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方壶的形态以线条见长,在汉方壶中,尤以线条老辣,霸气的形态和俊秀的气质赢得好评.百年间紫砂艺人代代传承,汉方壶得以传承自有其魅力,征服世人的独特.细细品读汉方壶,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之感.我作此壶,亦为此壶之气质所倾倒.  相似文献   

2.
《汉方壶》继承了方器的优秀特点,说到方壶,人们常常会做出这样的评价,方壶作为与圆壶相对的紫砂壶,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方壶造型主要有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等,而笔者这件《汉方壶》就属于四方壶的范畴,方器造型方中寓圆,线面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给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的感觉,该壶线条宽容得体,线面转折分明,棱线从壶口延至壶底,由小见大,节奏鲜明,角线凹凸清晰相称,锐钝之间产生光影效果,使得实体与空间相互补充,使人看后为之一振,方壶的口盖比较难做,与圆壶相比,对制作者的要求也很高,该壶远观,一种磅礴的气势就隐隐从中散发出来。  相似文献   

3.
此《汉方壶》壶身造型规范,形制丰富,色泽古朴,线条比例协调,胎质细腻,寓意深远,细腻的手感令人爱不释手。泥色运用技艺炉火纯青,在壶身的装饰上,以泥绘装饰为主,阳光明媚,照在名山大川上,勾勒出一幅壮阔无比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邵俊 《江苏陶瓷》2022,(6):76-77
“汉方壶”是紫砂壶经典款式之一,融合了圆器与方器的艺术特征,秀雅端庄、挺拔俏丽,于整体中见大气,于细节处见智慧。此件“汉方壶”继承了“汉方”之型,呈现出经典性,体现了紫砂壶经典款式的魅力,在泥料方面呈现出艺术个性,体现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徐欣乐 《佛山陶瓷》2014,24(11):63-63
《汉方》壶壶身造型规范,形制丰富,色泽古朴,线条比例协调,胎质细腻,寓意深远,细腻的手感令人爱不释手.泥色运用技艺炉火纯青,在壶身的装饰上,以书画装饰为主,阳光明媚,照在名山大川上,勾勒出一幅壮阔无比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正宜兴紫砂壶古朴典雅、风格独特、气韵生动,深受世人喜爱。历代能工巧匠在传承紫砂艺术的同时,不断尝试创新,将多门艺术融入其中。"春风得意壶"的创作(见图1),就是将制壶工艺和陶刻相结合,丰富了紫砂壶的意蕴,使人耳目一新。1"春风得意壶"的造型艺术"春风得意壶"的整体造型为"汉方壶"式,属传统经典器型。壶高约12cm,容量约300毫升。系采用优质紫砂泥料制作而成。此壶健雅古拙,线条收放自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有她的地位;在中华传统民间工艺中,有她的光彩。紫砂壶收藏爱好者把目光和兴趣转向"文革壶"的收藏和研究上来,当不失为一种明智抉择。真正的"文革壶"表面都突显一层黄白砂粒,有的文革壶还在内外涂抹一层红砂泥,这些也都可以作为收藏、鉴别"文革壶"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鸣远四方壶"表面呈暗红色,古朴醇厚、富有光泽;壶身为方形,端正大方、仪态典雅,有一种宽阔包容的气度;壶嘴线条优美,自然向上伸展,姿态昂扬;壶把手为耳状大圆环,大气圆润,充满艺术美;壶盖四周为方形,中间微微隆起,上有圆珠壶钮;壶底部有小小壶脚,憨态可掬;壶身有字篆刻于其上,排列得当,既有现代美术的风格又充满文化气息。"鸣远四方壶"由简单的线条和造型制成,将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体现出其本身的艺术美与气韵。  相似文献   

9.
正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壶一盖碗,能泡天下茶。"它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太对。买过壶的人,尤其是紫砂壶的人都知道,虽然茶壶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泡茶利器",但在买壶时,卖家总会再三提醒:一把壶最好只冲泡一种茶,怕串味,也怕养得不太好。而在买盖碗时则没有这样的顾虑,它口敞肚圆出汤快,不但能冲泡上百种茶,就连从未接触过茶的新茶客也易于上手。  相似文献   

10.
“东坡提梁壶”的由来跟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颇有缘,相传苏东坡闲赋宜兴时,喜欢饮茶,对饮茶器具也很有讲究,曾作有著名的煎茶诗:“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情……”。由于当时各种款式的饮茶器具均不合他意,就自己亲自设计了一款提梁式的壶形,使用时方便实用,后人便把这种提  相似文献   

11.
1989年,壶艺泰斗顾景舟与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亚明合作了"矮井栏壶",顾景舟制成壶坯后,亚明在壶身的一面书"青松本无华",另一面绘了一幅山水画。在壶的底部,亚明写了如下一段文字:"壶先秦有之,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近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精神。己巳年白露于丁山,亚明记。"亚明对顾景舟评价很高,顾景舟则以自己的艺术作品供世人品评,可说是当之无愧。顾景舟一生最佩服时大彬、陈曼生、邵大亨,对他们的作品推崇备致并精心仿制,在仿制的过程中创作出具有自己个人风格的作品,能从作品的气韵、搭配、比例等方面综合考虑,将经典作品做到极致,体现了他的  相似文献   

12.
<正>创作一件作品,首要的是立意新颖,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清代的制壶名家杨凤年精于塑器制作,其代表作有"梅段壶"、"竹段壶"等,将梅、竹的形象塑在壶上,其精到的贴塑技艺,简约传神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界的梅竹塑成了立体的画面,栩栩如生,使紫砂壶平添了一股清新之气,可赏可玩,使人爱不释手。由于对梅、竹的偏爱,在创作设计"寒香竹韵茶具"时,笔者有意地把梅和竹塑在一把壶上(见图1),  相似文献   

13.
王六初 《江苏陶瓷》2012,45(5):34-34
清代宜兴籍诗词名家陈维崧《赠高侍读澹人以宜壶二器并系以诗》:"宜壶作者推供春,同时高手时大彬,碧山银槎濮谦竹,世间一艺俱通神。彬也沉郁并老健,砂粗质古肌理匀……"诗中的"砂粗质古肌理匀"是赞美紫砂壶的肌理之美。以上描述说明了供春、时大彬所制的壶质地"砂粗质古肌理匀"。其出处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这是对  相似文献   

14.
泡茶时,先要识别名茶、鉴赏名茶。观于茶形,闻于茶香,选好茶后用茶抄抄起卷紧茶叶如珍珠,倒入紫砂壶中,茶壶发出清脆的"嘀嘀……"更重要的还要识壶,壶的质感也是识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在他的《壶艺的形神气》一文中强调:"壶艺的创新如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汇贯通,方可称为佳作……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一定是形、神、气三者兼备"。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离不开形式美、神韵美和意境美,一把好壶,能让制作者、使用者和收藏者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让人感受到古色古香雅韵的同时,也领略到现实意义。本文以紫砂壶"怀古"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擅长传达理念,创新造型;一个则熟于制壶,精巧别致。作为青瓷界的新生力量,徐凌和竺娜亚一路携手前行,风雨无阻。为了青瓷宁愿放弃一切,如此钟情于手工艺的年轻夫妻,在当下己为数不多。徐凌和竺娜亚则是典范,他们热爱青瓷,享受作品成形时的美好瞬间。徐凌曾说过:"做青瓷是一种快乐。"竺娜亚则回应:"做青瓷是一种幸福。"在这对年轻夫妻的心中,青瓷就像一种生活,令他们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7.
《汉方》壶为正宗紫砂泥制作,全手拍制而成,做工精细,造型别致清新。壶身色泽沉重大气且极具神秘感。壶身无论形体轮廓,还是结构比例都恰如其分。初看平淡无奇,细品百看不厌。  相似文献   

18.
陈国芳 《江苏陶瓷》2020,53(1):48-49
"携提壶"属于"线圆壶"的一种,壶身处有明显的分割线,是由上下两部分合成扁圆形制成壶身;壶嘴小巧精致、圆润可爱、线条流畅,能够做到流水不涎;提梁高耸,方方正正,且转角处圆滑自然。壶身无多余装饰,仅靠点、线、面的结合将壶塑造起来,不仅体现出自然的美与质朴,更有一种智慧在其中,赋予深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盼春壶》不仅富有意境,同时也具有美轮美奂的外观。整把壶的色泽浑厚,壶身有两片栩栩如生的叶子加以点缀,令此壶生机盎然。笔者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家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长"有一双发现自然艺术的眼睛;二是具有精湛的艺术技艺和本领。因此这两项条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有壶友嘱我制作一把大彬提梁壶,无实物参考,仅有图片及其说明可以对照。经查阅有关史料,有如下记载: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时大彬精选上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壶。其作品古朴雄浑,不尚妍媚,壶艺名重天下,主要作品有僧帽、竹节、提梁和各式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