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宜兴紫砂产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显示着精美绝伦又不失个性的艺术魅力,紫砂自诞生起就与佛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中国传统佛教文化的深厚载体。本文以紫砂作品"心经"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凝练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紫砂艺术和精彩纷呈的紫砂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深受人们喜爱。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是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价值相统一,有其独特的灵魂和生命力。本文以紫砂壶"云锦"为例,浅析其造型设计和文化主旨。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蕴育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因其丰富的形式和深厚的文化意蕴深深影响着艺术创作,特别是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更是对艺术作品的造型设计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创作中。本文以"太极至尊壶"为例,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紫砂艺术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秉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的宗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紫砂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渗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集功能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本文以紫砂壶"沙漠之恋"为例,浅谈其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范小龙  范经伟 《江苏陶瓷》2011,(4):47-47,49
被誉为陶中"瑰宝"的宜兴紫砂,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广博以及东方思维和理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多元文化风格的特征,如茶道文化、书画文化、宗教文化、青铜文化、金石文化、旅游文化以及国外的西方文化等等。紫砂艺术需要作者有宽广  相似文献   

6.
紫砂文化的起点很高,最初的紫砂文化蕴涵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精魄。被尊为紫砂创始人的金沙寺僧就是一个在深厚佛教文化熏陶下的世外奇才,也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教育的学者吴颐山的书童。《阳羡茗壶系》之"创始"篇中有这样  相似文献   

7.
徐顺琴 《江苏陶瓷》2021,54(4):72-73
宜兴以紫砂壶闻名于世,自诞生以来一脉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六百多年来,紫砂艺术能够长盛不衰,离不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滋养.紫砂艺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发扬,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为紫砂艺术品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的生命力.宜兴可以说是一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宝地,除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资源,还积累了深厚且浓郁的文化底蕴,每一件紫砂作品中都传递出了深远而富有力量的精神品质.本文从紫砂"化蝶壶"的造型特征入手,以"破茧而出"为突破点,研究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探讨紫砂艺术文化向世人展现出的强大而坚毅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品析硕果壶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作为民间艺术中的佼佼者——紫砂工艺,最让人称赞的就是其文化的融合性。儒释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三者博大精深,在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主流部分,而紫砂艺术从诞生伊始,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三者结下深厚渊源。同时,传统文化精神也始终贯穿着紫砂艺术过程。在紫砂造型艺术中,可以发现儒家文化在紫砂艺术创  相似文献   

9.
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浸润了深厚的文化气息,逐渐从传统粗陶实用器发展成为集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作为传统的艺术,紫砂设计探索之路必定要建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前提是继承传统。本文以紫砂作品"涵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0.
谢强 《江苏陶瓷》2009,42(5):37-38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文人墨客的钟爱。也正是一批爱好紫砂艺术的文人雅士与热衷文化艺术的紫砂艺人共同创造了紫砂今天的繁荣。紫砂壶融茶道、诗词、书画、金石等艺术于一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千年文化的积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茶文化与陶文化的辉映。赋予了宜兴紫砂更多一份东方魅力与世界色彩。  相似文献   

11.
紫砂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民族瑰宝,从北宋发展至今,它始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态度不断汲取其他优秀文化形式,并将它们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紫砂文化。紫砂壶作为传统实用器,之所以发展至今不断繁荣,正是因为其融古汇今,其丰富的工艺和造型、深厚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现代人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它是技艺与人文的高度成就,展现了中国人的匠人精神,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本文以紫砂壶"束柴三友"为例,浅谈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人类长期生活、生产创造形成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渗透到各个领域,深深地影响着文化艺术的发展。紫砂文化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应运而生,与传统文化既有着内在精神融合、创造、延续、发展、共生。紫砂文化拓宽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赋予紫砂文化深厚的意蕴,使其成为内涵非常丰富、外延十分宽泛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一些哲学理念、佛教思想等等也不断地融入寻常的紫砂壶创作过程之中,影响着紫砂艺人的创作,呈现在紫砂艺术品上面,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作品"太极提梁壶",把紫砂泥料良好的可塑性充分地利用起来,融合了捏塑、陶刻等等的艺术形式,在紫砂壶的造型特征和融合创新方面下足了功夫,也展示了创作者非常精湛的紫砂技艺和大胆创新的思想理念,让我们有机会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审视和观察紫砂艺术的内在之美,在修身养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加充分地体会到紫砂艺术无穷无尽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宜兴紫砂壶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融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紫砂作品"线韵"由一壶两杯组成,彼此风格一致又相得益彰,通过深入浅出的艺术创作,呈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和深厚丰富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5.
<正>"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梅尧臣的千古佳句,也正是这一佳句将紫砂器的制作一直追塑到久远的宋代。宜兴紫砂家喻户晓、名扬四海,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匠人不仅完整地传承了先辈们的精湛技艺,更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同时把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注入壶内,使壶不再是单一的器皿,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董震红 《江苏陶瓷》2021,54(3):75-76
紫砂艺术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演绎,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反复锤炼并进行了艺术传承,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文化意境,是我国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枚瑰宝.发展至今,紫砂壶已经不单单是作为饮茶使用的器具,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紫砂壶的形态是否优美、品质是否上佳以及韵味是否深厚等.与紫砂制作工艺一起提升的还有人们的艺术品味,人们对紫砂艺术已经从实用性的简单要求上升到了艺术性的审美要求.本文主要以紫砂"中华器韵壶"为例,从其造型艺术和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意蕴着手,来剖析紫砂艺术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蕴含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7.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精彩纷呈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价值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紫砂壶集金石书画于一体,每把壶都有它的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紫砂"玲珑壶"以生动流畅的线条勾勒壶身,呈现出端庄优雅、刚柔并济的精神气质,让人联想到东方女性的玲珑美,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方圆并济"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8.
赵俊平 《江苏陶瓷》2021,54(1):15-16
正是紫砂成型采用了全手工的方式,紫砂泥料具有自然五色土的呈现,使得紫砂艺人们可以把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尽情地挥洒在紫砂之中,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体验,赋予了紫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无论是喝茶品茗还是陈列欣赏,都可以窥探到许许多多的人文内涵.从整体上来看这组紫砂对壶"龙翔凤吟",通过华美精妙的造型设计,一方一圆之间把龙和凤的形态和内涵蕴含其中,凸显出作者高超的技艺水准和艺术审美,也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关于龙、凤的题材故事生动地传递出来,这么精妙的紫砂艺术作品已经不仅是茶具了,而是一种大国瑰宝和东方艺术的凝练,陈列观赏,巍然自立,让我们观之流连忘返、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19.
宜兴的紫砂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充满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气韵的,广博的文化知识与传统的东方思维塑造了这一多元化风格的紫砂陶文化。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紫砂文化就可以融入更多多元化的艺术风格,比如金石艺术、茶道艺术、书画艺术等等,紫砂的技艺非一日达成,是紫砂艺人们日日夜夜的技法积累,创作紫砂壶不仅需要有精湛的紫砂技艺,还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与宽广的胸怀,去感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在制作紫砂时就能放大自己的情绪融入壶中,让制作的紫砂壶富有新的情绪与生命力。这把紫砂"竹福壶"作为一件花器,整器其实磅礴,细节之处自然有神,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线条的轮廓与点线面的处理恰到好处,用竹这一花器中经常使用的题材来创作这把,足以见得作者对竹的喜爱,与作者广阔的胸襟,"竹福壶"同"祝福"壶,也有祝福的美好寓意,整壶的表现更显多元化,让人爱不释手,喜爱非常。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壶兼具实用与观赏的功能,这是由其得天独厚的泥料、独一无二的制作技艺所决定的。同时,在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紫砂壶器也渐渐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作用。因此要想创作出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一定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新。紫砂"如意井栏壶"在传统"井栏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品既彰显了传统紫砂的深厚底蕴,又融入了自己的内心感悟,表达了"人生如意,饮水思源"的人文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