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宜兴7500年陶瓷历史中,均陶的品类涵盖了缸、盆、瓶、罐、钵、盂、壶、陶台、砂锅、建筑陶、园林陶,乃至涵盖了被现代人遗忘的酱壶、油壶、夜壶等。由此看来,均陶是陶都宜兴十分重要的陶瓷品种。从画面看,均陶有工笔和写意两种风格,工笔是学习均陶大拇指堆贴花技艺的奠基石。1堆贴花指法分类从最早的印模到初始指法,再升级到拇指艺术,其间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从存世作品看,明代已经出现均陶写意画面。不过,在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2.
刘俊 《陶瓷工程》2011,(6):51-51,49
宜兴均陶作为宜兴的“五朵金花”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技艺,浑厚质朴的釉色等著称于世,它蕴藏着从古至今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宜兴均陶以其特有的“均釉”和“堆花”在陶瓷史中占有了自身的地位。均陶釉色,“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釉面浑厚宜人,绚丽夺目,以天青色、天蓝色、云豆色等居多,其中灰蓝釉最为珍贵。而宜兴均陶堆花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它借助于艺人的大拇指,运用特殊的技法,把不同色泽的泥料在坯体上进行装饰。即艺人以大拇指代笔,以五色彩泥为墨,在陶瓷坯体上作画,借此来抒发艺人对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对自然的美好情怀。  相似文献   

3.
均陶堆花是用徒手造型的方式塑造具象浅浮雕的传统技艺,和一般模具制作的浅浮雕相比,大拇指堆花具有明显的写意美和"泥味道",因而独具特色.但近年来,均陶堆花技艺由于缺少批量生产的内在动力而渐渐走向封闭,本文试图通过将其与现代陶艺中色泥装饰技法的比较与综合,来探讨堆花技艺在现代语境中的技术出路.  相似文献   

4.
孙琳 《江苏陶瓷》2006,39(1):17-18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早期的堆贴花技法主要是以堆塑为主,西晋时期(265~316年),江苏地区已有堆塑的青瓷器物出现。到唐代(618 ̄907年)又有所发展。陶器上堆塑人物、楼阁或龟、鱼、蛇、犬等动物。陶胎大都为红色,外涂一层极薄的棕黄色釉。到了宋代,日用陶器在宜兴得到了较大发展,南宋时(1127 ̄1279年),陶工开始采用白泥在缸器的表面堆贴半浮雕形图案,因施赭色釉,光泽不够鲜…  相似文献   

5.
杨俊 《江苏陶瓷》2014,47(5):58-58
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均陶堆贴花是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陶器表面的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相似文献   

6.
宜兴均陶是一门古老且优秀的陶瓷艺术,造型、画面、釉色都极具特色,其中画面装饰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是大拇指堆贴花手法。本文在介绍宜兴均陶独特的堆贴花装饰技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宜兴均陶图案的独特的写意性风格。  相似文献   

7.
方卫明 《江苏陶瓷》1999,32(4):27-29
宜兴均陶之所以著称于世,乃缘于两绝:一曰“天长地久越发光亮”的均釉;二曰大姆指堆花工艺之独特。大姆指堆花(俗称贴花),是均陶工艺特有的传统装饰手法,为均陶艺人在千百年制陶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绝技。艺人们用各色泥料,搓成条,用大姆指在坯体上凭空堆贴出各式画面,后施金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此项工艺全凭徒手操作,偶而辅以竹木工具,或龙或凤,或鸟或兽,皆有形有神,能娴熟运用该技艺者绝非一日之功。艺人们应略识丹青,谙熟泥性,掌握指法,或捏、或按、或拓、或搓。它和均陶端庄的造型浑然一体,形成自己简洁明快的风格。溯源堆花…  相似文献   

8.
《江苏陶瓷》2013,(4):72
均陶,是宜兴艺术陶瓷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与紫砂、青瓷、精陶、美彩陶并称为陶都"五朵金花"。除了紫砂属于素面素心的无釉陶,其它都用不同釉料装饰,显示釉的特色与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釉料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业内有心人为之研究探索的一大课题。走进宜兴均陶研究所,这里陈设的各类均陶堆花作品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体量大的有口径1.5公尺的均釉堆花大缸、高2米多的花瓶、签筒,另有属中小件堆花的瓶、坛、罐、钵、盂及陶艺类造型,传统均釉有蓝均、绿均、、红均、黄均  相似文献   

9.
宜兴均陶作为宜兴的"五朵金花"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技艺,浑厚质朴的釉色等著称于世,它蕴藏着从古至今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宜兴均陶以其特有的"均釉"和"堆花"在陶瓷史中占有了自身的地位。均陶釉色,"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釉面浑厚宜人,绚丽夺目,以天青色、天蓝色、  相似文献   

10.
<正>陶堆花工艺是装饰均陶制品的特殊工艺,是以手指为工具,在陶器坯体表面上用粘土堆贴,形成既有粘土意味又有浮雕效果的艺术品。这种陶器上的堆贴工艺技巧性很高,是继承了传统的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完善、综合发展,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装饰技艺。陶堆花装饰施釉烧成后,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呈半浮雕状态。装饰风格讲究,构图繁密不乱、疏简有致,风格豪放而潇洒,手指堆贴  相似文献   

11.
均陶堆花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均陶装饰绝活。它以大拇指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精美画面,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  相似文献   

12.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相似文献   

13.
宜兴均陶是宜兴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实用大方、精致美观、色彩丰富、题材多样等诸多优点,深受世人的喜爱,是家庭陈设、桌案雅玩的常用摆件,曾经在清朝大兴于世,反映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民间手工艺之中极具特色.均陶工艺最具独特的艺术风采在于其均釉和堆贴花的装饰,而其这种在民间成为“拇指艺术”的堆贴花装饰技艺,充满想象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和文化内涵,使得均陶的文化与装饰魅力不断提升,表现美的形式不断扩展,实现了优化情感、感动人心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4.
均陶堆花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均陶装饰绝活。它以大拇指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精美画面,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  相似文献   

15.
均陶堆花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均陶装饰绝活.它以大拇指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精美画面,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  相似文献   

16.
宜兴制陶历史悠久,陶瓷品种门类繁多,均陶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为了积极探索宜兴陶瓷"五朵金花"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形式,把"均陶"艺术发扬光大,因此,创新发展"堆花"这一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绝活,进而推动均陶堆花艺人的艺术素养和职业能力,是极具社会意义与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均陶堆花是陶都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均陶制品特有的装饰艺术。它源于5000多年前古代艺人在陶瓷坯件上用黑色、红色两种天然色泥制作的几何纹装饰图案,到宋代时就因此演变成陶瓷器皿完美的装饰艺术品而著称于壶。均陶堆花工艺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壶人的关注,堆花工艺作品在许多国内重大的陶艺展评中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而且被  相似文献   

18.
均釉陶器是宜兴地区的传统产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随着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胜利,均陶出口量逐年增加,日益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宜兴红星陶瓷厂贴花工人为适应外贸迅速发展之需要,与本厂制坯、制釉工人密切配合,创造了多种均釉陶装饰的新工艺,如均陶化妆土、色釉、堆花新技术,大大丰富了均陶新品种,提高了均  相似文献   

19.
均陶堆花是陶都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均陶制品特有的装饰艺术。它源于5000多年前古代艺人在陶瓷坯件上用黑色、红色两种天然色泥制作的几何纹装饰图案,到宋代时就因此演变成陶瓷器皿完美的装饰艺术品而著称于壶。均陶堆花工艺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壶人的关注,堆花工艺作品在许多国内重大的陶艺展评中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相似文献   

20.
宜兴均陶堆花装饰工艺一直以来都是宜兴最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均陶作品特有的一种装饰手法。在宜兴的陶文化中,均陶堆花与紫砂、精陶、彩陶和青瓷被称之为陶艺界的"五朵金花",均陶一直都有着"大器"的美誉,展现出均陶的大气与稳重、古朴又不失华丽。陶都宜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脉络浓厚,在几千年的制陶历史中紫砂陶瓷文化艺术孕育其中。均陶堆花工艺历史底蕴浓厚,绚烂多彩、端庄大气的艺术特点,经过这么多年以来,时至今日已经焕发了新的生命,一代一代的均陶人呈现出了完美而精致的均陶作品,进行了艺术创新,弘扬了均陶技艺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