。"雅俗之争"自本雅明对"大众文化"所持有的乐观态度和阿多诺、霍克海默对"精英文化"的捍卫由来已久。然而,大众文化的崛起已成事实。如何打造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本文尝试从"雅俗合流"、"有目共赏"、"雅俗分赏"和品牌塑造四个方面对文化产品"雅俗共赏"的路径进行探索。最后,以电影作品《人在囧途之泰囧》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2)
雅与俗本是对立的两个方面,雅与俗是居于对立的两极,却不是固守两极。老子云,反者道之动。在清代文人花鸟画中,其绘画的审美既反映出传统文人古雅的自觉,又有商品绘画谐俗的新貌,同时将雅俗相间的文人审美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烟火朱亭     
《Planning》2019,(2)
<正>在网上我们找得到一个对朱亭的形容——"没落的贵族"。这个南宋学者朱熹曾经结亭讲学过的千年古镇,在历经岁月的洗磨后,不再是我们想象里的古镇风情:精致、文雅,古典、矫情。它变得跟天下大多数的乡镇一样——俗。当然,这个"俗"只是相对"雅"而言,不含贬义。一朱亭隶属于株洲县。株洲县下辖八个镇,朱亭镇是其一。而我所说的"朱亭",并非指朱亭镇的整个区域——经过历史变迁,朱亭镇的范围一直在整合和扩大,事实上,除了镇政府旁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