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沟地区新沟嘴组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岩石的热解Tmax值、孢粉颜色、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参数进行分析测定,系统地分析研究了新沟地区主力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结果表明新沟地区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未成熟-低成熟区间范围,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值也分布于0.5%~0.6%,烃源岩均处于低成熟阶段,只能生成低成熟原油。研究还发现,本地新一区、新二区所产出的原油均为低成熟-成熟油,意味着新沟地区具有双重油源。 相似文献
2.
胥静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9,32(3)
洪湖地区的物源主要来自潜江凹陷东北部,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在区域沉积相研究基础上,以取心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通过各种相标志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砂体形态、类型,确定其沉积相、微相类型,建立了沉积微相模式。首次运用单砂层沉积微相划分技术对洪湖地区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指出了微相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为主,其中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为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次之。 相似文献
3.
邹威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21,34(2):20-23
古近系新沟嘴组是江汉盆地重要的含油层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新沟嘴组地层受沉积时间长、地层埋深等客观地质条件影响,砂岩储层物性普遍较差,低孔低渗特征明显,储量动用难度大,因此低渗透储层的形成机理和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研究已成为制约新沟嘴组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本文依托岩心物性分析、薄片鉴定等测试分析资料,探讨了江汉盆地新... 相似文献
4.
郭威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21,34(1):38-40
新沟嘴组油藏是江汉盆地第二大含油层系,资源量丰富.但其低孔低渗的油藏特征,导致开发手段有限,开发效果偏差.利用油藏工程与数学统计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开发中存在的潜力点进行分析,挖潜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全支撑压裂工艺技术,形成了一种适合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在高含水开发阶段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贺钦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9,32(3)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Ex下II油组主要为泥质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粒间孔和溶蚀孔,裂缝提供主要的渗流通道;孔隙度平均13.6%,纵向上Ⅱ2层段孔隙发育相对较好;渗透率平均0.2md,为中-低孔、超低渗储层。综合运用录井、测井、试油试采及压汞资料,将泥质白云岩储层分成好、较好、差三类储层;结合储层含油性评价, Ex下Ⅱ油组三个层合计有利区14个,丫角新沟低凸起勘探潜力最好,潜力较好为陈沱口凹陷和沔阳凹陷。 相似文献
7.
程东东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9,32(3)
针对江汉油区特低渗油藏地层能量下降大,地层亏空严重,在实施酸化、压裂等大型措施后残液难以返排的难题,进行了二氧化碳前置助排技术研究。在酸化或压裂前注入液态的二氧化碳,利用混相与溶解气作用,达到补充地层能量和提高措施后返排效果的目的。通过理论研究,选择一批油井进行现场试验,优化二氧化碳前置助排的施工方案和选井条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沟嘴组低渗透油藏早期大多采取多层小规模笼统合压,储层平面及纵向改造极不充分,整体动用程度较低。优选老新油田,通过统计分析井温测试等动静态资料,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注采井网优化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压裂工艺,对动用不充分的储层实施针对性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提出了低渗透油藏高含水开发阶段"细分层全支撑压裂工艺"提液增油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21,34(4)
针对江陵凹陷新沟嘴组深井地层温度高、应力高、施工压力高等导致的压裂改造困难等问题,选用先进射孔弹复射孔,优化压裂管柱组合降低摩阻,优化液体配方适应储层及精选支撑剂组合匹配裂缝系统,前置酸降低破裂压力,多级粉陶段塞打磨降低近井裂缝弯曲摩阻,提高压裂设备等级等措施,加大了深井的改造强度,提高了泄油面积,取得了一定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分地西缘延安组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对小(准)层序进行了重新定义,它既可以是向上变浅的层序,也可以是向上变深的层序;根据构造作用面、煤层或煤组具有的等时性,对鄂尔多斯地盆地西缘侏罗纪延安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划分为21个小层序,5个小层序组,组成了三个体系域;初始充填体系域主要由辫状河沉积体系组成,超覆充填体系域由曲流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组成,退覆充填体系域由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表明它是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经历了盆地形成、发展、萎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沔阳凹陷新沟嘴组下段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汉盆地沔阳凹陷新沟嘴组下段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于新沟嘴组下段层序的低位体系域 ;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远端距离成熟烃源岩体最近的鼻状隆起带内 ;在成因上主要分布于侧向排烃为主、发育封闭型盖层的地区。杨林尾断阶带西南部周家湾断鼻群是勘探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新沟嘴组油藏为多种敏感性并存储层,普遍表现为中等偏强水敏、中等偏强酸敏。研究新沟嘴组注入水水质指标,从储层敏感性以及悬浮物、细菌和总铁含量等方面展开注入水对储层伤害的分析,并提出三项对策:控制注入水流速与矿化度;控制悬浮物含量及颗粒直径;采取有效杀菌技术特别是电解杀菌技术。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部建新-拖市地区新沟嘴组下段Ⅰ、Ⅱ、Ⅲ油组均发育有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岩性圈闭,近年来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该区陆续发现一批轻质油藏。在对建新-拖市地区地层层序和生储盖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气测、测井、试油等多项井筒技术资料全面总结了该地区储层的特性,并探索了使用定量手段评价油层产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海平面变化及构造演化等资料,以最大湖(洪)泛面为层序界面,对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精细划分。通过构造演化和古气候特征分析,建立Ⅶ油组小层划分方案和层序对比骨架剖面。在此基础上,将Ⅶ油组下层系划分为5个短期旋回和15个超短期旋回,二者均为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 相似文献
16.
17.
18.
采用钻孔资料对鸡西盆地北部含煤岩系中穆棱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3个长期、7个
中期、5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由上升、下降2个半旋回构成对称型结构,短期基准面旋回分
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结构。通过各种级别基准面旋回特征分析,讨论了穆棱组的沉积动力学特征和沉积延续时
间。认为穆棱组在鸡西盆地北部条带经历了3次盆地范围内较大规模的湖侵—湖退沉积和7次中等规模、58次
小的湖侵—湖退沉积作用,延续时间为5.8Ma。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塔里木盆地巴楚组层序地层样式和沉积演化规律,运用沉积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分析,建立了巴楚组层序地层格架并对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楚组发育了SQb1和SQb2两个层序,每个层序均可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各层序的地层分布范围逐层扩展超覆.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临滨、前滨、后滨、滨岸沙丘及碳酸盐浅滩,从巴楚组沉积早期至晚期持续存在陆源碎屑与内源沉积物混积的沉积特征,总体具有由早期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为主向晚期碳酸盐岩台地占优势的相带演化趋势.陆表海的古地貌和总体海侵的背景控制了巴楚组层序发育和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20.
程洁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21,34(1):8-11,19
依据粒度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在拖市地区新沟嘴组下段Ⅲ油组中发现了湖泊风暴沉积的证据,其垂向层序自下而上分为凝聚层段(凝聚粒序层)、平行层理段、丘状交错层理段、波纹状交错层理段和具水平层理泥岩段等5段,各段形成于不同沉积背景.拖市地区新沟嘴组下段Ⅲ油组发育典型的湖泊风暴沉积,这一认识为滩坝砂体沉积的成因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