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参数退火后Cu-30Ni合金管在静止人工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海水腐蚀初期,富Ni表面膜对Cu3-0Ni合金管耐海水腐蚀性能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其相对于基体成为阳极性保护,且随着退火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Cu3-0Ni合金管抗蚀能力越好;随着海水浸泡时间的延长,退火后Cu-30Ni合金管的显微组织结构对海水腐蚀性能影响占优,细小的富Ni颗粒成为微电池的阳极,优先被腐蚀;720℃×30 min热处理后试样抗腐蚀性能较好,腐蚀40天后,没有发现点蚀坑. 相似文献
3.
Cu-10Sn-3Pb-4Ni合金由于较高的Sn含量以及凝固组织中存在硬脆δ-Cu41Sn11相,具备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具有高速滑动摩擦场景的机械部件中。本文通过真空感应熔炼Cu-10Sn-3Pb-4Ni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及荧光探伤对添加脱氧剂Cu-10P前后Cu-10Sn-3Pb-4Ni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添加0.05%(质量分数)脱氧剂Cu-10P后,铸锭组织更加均匀,树枝晶的生长更加充分,δ相的生长得到抑制。铸锭的边缘抗拉强度由323 MPa提升到了342 MPa,断后伸长率由12.5%提升到了16.5%;铸锭芯部抗拉强度由300 MPa提升到了324 MPa,断后伸长率由11%提升到了19%。 相似文献
4.
在400、600、800、1100 ℃下对FeMoCrVTiSix(x=0、0.3)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差热扫描分析仪、显微硬度计、万能试验机等探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元素的添加提高了FeMoCrVTi高熵合金的热稳定性。经过退火处理,FeMoCrVTiSix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仍为以BCC固溶相为主的枝晶结构,但在枝晶边缘出现黑色的细小富Ti相,其含量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多,在1100 ℃下富Ti相回溶。富Ti相的析出提高了合金的硬度,其中,800 ℃退火后试样的硬度达到最大值,FeMoCrVTi试样的硬度达到932 HV0.2,FeMoCrVTiSi0.3的硬度达到998 HV0.2。 相似文献
5.
利用W颗粒表面化学镀Ni结合SPS的方法,制备了低W-W连接度65W-25Cu-10Ni合金,并开展了准静态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Ni包W复合粉中Ni包覆层分布均匀且与W结合良好;以Ni包W复合粉和Cu粉为原料制备的65W-25Cu-10Ni合金组织均匀且致密。在准静态压缩加载条件下,与65W-35Cu合金相比,65W-25Cu-10Ni合金的强度及塑性均大幅度提高;在准静态拉伸加载条件下,与65W-35Cu合金相比,65W-25Cu-10Ni合金的强度较高,塑性没有明显提高。机理分析表明,与65W-35Cu合金相比,65W-25Cu-10Ni合金中W-W连接度较低、粘结相由Cu相转变为Cu0.81Ni0.19固溶体,且W与粘结相之间形成了冶金结合,以上三个因素共同导致65W-25Cu-10Ni合金强度的提高;此外,W-W连接度的降低以及W-粘结相界面结合强度的提高是65W-25Cu-10Ni合金在准静态压缩加载条件下塑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退火温度对Al-6Mg-Sc-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铸锭冶金法制备一种成分为Al-6Mg-0.4(Sc+Zr)的合金,冷轧板材经不同温度稳定化退火处理1 h,然后测试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借助光学金相、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Al-6Mg-0.4(Sc+Zr)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变化及微区成分。结果表明: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其伸长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金在退火过程中,随退火温度的升高,依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回复和部分再结晶;300℃以下退火1 h,合金中只发生不同程度的回复;350-500℃退火1 h,发生部分再结晶;合金在300℃退火处理1 h后拉伸力学性能为:σb 423 MPa,σ0.2 311 MPa,δ20.8%。 相似文献
7.
研究并测定了两种退火方式的Zr-4合金板室温和高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消应力退火的板材与再结晶退火的相比,其室温抗拉攻屈服强度分别提高16.705和18.74%,400℃温度下分别提高42.41%和64.04%。在400℃温度一消应力退火板材第二阶段蠕变速率与再结晶退火的相比降低一个数量级;其疲劳强度极限提高43%。 相似文献
8.
9.
考虑到细观累计损伤与微观结构的相互关系,对CuW合金的二维代表体单元施加循环载荷,应用Darveaux模型分析了CuW合金的累计损伤以及所引起的裂纹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塑性滑移带首先形成于CuW合金的铜相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细观损伤及裂纹萌生于钨颗粒的棱角处并沿着其边缘扩展,微裂纹的扩展路径主要受钨颗粒的分布状况影响,而烧结颈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微裂纹的扩展速度。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弯曲共振法测量合金的减振性能,研究了添加0. 3%Mn、0. 5%Si元素及不同的退火温度对Fe-Cr-Mo减振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Cr-Mo合金在900~1100℃退火温度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阻尼和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均在1000℃存在峰值,而冲击吸收能量逐渐减小。同时,0. 3%Mn、0. 5%Si合金元素的添加对Fe-Cr-Mo合金减振性能和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900℃和1000℃退火时,合金阻尼值分别降低10. 6%和16. 8%,1100℃退火时,阻尼值提高8. 1%。900~1100℃退火时,添加0. 3%Mn和0. 5%Si元素使抗拉强度提高;冲击吸收能量在900℃提高9. 1%,在1000℃和1100℃分别降低90. 8%和75. 4%。 相似文献
12.
对总形变量相同,厚度分别为80和40μm的Cu-45Ni(at%,下同)合金基带进行再结晶热处理后,采用X射线四环衍射,分析其冷轧织构及再结晶织构;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通过对比分析两者高温热处理后立方织构、小角度晶界及孪晶界含量等的变化,研究基带厚度对无磁性Cu-45Ni合金基带立方织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总形变量均为99%的2种基带,冷轧后均形成"Copper"型轧制织构,且轧制织构对不同厚度的Cu-45Ni合金基带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形成影响较小。厚度为40μm的超薄带在高温热处理后更容易形成较强的立方织构,同时小角度晶界的含量也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发生部分再结晶时,厚度小的超薄基带中2个立方晶粒相遇并迅速长大,形成强立方织构的几率要大于普通厚度的基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变形程度、退火温度对7005-O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该板材的冷变形程度30%,经450-460℃/2h成品退火,其力学性能良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短时低温退火处理对冷轧态Cu-2.1Fe-0.03P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短时低温退火处理后,合金板材的导电率几乎没有变化,强度和硬度得到了提高;其中经350℃退火30 s后,合金板材的强度从424.4 MPa提高至432.6 MPa,硬度由132.0HV0.1提高至149.4 HV0.1,分别提高了 1.9%和13.2%.微观组织观察表明,250℃退火态合金板材发生再结晶现象,退火温度升高至350℃时晶粒开始长大;退火处理降低了合金板材内部的位错密度,同时促进了析出相粒子的增加,合金板材中的3种析出相分别为α-Fe、γ-Fe和Fe3P;退火过程中位错密度的降低导致板材的软化以及析出相的强化是板材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慧霞;魏凯;赵万方 《金属热处理》2024,49(6):106-109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锻造TZM高温合金组织、硬度、力学性能以及拉伸断口形貌,并分析了产生不同断口形貌的原因。结果表明,变形量为82%的TZM合金 ,采用不同温度对其进行退火,组织性能以及断口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组织也由锻态组织变为再结晶组织,并逐渐长大,合金的强度、硬度也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TZM合金退火温度不同,断口形貌也不尽相同,退火温度较低的为解理河流花样,退火温度较高的为解理河流花伴随部分沿晶断裂;当TZM合金经过1300 ℃×90 min退火后,组织和力学性能较好,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变形冷拉拔制备了双相纤维复合Cu-12%Ag合金,测定了不同温度退火的合金拉伸曲线.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在拉伸载荷作用下,400℃以下退火的合金主要发生弹性应变,500℃退火的合金主要发生塑性应变.退火温度达到30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退火温度高于300℃时,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显著下降.当退火导致纤维界面密度及局部应变下降时,合金的塑性流变能力提高但强度下降.当退火导致界面分布不均匀时,则会同时损害双相组织的强化效应和塑性流变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成品退火温度对铸轧坯料生产的3105铝合金冷轧板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拉伸机、光学显微镜、XRD、EPMA等检测设备及手段,探讨了不同温度退火后合金的力学性能、偏光组织、物相、析出相形貌及成分。结果表明:成品退火温度为320℃~400℃时,3105铝合金冷轧板的力学性能变化趋于稳定,抗拉强度为160 MPa~185 MPa,伸长率为13%~15%;成品退火温度为400℃~42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晶粒长大。3105铝合金物相以MnAl6相为主。为了避免Fe溶入MnAl6相形成(FeMn)Al6粗大片状聚集物,应将退火温度控制在400℃以下,w(Fe)控制在0.23%~0.35%。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空用高强Al-4.2Cu-1.4Mg铝合金,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手段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380℃提高到440℃后,T3态板材中的晶粒尺寸不断细化,第二相Al2CuMg和Al2Cu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因此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呈下降趋势。另外,随着中间退火温度的升高,成品板材的拉伸强度有少量降低,而伸长率则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了冷轧变形量和退火温度对Cu-44%Ni合金中立方织构的形成及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变形量和提高退火温度均有利于立方织构的形成,而且在变形量大于90%和退火温度高于900 ℃的条件下,可以得到非常强的立方织构。另一方面,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退火孪晶(Σ3晶界)和大角度晶界降低;但是在等温退火中,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Σ3晶界和大角度晶界先迅速的增加,然后逐渐减少。冷轧变形量99%的Cu-44%Ni 合金在1100 ℃高温退火1h后可以获得了99.8%的立方织构,并且大角度晶界和退火孪晶界分别为2.5%和1.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