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自三 《新食品》2006,(2):61-61
有人说.厂商关系就像一场“婚姻”.因为是自己人,难免说话没有分寸.如果把握不好.经销商即使市场做得不错.也会被厂家无情抛弃。如何与厂家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实现与厂家的长期合作。这就必须懂得与厂家“交锋”的技巧与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邹周 《新食品》2007,(36):24-25
什么才是行业媒体最应该浓墨重彩去表达的内容?在我们看来,读者最感同身受的是最值得关注的内容。哪怕这个东西并非绝对的新闻,但如果是绝大部分经销商正在面临的,那就是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14,(22):18-18
11月4日,五粮液宣布激励经销商的价格新政也应该到了该办“满月酒”的时候(一个月左右前,五粮液定下价格新政:经销商只要完成任务均可获配低价货奖励,按2:1比例配509元/瓶价格的产品)。从酒企三季报看出,三季度业绩出现回暖或止跌并有所回升的有洋河和五粮液两家企业。  相似文献   

4.
邹周 《新食品》2007,(36):37-39
“1+N”是一个复合模式,品牌多、系列产品多、价格带多、分销商多,尽管可以最大化地发挥“群狼效应”,但一对多的局面也带来了诸多管理难题,精细化管理成为有效推行此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试图“瓜分”中国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除了进入“现代通路”外,为了能快速进行渠道渗透,外资企业纷纷开始与本土有实力的经销商联手合作。  相似文献   

6.
邹周 《新食品》2008,(15):130-130
总是听说以夫妻来比喻厂商关系,我基本持否定态度。多数厂商间,不像可共甘苦的夫妻关系。夫妻虽有离婚者,但更多的是妥协,所以我们看见了许多共白头。但经销商在一个区域市场上,一直守着一个品牌的,你见了几个?万水千山总是情,总是冲着利益行。  相似文献   

7.
胡辉煌 《新食品》2008,(1):17-17
看了贵刊的关注《白酒开始1+N》,再看看身边,确实,从目前部分优秀白酒企业的实际操作来看.“1+N”已经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模式——厂家在某一市场上,投入多个品牌、多个产品、多个系列,并由多个经销商经销,形成浓厚的品牌氛围,从而获得高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8.
丁敬波 《新食品》2007,(4):82-84
这个案例把市场管理中许多重要问题集中暴露出来,比如:回款问题、沟通问题(厂商之间的沟通、厂家内部的沟通)及渠道下沉过程中的经销商调整问题等,我在此从经销商的角度来谈谈这个案例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强 《新食品》2005,(1):4-4
2004年11月13日在南京开业的港资超市“7 1”遭到了本土商超的集体“封杀”。原因在于,跟一般起市营利模式比.“7 1”免收进场费、条码费、店庆费、节庆费、宣传费,向供货商收取的只有促销费、特殊陈列费,但它同时要求供货商的供货价要比其他超市的价格略低或持平,否则就会把供货商给超市的销售返利调高,这种模式能否有效降低经销商的风险在经销商中引发了争论。  相似文献   

10.
怎样最大程度的创造“厂商双赢”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在现今市场行为中商场和厂家的关系很有些像是“婆媳关系”又有些“鱼水关系”。其实和睦相处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规律的事情.如果厂商家合作愉快自然就容易双赢.而一旦关系出现了问题,那么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本刊此期请来了一些厂,商代表聊起了这个相对敏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消费品市场的竞争,真的不能用惨烈了得去形容。为了争得市场的主动权,精耕细作战略市场,厂家不惜巨资人力,大刀阔斧整改市场,或组建分公司将经销商沦为配送商直面终端,甚至直接砍掉经销商自行运作市场,完全按照自己的渠道策略去运作市场。不管是哪种方式运作,宏观市场的压力依旧,市场改观换貌者有之,偃旗息鼓的更是大有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朱东梅 《现代家电》2012,(11):19-20
区域经销商会议的主角一定是运作本区域的代理商,厂家则大多是配角。而双方的目的都是一个.即提高品牌在区域内的”亩产”。多年来,在参与过多个代理商举办的经销商会议,我深深意识到,区域经销商会议已从可有可无变成了必须,会议也从原来的走过场转变为现在的提供更多的真材实料。  相似文献   

13.
在与经销商打交道的过程中.会遇见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主要体现在利益和信用风险两方面。现在列举经销商主要问题以及我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新食品》2007,(36):31-32
市场的变化在记者的眼中,活色生香地在上演,并且比我们分析还要精彩和复杂。本刊记者分赴不同的市场从一线给读者提供了最真实的市场版本。  相似文献   

15.
杨静 《新食品》2007,(19):60-61
近日,有重庆经销商告诉记者,“自5月涨价之后,125ml的小瓶装劲酒在餐饮终端的零售价已经达到10元/瓶,相对价格在20元/500ml的白酒来说,劲酒的价格可不低.经销商的利润增加,积极性也高了,市场出现了淡季不淡的现状。”同样的现象还出现在昆明和成都,面对这个反季的销售情况,记者决定深入市场调查,了解三个城市保健酒的市场现状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涨,涨,涨,什么都涨。统计显示,在今年及过去的一年里,企业、老百姓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艰难”度过的。年初开始至今,无论是处于上游的原材料、能源、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还是处于下游的居民消费品(如食品、粮食)的价格,近半年均处于连续上涨态势,通胀压力持续加大。2007年12月份至今年5月,国内生产资料价格PPI、食品消费价格CPI同比平均涨幅分别为:6.8%、7.5%。  相似文献   

17.
傅子宴  钟新 《新食品》2007,(29):125
米老头与经销商之间的良性互动.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华东市场,对此钟经理深有感触。和经销商之间的友好合作.让他感觉非常轻松愉快,尤其是和宁波兴雅食品有限公司老板陈友兴的合作.不但让他的市场开发非常高效.而且还对米老头整体产品研发方向和市场模式都有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韩亮 《新食品》2008,(6):42-42
代理商与厂家的关系有人比作兄弟.有人比作战友,也有人比作上帝。我觉得更像夫妻。 厂商婚姻如同生活中的婚姻。有蜜月中另觅新欢者,也有携手走过十年者(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出现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厂商婚姻);有同甘共苦始终如一者,也有同甘苦无法同富贵者。  相似文献   

19.
渠道“扁平化”是相对于层级分明的“垂直型”销售模式而言的,是厂家为了加强对终端市场的控制,并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以释放利润,降低产品售价让利消费者,最终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孙青 《新食品》2014,(7):110-111
经常有经销商朋友抱怨或者苦恼,找不到合适的业务员,或者留不住优秀的员工,导致企业业务发展总是在“泥团”中打转。选人、用人、留人是经销商老板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选人问题不大,经销商朋友都是从市场一线摸爬滚打过来的,对于什么样的人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