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22年鄱阳湖流域发生了极端的干旱事件,综合评估其干旱程度对于探究流域旱情变化规律、开展抗旱保供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五河”和湖区1960~2022年逐月降水、径流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指标评估鄱阳湖各分区干旱程度,分析了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合大气环流指数初探了旱情成因。结果表明:2022年7~10月鄱阳湖流域降水和径流相比历史同期明显减少,不同分区累计降水量偏少63%~78%、径流量偏少29%~70%;2022年7~10月鄱阳湖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程度均较高,且表现为全流域干旱;从8月起绝大部分区域表现为中旱以上,部分区域表现为重旱和特旱。根据大气环流资料分析,在2020~2021年La Nina事件影响下,2022年夏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致使流域内降水偏少、高温频发,发生持续高温干旱事件,出现“汛期反枯”现象。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流域抗旱保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2022年长江发生夏秋连旱,特别是鄱阳湖等中下游地区,出现重旱及罕见水文干旱现象,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分别从长江流域及鄱阳湖流域1998—2021年连续24 a数据分析水资源总量变化情况,并从近10 a来长江及鄱阳湖用水情况分析近年来用水变化。然后,根据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分析了长江及鄱阳湖抗旱能力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长江严重干旱综合对策。研究表明: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年际虽然有一定变幅,但总量基本保持稳定,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量年际变幅更大,但没有出现趋势的变化。无论是长江,还是鄱阳湖,近年来河道外用水基本稳定,生态环境等河道内用水需求增加。应对严重干旱最佳措施是在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及水网建设基础上,重点要放在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群优化调度和制度完善等非工程措施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鄱阳湖流域的干旱灾害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一致性,针对干旱研究中对降水序列非一致性研究不足的情况,以鄱阳湖流域内修水站、宜春站、南昌站等14个气象站点夏秋两季的降水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降水序列进行了变异诊断,并以诊断结果为依据,对变化环境下鄱阳湖流域降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内降水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夏季,变异后的降水均值有所增加,变异时间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初,且导致鄱阳湖流域内干旱非一致性的主要因素为水量支出。  相似文献   

4.
为深刻判明2022年鄱阳湖流域特大干旱特征及其影响,认清新形势下干旱灾害防控和风险管理机制策略等的改进方向,对2022年干旱发展过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近72年来干旱年际、年内分布演变特征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2022年高温持续时间之长、降雨量之少和江河湖泊水位之低均创造新的纪录,干旱发展过程急促、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2)鄱阳湖流域涝旱转换较为多见,2022年涝旱急转特征尤为显著,7—10月是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秋气象干旱;(3)由于防御体系逐步完善,虽然遭遇有记录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但引发的灾害程度相对其他重旱年偏轻;(4)复合环境下的旱灾涉及因素多而复杂,针对本轮干旱暴露的短板,需根据灾害风险管理理论,进行自上而下的旱灾防御体系研究,创新防御思维与措施,提高区域旱灾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98洪水看鄱阳湖流域的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8洪水给鄱阳湖流域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笔者在分析洪水成因和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单一、毁林开荒、林地林种结构单一等是影响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并针对鄱阳湖流域的情况 ,提出了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出现了100年一遇枯水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给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和影响。基于抗旱管理实践,从旱情特点、枯水成因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枯水影响等方面分析了2022年长江流域旱情基本情况,回顾了旱情应对方案和取得的成效,并从干旱机理认知、监测能力、模型支撑、方案预案、水资源管理体制等5个方面剖析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抗旱减灾和综合施策的思考,以期为强化应对流域极端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与能力建设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干旱指数适用性问题是当前干旱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降水Z指数(CZI)等传统标准化干旱指数,以线性组合方法构建综合气象干旱指数(linear combination synthesis drought index,LSDI),提出混淆矩阵评价方法对所有气象干旱指数的适用性进行比选分析,并在鄱阳湖流域加以应用。研究表明:(1)LSDI指数与标准化干旱指数的准确率和精度的季节性均值近似相等,但LSDI指数召回率和综合评价指标F1-Score的季节性均值更高。LSDI指数能够像标准化干旱指数一样很好地捕捉到干旱事件,同时具备三个标准化干旱指数表征干旱的优势,对干旱事件识别的效果更好。(2)鄱阳湖流域干旱强度未来趋势:夏季和冬季表现为下降趋势,干旱情况有所缓解,春秋季表现为上升趋势,干旱情况有所加重。(3)鄱阳湖流域夏季和秋季干旱发生频率高,频率范围在30%~40%。干旱发生频率呈现赣南较低,赣北较高的空间分布形式。(4)鄱阳湖流域易发生全域性和局域性干旱,夏季和秋季干旱发生范围存在不显著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干旱发生范围存在不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鄱阳湖流域径流序列特征的基础上,对鄱阳湖流域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了趋势性分析,并用滑动秩和法、有序聚类法和Pettitt法等对突变点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径流整体上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综合各种方法可知,鄱阳湖流域代表水文站径流突变年份分别是1972年、1976年、1977年、1982年、1984年和1991年。  相似文献   

9.
研究降水在年内的集中程度,对干旱、洪涝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57—2012年鄱阳湖流域的月降水资料,并利用两种降水集中度(PCI和PCD)指标、一种降水集中期(PCP)指标,研究了降水集中指标在鄱阳湖流域的适用性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的这些降水集中指标在鄱阳湖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两种降水集中度指标均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其时空分布特征十分相似。降水集中期变化范围为4月上旬至6月中旬,呈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通过对月降水集中几种指标的变化进行MMK趋势检验,发现流域内大部分站点的降水集中度指标呈不显著的减小趋势,降水集中期呈不显著的延后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SPI的鄱阳湖流域多尺度旱涝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日趋严重。根据鄱阳湖流域的14个气象站1951—2013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流域的SPI指数进行了多尺度(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析,对其旱涝特性规律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PI指数分析出的鄱阳湖流域旱涝变化规律与流域实际旱涝频发且交替发生的情况基本一致,说明SPI指数适用于鄱阳湖流域旱涝规律研究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1-2012年邢台市用水量资料,分析邢台市用水结构变化及演变趋势,总用水量相对稳定并呈递减趋势。农业用水比例较大,占总用水量的76.4%,由于开展农业节水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农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工业用水相对稳定,工业开展节水和水资源重复利用,在用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大幅度增长。生活用水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水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用水是从2002年开始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质量意识的加强,环境用水呈增加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同行业用水量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农业用水逐渐减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逐渐增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用水结构变化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统计模型是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中最常模型,是建立混合模型的基础.主要构建闸坝位移以及扬压力安全监测的统计模型,井运用于某闸坝工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安全监测模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In the Ministry of Power and Electrification of the USSR

In the board of the Ministry of Power and Electrification of the USSR and Presidium of the Trade Union Central Committee  相似文献   

14.
北三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北部。经过近 30年运用 ,因超高不足、河道淤积、高秆作物阻水等原因 ,行洪能力大大降低 ,致使北三河水系防洪标准降低。现针对北三河中下游河道现状行洪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黄河的历史变迁和面积河长特征数据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追寻黄河面积和河长的历史沿革时发现,黄河有历史记载以来的2 000多a间,很难找到黄河面积和河长等特征数据。通过查阅清朝至中华民国的相关资料,参考黄河的历史变迁,发现由于黄河的水系、流域边界经常变化,加之当时测量技术的限制,因此黄河流域面积、河长等特征概念和特征数据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才开始出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几个时期的黄河集水面积和河长特征值的历史沿革情况,最新的河湖普查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集水面积约为813 122 km~2,黄河干流河长约5 687 km;黄河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河流有4 157条,水面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146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