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数据逐渐走向开源化,各大网站中基于位置服务(LBS)数据开始被运用到各类城市研究之中。基于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应用程序接口所提供的动态大数据,尝试利用数据的实时性开展空间使用强度的居民时空间行为特征研究;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居民的活动时间、空间聚集位置等特征在连续一周中随时间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作息仍然支配着网络签到活动,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居民活动在工作日、休息日与节假日都存在一定相似性与差异性;空间维度上工作日的主要活动热点集中于城市中心,而非工作日的次热点有向城市周边偏移的倾向。最后结合居民出行习惯对数据进行筛选与重组,尝试描绘合肥市中心城区内人群进行公共活动的聚集情况,为研究城市人口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具有空间分布规律,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在选取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采用Ward最小方差平方和法对某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分类,将具有共性的地区划归为一类。结果表明,类别的划分突出特性,反映道路交通事故具有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便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SPSS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及区位条件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红寺堡区、海原县和同心县4个县(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地、林地、牧草地及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丰缺度是影响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最重要的因素。(2)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程度是影响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生态环境要素。在南部黄土丘陵水土流失区,农村居民点主要依旱地布局,密度相对较高,分布较集中;在北部干旱风沙区,分布则较均匀稀疏;在灌区平原,分布最集中密集。(3)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规模相对较大,密度相对分散;相反,居民点分布规模则较小,密度相对较高。(4)交通道路密集性越高,交通通达性越好,表明区位水平相对较高,通行便利,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有沿主要交通干线呈带状密集分布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时间通达性和空间关联程度,对比分析了2009年和2018年成都地铁建设对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地铁建设的发展,①成都中心区交通通达性水平有了极大提升,与未开通地铁的2009年相比,2018年整体上提高了30min,但东部区域仍落后于其他各区;②位于中心区的3A、4A景点绝大多数都已进入90min圈层,但位于东部区域旅游景点通达性水平提升幅度不大;③在大成都范围内,地铁建设对于成都周边区交通通达性水平的提高作用有限;④周边区的旅游景点的通达性水平变化不大;⑤中转站或景点附近的普通站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关联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病态的住区外环境是引发居民被害恐惧感的重要因素.以CPTED理论和城市"易犯罪"空间理论为支撑,提出空间位置、空间形态和空间氛围是影响居民被害恐惧感的三大空间属性,在对长春市代表性半封闭住区外环境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其外环境中对居民被害恐惧感产生不良影响的防卫安全问题,分析了住区外环境的可见性、通达性、领域性、识别性、积极性、意象性等环境特性对被害恐惧感的影响,借助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量化空间环境因素对被害恐惧感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框架以及可减弱居民被害恐惧感的防卫安全设计策略,分别为针对空间环境的可见性问题、通达性问题、识别性问题和意象性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淮安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分析,从城市气味景观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淮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气味的影响范围和分布浓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和社交类文本数据,通过ROST CM6软件词频分析以及语义分析,获取不同城市气味景观中人们的情绪分布信息,以此区分淮安市中心城区气味优劣区域。研究表明淮安市中心城区的气味主要集中在商业中心地块,而周边其他地区的气味较为单一且影响范围远小于商业中心的气味影响范围;在情绪评价中,文本数据的72.2%的好感评价和34.4%反感评价都集中于淮海商业中心附近。本文将GIS分析技术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相较于传统的气味调查方法,克服了数据量不足、实验范围小以及耗费精力多等缺点;获取的空间连续的气味分布结果对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也可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道路交通信息空间分布特性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描述交通信息空间关系特性的信息度函数.并利用北京二环路上的交通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散点分布图,给出信息度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基于标定的信息度函数可获得路段交通信息的空间分布,并为交通检测器布局优化及其组网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全国各省市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从公路网密度、道路交通事故严重情况、车辆数3个方面,构建道路交通安全度测评体系。从数据可获得性、一致性原则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了10项指标作为道路交通安全度测评指标,并进一步基于熵权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考虑到道路交通系统的复杂性、随机性,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进一步建立了包含输入层、隐含层及输出层的道路交通安全度评价模型,并选取北京、天津直辖市及10个省市的道路安全度指标数据作为输入训练样本,以此来对各个省市的道路交通安全度进行测评。结果表明:构建的道路交通安全度评价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各省市情况基本吻合,可有效地评估各省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能实时、高效、准确地利用现有的车牌识别数据掌握路网交通状态,并精准实施道路交通网络控制措施,基于道路交叉口车牌识别系统数据,依据基于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的拥堵指标衡量路网运行状态,使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分类,依据谱距离指标和拥堵指标分类不同时段的网络剩余供给能力。在此基础上,依据实时的道路交通数据,计算拥堵指标,可得到实时道路网络剩余供给能力分级。针对分级后的实时道路网络的实际剩余供给能力,设计不同的网络交通管控方案,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以长沙市五一广场局域道路网络为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道路网络状态全天可以分为4种类型,拥堵指标为1.522、1.823、2.207、3.069,分别对应路网剩余供给能力良好、一般、较差和极差。该网络早晚高峰时段路网剩余供给能力多处于较差状态,并且晚高峰时路网有可能处于剩余供给能力极差状态。相比于工作日,在周末的高峰时段,路网剩余供给能力表现较为良好。采取针对性交通管控措施后,经仿真验证表明拥挤路径社会总成本下降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变化特性和灰色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通过对道路短时交通流时间和空间特性的分析,将预测路段与相邻路段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深度挖掘道路交通流的空间信息,并利用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预测路段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以合肥市的道路实测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单一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方法有效提高了道路短时交通流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从百度地图爬取的POI数据以及27年间的夜间灯光遥感影像,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法、最近邻指数法和标准差椭圆算法,以及将POI和夜间灯光数据耦合分析等方法对南昌市中心城区的休闲旅游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它的分布特征.通过ArcGIS可视化观察区域各类别服务设施的集聚程度,利用夜间遥感影像数据绘制199...  相似文献   

12.
在不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解决大城市学位供给矛盾的同时,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判断学校空间布点是否达到规划预期,实现公众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基于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小学315条POI数据信息,借助ArcGIS地理处理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利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别对中心城区小学布点的宏观分布、下辖六区的中观供给、小学单元的微观覆盖三个层面进行识别和分析.研究表明:西安市中心城区小学布点呈现出整体离散的单中心格局,且“内密外疏”的沿东北—西南方向分布趋势显著;虽所辖六区中高密度人口对应高密度学校分布,但各小学单元覆盖效率不高,覆盖居住单元数量不均,实际学位供给仍存缺口等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系统的评估船舶人员疏散通达性,在分析船舶人员疏散全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员疏散通达性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各项评估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依据投入产出系统提出了通达性指数概念,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船舶人员疏散的通达性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客船的2种不同总布置设计方案进行人员疏散通达性评估,得到了2种设计方案的人员疏散通达性指数,并对各项指标的冗余率或亏空率和设计侧重面进行了分析,为船舶总布置设计抉择和改进及人员疏散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cGis Map10.1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2005—2014年间深圳市南山区道路交通违章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事故形态特征,并结合深圳市城市规划建设的空间演变特征与街道地区的详细分析,从城市空间结构与职住关系分离趋势、道路体系与路网密度、老城区建成环境与交通管理的角度,探讨深圳城市规划理念及建设实践对道路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职住分离现象的加剧导致快/主干路事故比例处于持续高位;次干路体系的建设不足导致快/主干路与支路系统衔接的事故发生率较高;旧城区及城中村周边的路网建设及交通管理依然缺乏有效投入.本研究对当前深圳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空间问题和道路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对相关规划理念的合理性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河南省交通通达水平和交通管制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的影响,本文以新冠肺炎(COVID-19)作为流行病传播研究对象,分析交通管制前后累计病例的空间分布状况;采用公路密度、铁路密度、航空站点通航城市数量、离武汉距离等指标计算各县市区交通通达水平;采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交通通达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影响力大小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呈现在河南南部集中、北部零星分布的特征,而交通通达水平在北部以郑州、洛阳为中心形成高值区片区,在南部南阳、信阳两市辖区形成孤立的较高值区。(2)交通管制进一步促进确诊病例从地市下辖各县向市辖区集中。(3)较高的交通通达水平对病毒传播具有加速作用,影响力高值区集中于郑州—南阳—信阳"L"型区域,而商丘市在采取强有力的交通管制之后,传播影响力下降明显。(4)距离因素虽然对南阳、信阳辖区内的病毒传播有一定加剧作用,但是整体传播趋势仍然受交通通达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凹陷带"的交通通达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交通路网,以青海省交通路网为研究对象,在诠释定义交通可达性概念的基础上,将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转换并结合,运用成本距离等空间计量分析工具,对青海省交通路网可达性和覆盖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目前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路网;干线公路对州、县、重要资源产业基地等节点的衔接覆盖不足;市(州)及县级行政区道路技术状态差、高等级覆盖率低,农村公路等级差、整体覆盖率低;东部城市群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程度低,主要城市站点和路线设置不合理;交通网络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东西向以柳格高速为分界线,柳格高速以西,通达性的时间长度从1.2h增加至4.85h,部分省内区域通达时间超过10h,南北向以G109为分界线,呈现出"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和"局部分布不均匀"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设计了一段式计算路侧道路交通污染物浓度的模型。首先把影响路侧道路交通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归结为3大类;然后设计了反映污染物浓度与交通流参数、气象参数和道路空间特征等因素之间数学关系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结构;最后通过实际观测搜集大量的数据,对神经元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了精度令人满意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焦作市城区大气污染预测,作者通过分析城区大气SO2污染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地域分布特征,利用GIS技术对城区的大气SO2污染进行了空间分析;研究了焦作市城区大气SO2污染与污染源分布的内在关系,并建立了SO2污染解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城区大气SO2污染与工业污染源的布局是一致的,说明工业燃煤是焦作市大气SO2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基于Python编程技术,以2020年9月抓取到的1 223条贵阳市旅游景点POI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l0.8平台,采用最近邻指数、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贵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叠加DEM高程数据、路网数据、人口密度数据以探寻旅游景点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总体分布以老城区为核心,周边城区为放射型点状分布;景点沿高速公路和铁路分布特征明显;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分布特征和集聚特征各异,游园类和广场类景点分布特征与整体分布相似,呈"Y"字型,风景名胜景点呈现"T"型布局结构;红色旅游景点呈现独立分散式分布,缺乏系统性规划;多距离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全市整体特征空间尺度为24 km;整体上看贵阳市景点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情况耦合程度较高,各地区旅游景点数量与地区GDP和人口数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50%以上的景点分布在海拔1 100~1 300 m,分布的坡度为5°~15°.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焦作市城区大气SO2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焦作市城区大气污染预测,作者通过分析城区大气SO2污染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地域分布特征,利用GIS技术对城区的大气SO2污染进行了空间分析;研究了焦作市城区大气SO2污染与污染源分布的内在关系,并建立了SO2污染解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城区大气SO2污染与工业污染源的布局是一致的,说明工业燃煤是焦作市大气SO2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