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申永代  宋伟  许可 《连铸》2013,(3):40-46
针对攀钢低合金钢生产过程中铸坯出现的角部横裂纹缺陷,通过优化结晶器冷却制度和保护渣,形成了低合金钢铸坯角部横裂纹缺陷的综合控制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低合金钢铸坯角部横裂纹缺陷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消除了由此引起的热轧板卷表面线纹和起皮缺陷,缺陷发生率由原来的100%降至5.58%,因铸坯角横裂缺陷造成热轧板卷降级改判率由7.2%降至0.74%。  相似文献   

2.
京唐生产铌、钒、钛微合金化钢时,铸坯的角部横裂纹缺陷率无法得到稳定控制,严重时缺陷率达到10%以上。为了保证轧制效果,只能对板坯进行离线切角处理。为有效控制铸坯角部缺陷问题,京唐公司开发了倒角结晶器技术,通过长期实践应用证明,铸坯角部横裂缺陷得到有效控制,且轧制后,热轧板卷的边部细线发生率也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钢已成功完成X100管线钢热轧板卷的生产实验工作,具备了从A级钢到X100钢级全系列热轧板卷的批量生产能力。然而,高规格管线钢工业生产过程中因冲击韧性不稳定而引起的废品率增高现象依然存在。本文简单介绍了高规格管线钢的生产工艺,并以22.4 mm X80管线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铸坯中心偏析、钢板非金属夹杂物等因素对管线钢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管线钢产品质量、解决冲击韧性不稳定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某热轧板材表面产生了少见的马蹄印形黑斑及其他表面缺陷.通过对其与同批次铸坯缺陷的对应关系研究,分析了该类缺陷的产生和演变行为,进一步追溯了此类缺陷的演变过程及规律.结果 表明:热轧板材马蹄印形黑斑缺陷主要是铸坯内存在的中间裂纹和中心疏松缺陷逐步轧制到板材表面所致;而轧材上的两种翘皮缺陷则是保护渣卷渣和大尺寸硅铝酸盐夹杂...  相似文献   

5.
张宏艳  李永林  田志红  朱立新 《连铸》2011,(Z1):312-316
管线钢热轧板卷有"边裂"缺陷,边裂均发生在对应铸坯的下表面,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管线钢边部缺陷研究分析表明,管线钢"边裂"缺陷是由于铸坯角部裂纹所致。测定了铸坯运行至弯曲段和矫直段时的铸坯表面温度,采用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了管线钢铸坯高温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铸坯运行至弯曲段时角部温度位于该钢种第Ⅲ脆性温度区间内。通过对铸坯角部加强冷却后,铸坯角部温度低于第Ⅲ脆性温度,从而使得铸坯外弧的角横裂纹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京唐公司超低碳钢热轧板生产过程中因卷渣造成的缺陷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该类缺陷主要由连铸过程中结晶器保护渣的卷入造成。并对超低碳钢热轧板缺陷发生率与铸坯缺陷位置、浇铸炉数、非稳态浇铸、过热度、液位波动等工艺控制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合理控制卷渣缺陷发生的参数。经过工业生产验证,取得了有效控制卷渣缺陷发生的实际效果,卷渣缺陷发生率由1.3%降低至0.3%以下。  相似文献   

7.
屈天鹏  韩志伟  冯科 《连铸》2011,(Z1):385-388
针对某钢厂生产连铸坯普遍存在角部裂纹的生产现状,从钢种成分控制、结晶器操作、二冷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严格控制钢种化学成分、稳定结晶器液面、弱化结晶器冷却、提高铸坯矫直温度和降低二次冷却强度的控制措施。通过调整结晶器和二次冷却强度,提高了铸坯的矫直温度,减少了铸坯角裂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了铸坯的合格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刘纲  干勇  刘崇  马鸣图  司小明  范海宁  张剑 《连铸》2020,45(2):52-57
针对热冷轧板卷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通过系统取样,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EDS能谱分析仪对IF钢热轧板的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铸坯及板卷典型质量缺陷的产生原因或机制,针对性地研究连铸工艺关键参数以及加热炉加热制度与翘皮缺陷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提出了降低翘皮缺陷发生率的控制措施,通过工业化试验,试验铸坯连退工序冶金缺陷较之前钢种铸坯降低了1.43%,降低幅度为26.63%,降级改判降低了1.11%,降低幅度为43.70%。  相似文献   

9.
宣钢利用现有工艺装备110t顶底复吹转炉—110tLF精炼炉—连铸—高线轧制生产易切削钢盘条,通过合理控制化学成分和夹杂物形态,制定合理措施避免铸坯中心裂纹,生产出质量稳定,切削性能良好的易切削钢。  相似文献   

10.
SCM435材料是乘用车10.9级和12.9级螺栓常用材料,通过采取不同材料改制工艺使热轧态SCM435获得不同的球化组织,使用这些不同球化组织的材料生产相同的螺栓,研究分析螺栓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