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丝状真菌纤维素酶合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状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但就目前酶生产效率来看,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对酶的合成调节机制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纤维素酶的生物合成受诱导和阻遏双重控制,酶的生产既有赖于低廉的保持一定浓度诱导物的存在,又必须清除分解代谢产物对酶合成的阻遏,其中的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的阐明。真菌纤维素酶的分泌也是相当复杂的,在酶的分泌过程中,酶会发生例如糖基化等一系列变化。提高纤维素酶的活力测定方法的准确性,使其进一步规范化,是研究纤维素酶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随着现代生物学朝着分子水平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的许多方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纤维素酶的研究中,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对真菌纤维素酶合成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提高纤维素酶产量,推动应用工作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鉴定产纤维素酶真菌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纤维素酶真菌F160和不产纤维素酶阴性对照菌毛霉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中刚果红染料移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刚果红染料进入产纤维素酶真菌的机理为,产纤维素酶真菌首先分解纤维素物质为含有葡聚糖等结构的多聚糖类物质,多聚糖与刚果红形成多聚糖―刚果红复合物,复合物不仅被吸附在菌丝外,而且能被进一步转运吸收至菌丝内部。通过进一步的降解,多聚糖被分解而加以利用,而刚果红则被保留在菌丝体内,使菌落呈现红色。所以,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可作为分离、筛选纤维素分解真菌的特异性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采用刚果红脱色圈法初筛得到143株有纤维素酶活性的细菌。然后采用DNS法复筛得到纤维素酶酶活最高的6株细菌,进一步进行紫外诱变处理,获得酶活提高最大且具有遗传稳定性的菌株E140’,酶活为0.90IU·mL^-1,较出发菌株(0.68IU·mL^-1)提高了32.35%。表明采用刚果红脱色圈法和DNS法联合筛选并结合紫外诱变。可以获得纤维素酶活性高的细菌。  相似文献   

4.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菌株,经初筛和复筛筛选出目的菌株后,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和孢子形态等方法初步鉴定目的菌株。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出的2株目的菌株均为黑曲霉。菌株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1.0%CMC-Na和0.3%酵母膏,最佳培养起始p H值和最适宜温度分别为4和40℃。在此条件下培养7d后菌株1和菌株2的CMCase酶活分别达到0.504 IU/m L和0.277 IU/m L。  相似文献   

5.
从牛粪堆肥中,筛选出一株产高温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初步判定为木霉属菌株,命名为木霉SW-04。该菌株经初始摇瓶发酵后测定粗酶液CMC酶活力2.179 IU/m L,最适反应温度为70℃,在50、60、70、80、90℃分别保温60 min后,仍可分别保持62.7%、61.8%、72.2%、68.1%、54.8%的酶活力,证明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C2H2型、C4型和C6型三类锌指蛋白,分别从三类锌指蛋白总结了其在丝状真菌纤维素酶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的作用,举例分析了锌指蛋白在纤维二糖水解酶Ⅰ和纤维二糖水解酶Ⅱ编码基因上表达调控的过程,结合相关研究总结了锌指蛋白在丝状真菌产纤维素酶中应用,最后指出通过该方面研究将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纤维素酶表达调控的机理,为高效率、低成本生产纤维素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降解秸秆的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霉变的农产品和实验室保存的真菌中筛选到15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其中绿色木霉T206产酶能力最强。利用液体发酵,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起始pH值、培养时间等对菌株产酶的影响,以及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种类。在最适条件下菌株培养96h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最高达到7654.33U,是优化前酶活的1.7倍,滤纸酶活(FPA)达到1675.12U。  相似文献   

8.
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形态学观察作为鉴定手段,通过滤纸条崩解实验测定实际降解能力.以葡聚糖内切酶活(CMCase)和滤纸酶活(FPase)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Xh-12),鉴定为不动杆菌属,发酵培养7 d后对滤纸条的减重率可达54.4%...  相似文献   

9.
从堆肥化处理的甘蔗叶中分离出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为72h、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接种量为3%的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90.19U.mL-1。  相似文献   

10.
从长庆油田安塞地区含油土壤中分离筛选到8株可利用石油烃生长的丝状真菌(F-1-F-8),并从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降解石油烃的丝状真菌F-7.通过形态观察、ITS序列分析发现F-7为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ap-iospermum).利用单因素实验优化F-7的降油条件,当温度28℃,初始pH值为7,接种量为...  相似文献   

11.
从降香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内生真菌JXP2-2,并对其进行了产酶活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XP2-2在PD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5 d时的产酶活性最强,纤维素酶活力达到84.50 IU·mL-1;菌株JXP2-2与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KX347475的碱基...  相似文献   

12.
丝状真菌的DNA转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NA遗传转化是人们进行菌种改良、有用基因克隆或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途径.丝状真菌的DNA转化方法有CaCl2/PEG介导的原生质体的转化、基因枪转化、电穿孔转化、限制酶介导(REMI)的转化、根癌农杆菌介导(ATMT)的转化等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黑根霉、黑曲霉作为原料,研究了制备壳聚糖的方法。通过液体发酵获得黑根霉、黑曲霉的菌丝体,经干燥研磨后,比较稀酸稀碱热处理及微波法处理制备壳聚糖的提取效果及产率,并对微波法进行响应面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较稀酸稀碱法提取效果好,产率高。优化结果:微波火力为480 W,消解时间为15 min,碱浓度为20%。  相似文献   

14.
15.
王坚 《广东化工》2005,32(5):44-45
本文主要用离子色谱法与改良硫酸钡比浊法对大气硫酸盐化速率进行分析。通过曲线分析,空白实验,加标回收率分析,证明两种方法有良好的线性与准确性;对5个不同点位的碱片分析并通过t检验法进行检验,说明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热改性废茶叶吸附刚果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改性废茶叶吸附刚果红染料,考察了pH、吸附剂投加量、染料液浓度和温度对热改性废茶叶吸附染料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BET研究了热改性茶叶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最后采用伪一阶动力学模型和伪二阶动力学模型拟合了改性废茶叶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对其吸附热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改性废茶叶表面出现了形状各异的小孔,其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平均孔径比改性前增加较多;当溶液质量浓度为50 mg/L、pH为4、吸附剂投加量为0.4 g/L、温度为35℃时,染料的吸附率达到最佳,为98.4%,吸附量为123 mg/g;热改性废茶叶对刚果红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由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决定的。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异丙醇钛为前体,十二烷胺为模板剂,采用配体辅助模板法合成高比表面积多孔二氧化钛材料,利用氮气吸附对其孔径性质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多孔二氧化钛对刚果红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搅拌速度、吸附剂用量和初始浓度对刚果红吸附效果的影响。分别在相关条件下,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30min时,脱除率达98%以上;吸附温度为45℃时,脱除率可达98%;摇床转速为160r/min时,脱除率达到最大;当吸附剂使用量为0.10g时,脱除率能够达到98%左右,已能够满足应用要求;多孔二氧化钛吸附刚果红的吸附量与刚果红初始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实验室内贮存的两株丝状真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并用来处理柠檬酸污泥。经鉴定,1号和2号分别为Mucor circinelloides M37和Aspergillus niger SS5。Mucor circinelloides M37具有白色蓬松的菌丝体,生长速度为36.0 mm/d。Aspergillus niger SS5菌丝体为黑色,生长速度25.0 mm/d。二者均有发达的菌丝体,且生长速度快,可以在污泥脱水过程中起到生物絮凝的作用。二者都适合生长在偏中性、低盐度的环境中,比较适应污泥环境,并且都对多糖和蛋白质有降解作用,可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Mucor circinelloides M37可将CST由25.5 s降低至11.1s,Aspergillus niger SS5可使CST降至12.9 s,效果优于其他的物化方法,适用于柠檬酸污泥的脱水处理。  相似文献   

19.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6):986-996
The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chitosan hydrogel beads (CSBs) formed by various anionic surfactants,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sodium decyl sulfate (DS), dodecyl benzene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 (SDBS), and dioctyl sulfosuccinate sodium salt (DS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s adsorbents for 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Congo red (CR) as a model dye.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CSB as a function of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revealed that CSBs formed by 5 g/L anionic surfactant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for CR adsorption. The structure of CSBs and their adsorption capacities for CR depend on the nature of anionic surfactant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CSBSDS, CSBDS, CSBSDBS, and CSBDSS obtained from the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were 186.02, 209.28, 207.25, and 113.83 mg/g,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CSBDS was the best adsorbent for CR.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虫啉农药制剂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并对单点校正法、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3种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了 3种方法的差异性.利用Excel对3种定量方法的标准偏差、基质效应和测定结果进行F检验和t检验.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单点校正法与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标准偏差有明显差别,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