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转窑三风道或四风道煤粉燃烧器供风分为"煤风"和"净风"两种,国外以前将"净风"称为"一次风",国内也有不少人认为将"煤风"和"净风"之和称为"一次风"更合理。针对"一次风"概念两种不同定义并行的混乱情况,从"一次风"的由来和回转窑用风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提出将"煤风"与"净风"之和称为"一次风"更科学合理,建议应摒弃只将"净风"作为"一次风"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戴静波 《江苏陶瓷》2012,45(3):71-71
我们常用"精"、"气"、"神"来表达紫砂壶艺的意境美。"精"、"气"、"神"三者合一,是一种流动着的力量,也是一种境界。制壶者每创作一把紫砂壶时,总是力求达到"精"、"气"、"神"合一的意境美。这是因为蕴涵意境美的紫砂作品能暗用  相似文献   

3.
赵玉增  徐群杰 《广东化工》2014,41(22):188+184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要兼顾知识的"基础性、通用性"和"特色性"。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基础知识外要注重"不能通过背诵复制的知识";在实验与实践环节上,重视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践的结合,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方法由"示范型"、"验证型"向"参与型"、"开发型"、"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宗旨的既定目标,就必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实验课指导教师"主力军"、实验课教学"主战场"、实验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深入挖掘"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凝练成涵盖有"科创精神""职业操守""家国情怀""政治认同"四大主题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案例库,结合形式多样的"互动+探索+智能"教学模式,多角度、多途径激发教师在实验课中的"育人"能力,充分发挥"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立德树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发现》2009,(1):F0002-F0002
1、《发现》是以文摘为主的综合性月刊,开设的栏目有"开卷有益"、"管理新理念"、"经营新智慧"、"科学新思维"、"生活新格调"、"一月奇闻"、"特别策划"等。真诚欢迎投稿。2、以上栏目所载文章应传递全新观念,为读者洗脑,力求有令人拍案叫绝、经久难忘的读后感,字数一般不超过3000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先秦时期形成的"儒家"与"道家"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圆珠壶"、"尽藏壶"中的体现,阐述紫砂文化中"仁和"与"有无"传统文化现象的当代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上海涂料》2014,(12):57
<正>1972年创刊,月刊,大16K,5 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定位大化工,体现前沿性的大型综合性化工月刊,荣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荣获"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本刊"环境保护、"技术进步、"综述"、"工作研究"以及"专论"等栏目论文荟萃,"要闻与动态"、"跨国公司在中国"、"译海撷英"等专目信息及时,"化工市场"、"海外化工"等信息直击市场。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12)
在新时代军事教育环境下,军队院校课程教学应该将"德育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实践中,把"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和"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教学与"育才和育能"有机地融合,把学员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本文从"思政教育"、"辩证法"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总结了开展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为军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怀其芳 《江苏陶瓷》2011,44(3):17-19
宜兴精陶釉下彩绘艺术品在装饰中采用"工"与"写"结合的手法,将中国画中"工笔画"刻画的"精谨细微"与"写意画"的"色彩意境"相结合,以精陶自身不断总结完善的特有技法来表现作品,达到了"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曾宪成 《腐植酸》2012,(5):1-13
"土壤系统"应该清账,"土壤血统"应该净化,"腐植酸"应该正本清源。在"土壤系统"中,理顺"有机质*优化腐殖质优化腐殖酸"的脉道很重要。向"土壤系统"投放(或修复)物质,应该拉一条红线,哪些物质能投,哪些物质不能投,哪些物质必须"优化"达标后才能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土壤血统"的长治久安。天然腐植酸是净化"土壤血统"的本源性物质,是发展现代农业最宝贵的绿色动力资源。"腐植酸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日渐引起环保部门的重视,"不是简单进入,可以简单出来"已成为工业化开发利用腐植酸的法则。腐植酸新产业为"大农业"服务的思想、技术和产品体系日臻完善,腐植酸绿色环保新农资产品(土壤调理剂、肥料、农药等一系列)越来越受到专业领域的"青睐",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保障农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腐植酸在净化"土壤血统"建设中的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唯"土"至上,奉"土"为安,养"土"为本,守"土"为责,誓将中国"维土革命"进行到底,使命光荣。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是学校陶艺老师,传播我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对"陶"尤为痴情,一生都与"陶"相伴坚守前行,追寻梦想。"陶"的往事一件一件地在我眼前呈现,也因此在我们家都有爱"陶"、喜欢"陶"、都参与"陶"和学习"陶"知识的兴趣,现在有个时髦的词叫"点赞",我们的这个兴趣"点赞",也算是一种情结吧,也是我的感受,用事实说话,让我感  相似文献   

12.
简介产业创新理论。叙述产业创新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即"产学研"体系的建立,探讨"产学研"理论的不足;通过对"李永旺现象"的剖析,提出建立以"研"为主体的"产学研设商"产业化体系,让科学家成为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软件"在信息传播的这种相对独立的决定性作用,始终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实践应用领域,人们习惯于把硬件、软件捆绑在一起混合称为媒介。互联网中的"硬件""软件"虽然共生一体,但就其承担的信息传递任务来说,却是各司其职。总的来说"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灵魂",一台计算机若没有系统软件和各种驱动软件,那就只能是个僵死的躯壳。因此,把"硬件"与"软件"混合体笼统成为媒介,是不能准确地概括出互联网的媒介独有的特征的;也反映不出"软件"对"硬件"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旭庭 《江苏陶瓷》2012,45(2):35-35
中国传统文化是饱含生命气息的文化。古人注重"天象"、"气象"和"形象"的观察,其中"形象"则以生物学现象为主。《周易》讲:"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也者,像此者也","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周易系辞传》)。"形象"包括"抽象"和"具象"两大类。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抽象"是生命的符号,是从特殊的角度观察生命的结果,就像《周易》中的"卦象"具有模型和示范的科学意义,这些抽象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之"生态文明",给腐植酸产业带来了无限宽广的发展空间。腐植酸是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动力物质。通过"腐植酸四大工程"建设,把"腐植酸是关怀人类的新产业"全面投入到"普惠人类"的伟大事业之中,是全体"腐植酸人"义不容辞的责任。2013年,我会将组织召开"全国腐植酸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正印章,民间俗称图章、图书。我国的印章始于秦代而盛行于汉代。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为"古玺";秦代以后,"玺"成为皇帝、皇后、诸侯王印章的专名,"印"字的通行则始于秦汉时期,一般的官私印章,统称为"印"。西汉中朝以后方以"章"、"印章"的称谓。私印中又有"印信"、"朱记"、"私印"、"白记"等名称。唐宋以后又衍变有"宝"、"记"、"朱记"、"图章"、"押"、"戳子"等多种称谓。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背景将决定印章  相似文献   

17.
《塑料制造》2012,(Z1):9
如果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膜的使用是第一次"白色革命"的话,那么,新时期的捡拾、回收、利用废旧农膜则是第二次"白色革命"。第一次"白色革命"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充实了中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第二次"白色革命"是革"白"色的命,是清除遗留在农田里的白色农膜(白色污染)。第二次"白色革命"虽然不像第一次"白色革命"那样  相似文献   

18.
正《佛山陶瓷》杂志创刊于1991年,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及陶瓷机械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等的研制和应用,辟有"专家门诊"、"生产与应用"、"机械与设备"、"环保与节能"、"经营与管理"、"陶瓷艺术"、"研究与探讨"、"综述与评述"及"知识讲座"等面向读者、贴近市场的栏目,广受读者喜爱。《佛山陶瓷》不仅反映国内外业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动态,同  相似文献   

19.
结合DCS控制过程,分析了P03054所带"A"、"B"、"C"、"AB"四个阀门,在高压管网到中压管网自动减压站中的作用。阐述了"A"、"B"、"C"、"AB"四个阀门在日常生产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及解决办法;并结合实际说明了"A"、"B"、"C"、"AB"的日常维护和调校。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采办部采购招标中心暨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建")近年来以"专业"为立足点,以"创新"为突破点,以"文化"为推动力,通过这"三驾马车"不断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逐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