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钛酸酯偶联剂及其处理工艺对CaCO3/U P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钛酸酯偶联剂对CaCO3/UP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改性,重点对比分析了钛酸酯的另入比例及其不同处理工艺对CaCO3/UP复合体系的不同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5.
王淑荣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3,(11):1-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以钛酸酯为中心的偶联剂的概况、偶联剂用量的确定、无机填料的处理、新型表面改性剂及关于加快我国偶联剂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纳米CaCO3不同含量共混对PVC的增韧增强改性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aCO3用量为10%时PVC样品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同时随着纳米CaCO3加入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综合实验数据,加工性能良好的PVC中纳米CaCO3的加入量控制在5%~1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不同结构的钛酸酯偶联剂处理CaCO_3填料填充尼龙1010体系的熔体流动性。从体系粘度下降程度,结合偶联机理判断偶联剂的偶联效果。 相似文献
8.
选择不同的方法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表面处理剂对CaCO3/PVC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力学性能最佳时的制备条件:表面处理剂选用钛酸酯偶联剂,其用量4%(质量分数),纳米CaCO3用量15%(质量分数)。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对冲击强度而言,主要影响因素为表面处理剂用量;扫描电镜显示,钛酸酯偶联剂处理可使纳米CaCO3颗粒在PVC基体中达到良好分散,并提高其界面结合强度;流变性能研究表明,经钛酸酯处理的纳米CaCO3填充PVC具有更低的平衡转矩。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纳米碳酸钙(CaCO3)为原料,采用溶胶沉积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并将其原位有机杂化。用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替代部分气相法白炭黑作为硅橡胶的补强填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力试验机、热失重仪等对改性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杂化剂的种类不同,纳为CaCO3/SiO2复合粒子对硅橡胶的补强效果不同;与用未杂化的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取代部分气相法白炭黑的硅橡胶相比,用经A-151杂化的复合粒子取代部分气相法白炭黑的硅橡胶,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得到明显改善,耐热性也得到提高;但撕裂强度大大降低。同时还发现,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复合粒子的取代量有关;即使是经KH-570杂化的复合粒子,当取代量小于10%时,其硅橡胶的性能也优于全部用气相法白炭黑补强的硅橡胶。 相似文献
12.
13.
PP/CaCO3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考察了PP基体种类,偶联剂种类,CaCO3添加量,加工条件,助偶联剂及橡胶弹性体等因素对PP/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酸酯或烷基羧酸盐等作为PP/CaCO3复合体系的偶联剂,可使PP/CaCO3复合体系即使在CaCO3高添加量的情况下,其冲击韧性也可得到一定提高;而助偶联剂改性石蜡或橡胶弹性体EPDM的添加,可使PP/CaCO3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改善;PP/C 相似文献
14.
大分子偶联剂在PVC/CaCO3复合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钛酸四异丙酯(TP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笺(MMA-BA-AA)和第三组分硬脂酸(或焦磷酸二异辛酯,或辛酸)合成了三种新型大分子偶联剂,对CaCO3进行偶联处理,用于填充聚氯乙烯(PVC),对复合体系的力学行为及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大分子钛酸酯偶联剂比通用小分子钛酸酯偶联剂具有更好的偶联作用,可使复合体系的断裂伸长率提高50%,缺口冲击强度提高35%,同时改进了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凹凸棒石粘土的改性及其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异丙醇溶解的钛酸酯偶联剂NDZ-311对凹凸棒石粘土进行超声湿法表面改性。钛酸酯质量分数为4%时,改性效果最佳。改性后凹凸棒石粘土粉体的活化指数达最大值98%,吸油值由改性前的0.75mL/g下降到0.50mL/g,分散于50mL液体石蜡中形成的分散相在静置3h后其体积依然保持在48mL以上,稳定性较好。将改性过的凹凸棒石粘土应用到天然橡胶中,其ts1、t90均延长,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屈挠性均提高,但是胶料的撕裂强度和耐磨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用Ianstron 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差动扫描式量热计(DSC)、X-广角衍射仪(WAXD)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用W-893偶联剂偶联的CaCO_3/HDPE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结晶行为和特征以及材料的断口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用W-893偶联的CaCO_3/HDPE材料的冲击强度是HDPE的3.7倍,并对HDPE的晶体特征、结晶行为、流变学特性有明显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以1250目轻质CaCO_3和重质CaCO_3填充的HDPE的断口形貌分别为带状和絮状结构,带状结构吸收的冲击能不一定比絮状所吸收的高,带状结构是由包覆粒子各向同性的传递能量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超细活性CaCO3填充PVC/CPE/PE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PVC/CPE/LDPE和超细活性CaCO_2填充PVC/CPE/LDPE/HDPE两种共混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能。结果表明,CPE对PVC/LDPE和PVC/HDPE具有明显增容作用,其中尤对PVC/HDPE为甚;超细活性CaCO_3除能降低共混物成本外,还能较明显提高填充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当共混比为PVC/CPE/LDPE/HDPE=80:10:10:10,超细活性CaCO_3为20PHR,共混温度175~185℃时,共混物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the stiffness, hardness as well as the cellular response of bioinert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combined addition of both bioinert and bioactive ceramic fillers. For this purpose, different amounts of hydroxyapatite and alumina, limited to a total of 40 wt %,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 HDPE matrix. An important step in composite fabrication was to select appropriate solvent and optimal addition of coupling agent (CA). In case of chemically coupled composites, 2% Titanium IV, 2‐propanolato, tris iso‐octadecanoato‐O was used as a CA. All the hybrid composites, except monolithic HDPE, were fabricated under optimized compression molding condition (140°C, 0.75 h, 10 MPa pressure). The compression molded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portantly, in vitro cell culture and cell viability study (MTT) using L929 fibroblast and SaOS2 osteoblast‐like cells confirmed good cytocompatibility properties of the developed hybrid composites.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