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业要求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的重要部分,决定了学生出口的标准并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对于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需要建立评价机制,选取合理评价依据,使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获得有效的评价结果,用于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的达成是建立在指标点的达成的基础上,课程是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的重要环节。文中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研究,对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评价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演示性计算,描述了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2.
工程教育认证以“产出导向”为理念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以毕业要求为准绳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以课程教学实现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以课程评价作为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是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持续改进”的基本前提。先分析“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持续改进”的内在联系,再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为例,设计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案并提供达成评价实例,分析达成评价结果,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并分析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分析可视化程序设计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专业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改革课程内容和修订大纲""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建立课程案例库""开展项目驱动教学"等几个方面出发,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应用可视化程序设计去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可视化程序设计课程在工程文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报前期,通过修订课程大纲、强化过程参与,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实施了上述系列的改革措施。基于前期的教学实践,现对我校16级和19级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系统分析工程教育认证目标达成情况,并提出持续改进方向。这对今后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推进学生达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毕业要求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代控制理论” 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且晦涩难懂的特点及当前教学中该课程的工程性不突出, 不利 于工程教育认证中培养目标达成的问题, 以能力要求为出发点, 围绕工程教育认证中毕业要求的分解指标, 从主辅相 兼的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开放自主的实践过程, 多元的考核方式和可持续的改进闭环机制5 个方面, 提出 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控制理论” 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设计了可持续改进闭环机制, 以实现培养目标、毕业 要求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教育部为切实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举措。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中成果导向理念遵循了反向设计原则。根据反向设计理论的要点,结合普通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基于专业认证的要求,从制定课程学习目标、设计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案和设计教学学习活动几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库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了数据库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前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笔者以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分别从"电子CAD"课程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权重的分配、考核方案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探讨以学生为中心和目标导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并通过持续改进保证教学质量。"电子CAD"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按照专业认证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可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工程教育认证对促进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研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复评工作,根据工程教育理念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顶层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同时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划分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在专业层面上建立起专门的评价工作组织,细化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工作程序,并针对评价工作机制中各要素提出明确的要求,构建了能够引领专业课程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工作机制,为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0.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案例教学实践之功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践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首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说明,论述了实践探索创新型教学法的内涵,通过研究分析实践案例在教学过程的作用,说明了引入程序设计案例进行教学教法研究的必要性和对教学实践的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化工热力学》课程为例,针对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决定作用,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保障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该课程能准确地为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评估组织ABET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学到了什么"的精神,本文提出了依据学生在各种场合表现出的实际能力来评价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方法,并实现了课程评价信息系统。该方法的评价逻辑是:从学生学到的能力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专业培养水平。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测试,即可以定量评价课程质量,并促使教师主动改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应用型高校专业英语与科技写作课教学存在的现实突出问题,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为引领,探索专业英语与科技写作课"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持续改进专业英语与科技写作课程教学效果.专业英语与科技写作课"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贯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遵循目标原则、系统原则、综合原则、个性原则,优化设计课程的基本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实践问题和拓展问题,采用"问题链式""线上线下联动式"等多元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推动了电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4.
在工科研究生"有限元方法及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结合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核方法等5个环节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CDIO的"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侧重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高职学生来说效果较差.文章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目标达成度计算分析体系的构建和使用方法,为类似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文中简述了教学目标达成度计算分析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以及构建该体系的总体思路。详细介绍了该体系建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涵盖教学目标达成途径的确定、考核方式的选择、评分标准的制定、权重比例的划分和达成度计算方法的形成,其中关键点是权重划分。最后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该体系最终的用途即达成度分析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从事多年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的经验,针对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及教学方式方法不当等方面,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便能更好地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关于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要求,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围绕毕业要求拆分专业核心能力指标点,以核心能力指标点为导向,讨论分析各项复杂工程能力素养指标的达成路径与方法。提出以实验教学平台、工程基础训练平台、综合运用实践平台和素质拓展创新平台为基础,开展分期实践模块。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仿真虚实结合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实践设计;建立起重能力考核与评价、过程化多次考核与评价、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和考核成绩社会认可的复杂工程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形式,为化工专业在培养学生复杂工程工程能力方面明确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结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设计支撑毕业要求的实验教学课程目标。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能够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有效支撑工程教育认证中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习评价作为学习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为突破口,引入教育增值评价模式,重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究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实践教学表明,实行增值评价,可以提高学生自律和自勉能力,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