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叙六 《人民长江》1993,24(10):1-8
我国水资源本不丰富,加之分布不均,形成某些地区水资源不足或严重不足。黄滩海平原西中部地区交能安达,工农业生产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唯水资源不足,已成为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中游引水,供水主要目标为华北京,津,冀地区,同时考虑鄂,豫两省汉江唐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需水要求的战略性工程。近期从长江中游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简称引汉,主要工程包括丹江口水库按设计规模完建及输水总干渠  相似文献   

2.
3.
作为我国全局性的调水工程你可能已经了解了“南水北调工程” 但你可否知道 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  相似文献   

4.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干线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干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向天津供水,并给河北带水。输水线路长153km,地形、地质及运行条件都很复杂,有些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它的建成将极大缓解天津市的缺水局面,促进天津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6.
天津是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综合性工业基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0万人,人均水资源量473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8%,各河进入市境的水量逐年减少。过境入海水量50年代为144.3亿立方米,至80年代降至9.8亿立方米,汛后各河基本无水可取,中央决定再次引黄救急,并于1983年兴建引栾入津工程。引栾水后人均水资源量也仅597立方米,仅占全国平均的22.7%。最新预测,本  相似文献   

7.
郭海晋  王辉 《人民长江》1996,27(6):15-17
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的工农业生产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唯水资源不足制约工农业的发展,本文根据供水区各省(市)提供的水资源评价资料,对中线供水区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供水区主要水资源性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线供水区水资源较为匮乏,急需从外流域引水补源。  相似文献   

8.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点,从宏观性、全局性、综合性和协调性提出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评价了中线工程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增强综合国力和地区竞争力、促进京津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中线工程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城市化进程、改善生活质量等社会发展,以及水环境保护、生态完整性与重要敏感生态问题、移民与可持续发展等宏观影响的评价研究,提出了保护水环境、生态修复、防护与保护的战略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中线干线工程10年建设过程中,建管单位科学研判工程建设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自身发展特点,深入分析三个阶段受到建筑市场外部因素变化影响,为投资控制带来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区缺水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山忠  文丹 《人民长江》1997,28(5):13-15
为了配合南水北调工程论证审查工作,进一步研究中线供水范围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缺水情况,长江委组织沿线京,津,冀,豫4省对中线供水范围内的水质资源供需关系,采用较新资料进行复核。在复核中充分考虑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节水措施,污水回用以及水资源合理调配等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工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指从长江下游调引长江水过黄河,经位临运河、南运河自流供水到天津。东线工程88%是利用现有河道输出,便于分期分步实施,可适应受水区经济发展和缺水形势,逐步扩大建设规模,分期建设投资较小,没有什么风险。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步方案,从长江  相似文献   

12.
13.
李兰芝 《人民长江》1996,27(6):18-20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供水区是河南省经济条件较好,发展较快的地区,但水资源紧缺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线工程近期方案河南35年平均引汉水52.9亿m^3,但来水和用水过程不完全匹配,须采用引汉和当地水资源联合运用,才能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经过2000年供需平衡分析比较,认为中线工程的实施,对缓解河南省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解决河南缺水不可替代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而采取的特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区地理特征是调水水量和水质的重要基础。然而,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对水源区边界、面积、河流长度等主要特征参数和水资源特征系统梳理不足,水资源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从地理学的角度,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主要特征参数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水资源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演变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实际,提出其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的研究思路和战略措施建议。研究成果对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可持续调水、支撑水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协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1988年原《水法》颁布实施,确定了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提出了开征水资源费问题;之后,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将中央直属水电企业等划为免征范围,因此,位于十堰市境内的丹江口水电站、黄龙滩电站的水资源费一直没有开征。2002年10月新《水法》颁布实施;2004年国务院以国办发〔2004〕36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其中强调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征水资源费。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工程水价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彭新德  董树果 《海河水利》2005,(1):57-58,61
以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工程为例,分析测算了天津南水北调的水价,认为天津用水户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水价具有一定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17.
张保林 《人民黄河》2023,45(5):88-92+114
配置机制是影响水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配置效率,采用均衡分析方法,探讨了目前配置机制存在的内生节水激励不足、市场均衡难以实现、水资源稀缺性体现不充分、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包含供给侧市场、需求侧市场、受水区同一地级市内水权交易市场、受水区不同地级市间水权交易市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市场联动定价配置机制,并分析了各市场的运作机制及价格联动机制。为规避市场机制失灵,从政府监管和工程技术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新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1980年4、5月,作者曾随水利部考察团对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进行了为时1个月的实地查勘。从武汉出发,查勘了潜江、钟祥段汉江航运、湖北引丹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后,自中线引汉渠首陶岔沿总干渠线路走向,经南阳过汉、淮分水岭的方城缺口,沿伏牛山东麓由郑州西过黄河,经安阳、邯郸、石家庄、保安等地到达北京。总行程4060km,对沿线重点工程位置、主要干渠的地形、地质条件、水资源的规划利用,以及现有水利设施的管理运用情况都作了详细的调查。通过查勘,对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有了比较全面、具体的认识。作者最近阅(?)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可行性报告,很受启发。深感面临当前北方的缺水形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失为一条天赋的跨流域调水好线路。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工程,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讲的跨世纪特大工程之一。这项跨世纪的巨型工程早在50年代初期,毛主席就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的设想,并且提出了从上游西北高原和中游汉江地区,引水到西北和华北的具体计划。40年来积累了丰富而翔实的勘测、水文、科研和规划设计资料,形成了从长江向北方引水的规划布局。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长江流域规划简要报告》,提出从长江上、中、下游即西线、中线、东线引水到北方的规划布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布设总干渠,主要向黄淮海平原西部供水,引水量每年150~230亿m3;远期再从长江干流增加引水量200~300亿m3.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引汉工程,从已建的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其水质好,水量可靠,地理位置优越。总干渠布置在京广铁路和主要城市的西侧,居高临下,既能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自南向北自流输水,又能自西向东自流供水,复盖面大,而且只要输水总干渠建成,便能利用平原上众多的自然河流及已建的灌溉渠道供水发挥效益,配套工程比较节省,因此,中线调水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