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电容器振动与噪声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容器装置是换流站中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结合某公司提供的并联式电容器,提出基于ANSYS与LMS Virtual.lab的电容器振动与噪声仿真方法。分析电容器振动与噪声产生机理,得到电容器振动与噪声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分别运用ANSYS与LMS Virtual.lab进行电容器振动与噪声仿真;最后,对电容器进行噪声测试实验,并将仿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驾驶员头部声腔噪声,基于统计能量分析(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SEA)原理,将汽车划分为79个结构子系统和8个声腔子系统。采用导纳法对复杂结构子系统的模态密度进行仿真,利用稳态能量流方法计算得到复杂结构的内损耗因子,计算了子系统间的耦合损耗因子。试验测量了动力总成振动和路面随机输入对车身的激励,测试了发动机舱声激励,建立了轿车的CFD模型,对车外风激励进行了仿真。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SEA分析模型,分析预测了驾驶员头部的噪声,通过试验对比,验证了统计能量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据此提出降低头部声腔噪声的3种措施并对比,得出最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车辆在加速时发动机激励引起的车内噪声问题,进行了整车试验,得到噪声问题的主要频率特征。通过车辆加速时悬置被动侧振动加速度以及整车各个部件模态、振动灵敏度等数据确认了引起车内噪声的关键部件。首先,建立了整车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了关键部件模态;其次,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利用所建的整车模型对各部件进行改进,有效降低了各传递路径对车内噪声的灵敏度;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改进方案并进行装车验证。结果表明:车内的加速噪声主要由下拉杆悬置、副车架及前围板等部件与整车声腔模态耦合引起;改进后车内噪声明显改善,声压降低了8~9 dB。  相似文献   

4.
针对发动机辐射噪声问题展开研究,应用有限元法对某发动机进行模态计算,然后基于模态声传递向量(Model acoustic transfer vector,MATV)技术与边界元法,计算得到发动机的辐射噪声响应,并计算得到其噪声传递函数。基于此,对发动机机体辐射噪声进行传递路径分析。本文将有限元方法中的噪声响应计算应用到了发动机的噪声预估中,对发动机的振动噪声控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以及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滚轮传动系统的噪声辐射问题,建立了滚轮传动系统的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以及噪声辐射的预测模型。首先,通过试验测得滚轮传动系统工作时的振动与噪声数据;然后,利用载荷识别逆运算技术处理所测得的振动数据,得到系统各滚轮接触点处的等效激励载荷谱;最后,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各测点处的振动速度响应,再将其作为噪声预测模型的输入,计算滚轮传动系统的辐射噪声。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对噪声预测模型进行修正。经检验,修正后的噪声预测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滚轮传动系统的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拖拉机变速器噪声对传动系统噪声的影响程度,文中以某款拖拉机变速器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对传动系统噪声贡献量的特性。通过噪声试验确定该拖拉机传动系统噪声数值;建立变速器箱体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箱体振动响应试验对所建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变速器箱体声学分析的边界条件,运用声学分析软件得到变速箱的振动辐射噪声;将试验所得传动系噪声和仿真所得变速器噪声代入声学贡献量公式计算,得出变速器噪声对传动系统噪声的贡献量。该方法为变速器噪声的降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某重型变速箱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巡航工况下振动与噪声辐射的仿真分析。借助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重型变速箱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计算变速箱壳体各轴承支座处的支反力。将求解得到的支反力加载到经过验证的变速箱壳体有限元模型的相应位置,利用模态叠加法,求解变速箱壳体的结构响应。最后,通过声学边界元法计算得到变速箱该巡航工况下的噪声辐射。对仿真得到的巡航工况下变速箱壳体的结构响应及噪声辐射进行时频分析,确定该重型变速箱巡航工况下的振动噪声特性,为变速箱的后期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某款变速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轴齿系统动力学模型,求得变速器在某一工况下壳体所承受的动态时域历程和载荷谱。以动态载荷为激励,建立有限元和边界元的仿真模型,计算壳体表面振动加速度以及壳体近声场辐射噪声。其次搭建变速器壳体振动与辐射噪声测试平台,测试相同工况下的壳体表面振动加速度值和近声场1 m位置的噪声频谱图,并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及边界元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对变速器壳体不同局域进行优化,通过仿真计算,结果显示优化后变速器壳体振动幅值及辐射噪声均得到较好抑制。  相似文献   

9.
《机械传动》2017,(5):119-122
以带宽分别为19 mm和25 mm的ZA型汽车同步带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了带宽对汽车同步带振动噪声的影响。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其横向振动固频特性和在啮合冲击激励作用下的谐响应特性;并以谐响应分析得到的同步带表面振动位移为边界条件,采用声场封闭的直接边界元法建立了汽车同步带的声学仿真模型,对汽车同步带的辐射噪声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两不同带宽的同步带的声场声压云图及辐射声压的频响曲线,并研究了带宽对同步带辐射噪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特殊情况下飞机座舱内部振动噪声过大的实际情况 ,本文对其进行了振动噪声被动控制实验研究。以某飞机座舱模型为研究对象 ,应用粘弹阻尼材料成功实现了一套飞机座舱模型振动噪声被动控制系统。同时利用比利时 L MS国际公司的 Cada- X L MS结构动力学分析系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振动噪声控制性能测试系统 ,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主动控制系统的振动噪声控制性能测试。最后利用该测试系统对上述飞机座舱模型振动噪声被动控制系统进行了控制性能测试实验 ,结果表明控制效果良好 ,说明了此方法可以用于飞机座舱的振动噪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