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姚冬  卢永毅 《建筑师》2017,(6):69-77
在以往国内对丹麦建筑师尤恩·伍重(J?rn Utzon)的作品研究中,其富有表现力的屋盖及建构(Tectonic)特征被一再讨论,并与中国传统建筑乃至《营造法式》联系起来。相比之下,伍重建筑中极具特质的地景般的平台基座却少有关注,与之相关的重要的论文"平台与高岗:一位丹麦建筑师的思考"也少有人问津。在笔者看来,这正是伍重设计思想的起点,建筑精神体验的基石,同时也是一种对待传统的独特认知,即跨文化视角,而非地域主义。本文将呈现伍重的建筑如何植根于大地的"平台与高岗"之上,唤起建成环境中"城市之冠"的升华感,以构建建筑中的精神感悟和宇宙观念。文章试图通过这样的解读,进一步揭示伍重作品中隐匿的精神线索,以促进当代建筑实践中对自然与人工、远古与现代、本土与跨文化这一系列二元关系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锦秋 《古建园林技术》1990,(28):7-11转24
“三唐”工程位于西安大雁塔东侧,在建筑创作中运用了我国传统的空间理论,并以现代建筑四维空间理论为参照,以景寓情,形成意境。从而使这组时差一千多年的建筑群显得和谐统一而又气韵生动。“该工程是沿着继承发扬、探索前进的现代中国建筑创作之路而进行的一次试验。本文就学习运用传统空间意识处理宾主、虚实和意境几个问题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徐苏斌 《建筑师》2017,(5):20-28
20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建筑史主要以帝国主义和阶级斗争为主线索,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现代化的主线索。2016年"中国近代建筑史"(五卷本)的出版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里程碑,也促进了对研究线索和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思考。本文作者基于参与主编本书的经历,提出了X+Y+Z的框架,即近代建筑史研究需要同时思考外来的影响(X轴)、传统的继承(Y轴)和他学科的影响(Z轴)的三维取向,而不是任选其一。论文解释了作为X轴的民族主义背景下的"主体受容"、殖民主义背景下的"从属受容"、作为Y轴的传统的承传与创造,并探讨了作为Z轴的知识、权力、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公共领域等理论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园林往昔丰富并灵动着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布局,现今其意境空间营造思想仍深刻影响着当代建筑空间建构。传承中国园林处理建筑与庭院的“空间渗透”、“景物互借”、“意境序列”等思维理念.结合多元化功能需求重构空间组织。本文选取地景化建筑案例分析归纳当代地景化建筑空间延续传统园林思想,整合建筑、景观、城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框景是中国传统的空间造景手法。徽州古民居中的"框景",是将门、窗、柱梁结构、天井等构成框格,对自然环境进行裁剪划分,以获得多样的视觉效果,该表现手法可为建筑在美学上、图像上、空间上、生态上带来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元四世纪文人雅士的“兰亭会”、宗炳的《画山水序》等文学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有了明晰的风景文化。中国人偏爱山川的旷阔,追求空间有界而心境的无限扩展,这种意识在与自然不断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循环往复的思维定势。本文基于“空间往复”这一中国人空间追求上的文化特征,探讨空间往复与对景设计的文化起源,结合古代方志和样式雷图档中的对景设计,从中国人的风景文化和审美角度讨论中国传统景观空间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江 《城市规划》2016,(10):105-110
介绍了一个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阿尔泰纳小镇完成的基于声景理论和"城市针灸"手法的场所营造案例。案例的初衷是摆脱传统的注重空间的视觉品质的场所营造策略,从听觉的角度探索人与空间的关系。声景设计的主要手法是把骡铃声引入了阿尔泰纳的声景中,这一设计不但增加了小镇声景的愉悦度,改变了小镇的氛围,而且骡铃声的信息传递功能除了警示作用,还被赋予了对老年人的社会关怀的内涵。骡铃声也很可能成为当地的标志声景,有助于人们形成"场所感",结合独特的铃铛设计,在未来甚至可能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案例为如何从听觉的维度提升空间的品质和内涵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颜晨耘  王珊 《中外建筑》2021,(1):189-193
福柯理论描述了空间中视线的表达和权力的产生,他的理论框架提供了一种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联系起来的方法,并解释了空间中的权力以及空间如何通过组织、人和经验发挥作用.福柯还将异托邦理论形容为一种不同的概念,因为它描述了一个与日常空间不一致的世界,可以作为一种反思和检查空间的方法.高线公园和地景艺术"麦田"都位于纽约曼哈顿,...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并不是仅存有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一些动物和人物也常被用来提升画面的活力感,而山水画中的人物不同于人物画中的人物,由于本身所占面积小且不是表现主体,故常被人忽略。人物作为山水画中一种重要的点景要素,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不仅有着独特的精神意义,更和某种审美存在着必然的契合关系。文章通过分析五代7位著名画家现存的18幅含人物山水画中的构图元素,尤其是绘画史点景理论中人物与图本身的关系,试图找到山水画中对点景人物利用的共性以及人物本身美的表达,借此启发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人"本身的成景作用的运用,把人物作为一个设计元素去考虑:去利用"人"、表现"人"、使人成景,更好地处理人与风景园林空间的关系,避免可能产生的矛盾与破坏性。  相似文献   

10.
尹佳 《城市住宅》2021,28(5):170-172
明清时期廉州府滨海地区形成了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其院落空间尤为体现生活、自然和文化特征.从"理景"的角度分析滨海聚落院落空间及其理景原理和手法,揭示滨海传统村落如何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情趣,进而体现独特的人居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从宏现角度介绍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解析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空间结构特点,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与运用,总结环境设计理论及控制方法.以期提供大型城市中心规划及景观设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建筑师同场竞技的舞台。世博中心的设计体现着中国建筑师所独有的设计理念。文章将从中国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世博中心设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王永明 《智能建筑》2014,(12):74-76
大型数据中心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布线系统的安全、可靠、快速部署、升级以及扩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光缆现场端接方式已不能适应数据中心建设要求。本文阐述了基础布线系统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介绍了数据中心建设中传统的现场光缆端接方式。分析了数据中心建设对光缆布放的技术要求,针对传统现场端接方式效率低、性能差、空间密度低等缺陷,提出了光缆端接工厂化预制方案。论述了光缆端接工厂化预制的关键技术、工艺流程、注意事项,分析了光缆端接工厂化预制技术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4.
寻找现代文化建筑与中国传统艺术文脉的契合正是宁波市鄞州区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构思的切入点。设计通过形似“弦琴”来延续中国传统的艺术之脉,通过形体的通透玲珑来展现当代文化艺术的时代朝气,通过合理、紧凑、巧妙的空间组合来达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建筑师力图通过现代建筑语言诠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神韵。  相似文献   

15.
康慨 《建筑学报》2004,(3):72-73
沈阳棋盘山国际棋牌竞技中心的建筑设计融会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建筑设计中达到了“情景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王炎松  杜荣  黎洁 《华中建筑》2006,24(3):29-31
校园建筑的品质该如何定位,校园文化的内涵该如何体现,是当代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西安外国语学院新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的建筑设计的诠释,把校园建筑的品质与校园文化内涵相结合,紧紧围绕中华古文化神韵的代表——“王帛”文化主题,尝试以现代的建筑语言从总体布局和建筑造型上再现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精神,提出了积极创建富于人文内涵的现代校园建筑设计方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三种确定城市中心区绿地中心点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几何重心法以及本课题组创新的高绿量区域重心法和GIS中心法。然后以南京湖南路中心区的山西路市民广场为例,将三种确定方法进行比选试验,通过现场观测生态效应,确定后两种方法更能符合绿地中心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风水的空间模式对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风水的空间模式,探讨了这种模式对城市选址和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缓解人 车冲突和构建宜步行空间备受关注。文章选 取陆家嘴金融区作为案例,通过小陆家嘴的 空间发展梳理、空间结构分析和空间现状调 研,指出中心区空间存在空间格局机动化,主 轴切割城市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节点与步行 系统脱离等问题。同时采用图解和空间句法 等方法,对比研究TOD模式、巴黎德方斯、 维也纳多瑙新城、伦敦金丝雀码头等一组基 于公交化和步行化理念开发的城市中心区, 提出优化中心区步行空间的主要内容在于构 建宜步行的交通结构,提升公共交通对步行 者的支持和塑造能激发城市生活的公共空 间。基于此,提出包括立体化交通策略、站厅 核策略、可见即可达的步行空间主节点策略 等适用于当代城市中心区空间重塑的措施, 为后续中心区建设和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瑶  王建伟 《山西建筑》2010,36(13):340-341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园林的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空间观念的影响,指出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反映形式空间,而是一种心理空间,体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