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环境发生转变,传统广播电视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为促进传统广播电视发展,融合新媒体是重要的突破路径,能够有效化解产业改革创新的困难,推动传统广播电视创新发展。为促进传统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本文分析了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重点研究了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要路径,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对传统媒体的地位产生猛烈的冲击,迫使传统媒体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广播媒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对策,以新的视野阐述了对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充分融合及推动广播电视健康持续发展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新媒体作为广播电视的一种新媒体形态,覆盖了所有数字化媒体形式,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的成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结合数字化、信息化新媒体的特征与优势,明确和建立广播电视新媒体体系和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发展新模式,推动广播电视台的持续健康发展。但目前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人才结构单一,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不断完善和创新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行业更加多元化、现代化以及数字化,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融合逐渐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新媒体的崛起与强势发展对传统广播电视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所以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一定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编辑逻辑与思维方式,积极创新编辑思维与工作模式,为受众打造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从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现状展开探究,探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的思维创新转变策略,以期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能力,促进广播电视媒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方莉萍 《电视技术》2021,45(1):73-76
随着媒体融合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新媒体业务与应用在广播电视领域日趋普及与丰富,新媒体平台也层出不穷.根据广播电视传统业务向新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新媒体内容监测管理平台的设计定位、平台架构、功能模块以及安全运维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设计,以期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能够随着建设运营的深入而实现更好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凭借其高效的传播能力、广泛的传播范围深受人们的青睐。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应用频率明显提高,受众范围越来越大,新媒体的诞生使传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深受影响。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来说,需要牢牢把握新媒体的优势,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发挥新媒体在营销、互动、传播等方面的优势,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好的视听服务,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和长远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影响,论述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难点,并提出新时期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传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利用数字技术、检测维护智能化、实现网络化、建设卫星直播平台及多种技术融合发展等方面,最后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措施,旨在为新媒体时代广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融合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现状,设计了省级全媒体综合监测平台,可实现对传统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统一监测,为省级监测平台建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也提出了要实现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以此来促进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因此,结合我国政府和国民对媒体行业的新的要求,我国的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也逐渐的开始重视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文章就我国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和动机以及融合发展的途径方面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新时代下我国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同传统的报纸新闻相比,广播电视需要文字与镜头良好融合,以确保受众快速接收新闻信息.广播电视记者应具备较强的新闻写作技巧,促使广播电视新闻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记者新闻写作技巧进行探讨,从新媒体形式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新特点入手,分析广播电视记者技能提升的意义,阐述广播电视记者良好应对新媒体环境的措...  相似文献   

11.
丁波涛 《电视技术》2022,(9):159-161
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行业凭借其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受到大众的认可和喜爱,以微博、短视频、快新闻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新势力不断蚕食着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获得行业份额、逐步提升自身竞争力,必须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加快新旧媒体的融合,结合新媒体在营销、宣传、互动性等方面的长处,不断调动受众互动参与的热情,带给受众更好的视听体验,实现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稳步发展。基于此,结合广播电视行业工作实例,对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讨。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适应时代特点和发展,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整合资源做到媒体融合,实现自身的转型之路。本文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媒体转型道路。首先介绍了广播电视的现状以及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其次通过介绍广播电视的转型之路以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得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应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更好的业务增长和品牌推广;最后通过对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及转型成功案例的分析得出新媒体在广播电视转型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现状,设计了省级全媒体综合监管平台,可实现对传统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统一监管,为省级监管平台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黎曦 《移动信息》2023,45(2):235-237
目前各大媒体集团都在积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以适应现今的新媒体发展需要。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桂林电视台提出了适合集团融合媒体发展的新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融合新媒体系统,整合传统业务,促进广播电视台不断发展。文中简要分析了桂林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系统的构建与建设实践,阐述了系统平台相关功能和关键技术,以构建广播电视新媒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郭靖 《西部广播电视》2023,(15):198-200
传媒行业伴随信息技术发展不断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预见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所要面临的竞争与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应如何创新、融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具备创新的积极性,加之与新媒体不断融合发展,才能进一步优化现阶段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本文以融合为视角进行分析,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地冲击和改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传统媒体必须通过战略转型,与新媒体实现高度融合,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融媒体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品牌,从而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得以顺利开展。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其转型发展战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决定为广播电视行业业务外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构造了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新环境。这一决定促使广播电视行业在三网融合发展过程中将具有新的局面和新的特点,从而对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立足于广播电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结合广播电视管理依据、管理内容等要素,以国家三网融合战略布局为背景,从广播电视行业角度阐述和分析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管理的新形势,提出建立适应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媒体管理体制的参考建议,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者在三网融合中掌握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管理的主动权奠定基础做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媒体行业的整体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基于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的发展模式向新的发展方向迈进.作为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何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借助信息技术促进相互融合以及与新媒体的融合,不断促进广播电视的稳定发展.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已成为当今媒体人们考虑的重要问题.如何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业务发展,以适应媒体融合的新形势,是许多广播电视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竞争态势,也为广播电视的延伸与拓展提供了新的平台.笔者分析了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产生的影响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下,广播电视受到微信等新媒体的有力冲击。本文针对新媒体生态环境中县级广播电视的生存困境,提出了走出困境的融合发展道路,以求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