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有了装在大型地基望远镜上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天文学家就有分辨率可接近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仪器,而其收集的光则远多于后者。例如,Keck10m望远镜收集的光为2.4m哈勃望远镜的16倍,用自适应光学现在可以分辨0.034弧秒。这些系统依靠待研究天空区内或附近的明亮导星,它可以测量及校正大气湍流导致的波前误差。有时碰巧会有一个感兴趣的天文物体既有足够的亮度,视角尺寸又足够小,可用作其导星。然而一般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它们只能很好地校正导星周围的一小片天空;其二是因为足够亮的导星极少,距离望远镜又极远…  相似文献   

2.
凯克天文台与劳伦斯·里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合作,已制造出一颗“虚拟”导星,它将大大增加凯克Ⅱ号望远镜使用自适应光学件分辨天文物体细节的能力。凯克自适应光学系统于1999年安装,它可使天文学家将地球大气的模糊效应减至最小,获得前所未有的图像细节和分辨率。此种自适应光学系统采用较亮星体发出的光测量大气畸变,并对之进行修正。但在整个天空,只有1%的星球有足够亮的光供此用途。新的虚拟导星将使凯克的天文学家以自适应光学件的高分辨率研究几乎整个天空。虚拟导星在2001年12月23日发出的“第一次光”是用20W染料激光照射地球上…  相似文献   

3.
美国宇航局正在对代表下一代空间望远镜(NGST)水平的第二代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进行可行性研究。第一代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可见波段对星体和银河星系进行观测,并对其早期形成和演化开展宇宙学研究。第二代哈勃空间望远镜将在近红外波段对宇宙星体和星系进行观测。由于在近红外波段对天体观测要求高灵敏度探测器,光学系统口径尽可能的大,体积小,并且在至少60K低温下工作。美国宇航局最初的设计方案是采用8m直径可展开式主反射镜的超轻型光学系统,将在AtlasⅡ—AS上发射空间观测站。  相似文献   

4.
基于频谱滤波理论和经典大气湍流 7 层模型, 通过地表层自适应光学 (GLAO) 系统的理论滤波器模型, 结合 有限导星条件下的误差传递函数 (ETF), 探究了不同导星数量与不同导星排布情况下地表层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6 颗导星呈中心 1 颗、其余 5 颗在视场边缘均匀环形分布时, 系统校正性能较优。该研究结果对正在研 制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 (MCAO) 系统 (含有 GLAO 系统) 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如在大气中形成激光导星 ,则可能在地面望远镜中应用自适应校正以提高图像质量。但由于无法直接从导星的抖动获得所需信息 ,很难用激光导星信号校正波前的总斜度。 R.Ragazzoni系统地研究了多种方法来解决利用人造导星信号自适应光学系统中波前总斜度测量的问题。已发表一些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但都增加了系统技术实现的复杂性 ,如 :同时测量明亮自然星和导星的总角度抖动 ,使用双色激光导星 ,使用辅助望远镜和激光源。在后两种情况中 ,激光导星不能视作点光源。使用辅助望远镜或激光源的光学方案很简单。 R.Ragazzoni描述了该…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斯特列尔(Strehl)比为0.5的部分校正自适应光学望远镜所需要的人造导星数对望远镜口径及大气相关长度r0的依赖以及子孔径大于r0时对导星亮度的要求,最后给出在相应条件下产生钠导星所需要的激光能量。  相似文献   

7.
大气湍流严重限制地基天文望远镜的分辩率。在最好的观测台址和良好的能见度条件下,可见光波段的分辩率一般不超过1弧秒。过去的20年中发展了采用电变形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用以补偿湍流效应。可惜这类系统要求被观测天体附近有明高的参考源,且只能用于观测最亮的星。通过用激光激发中圈钠层的共振反向散射,可在高层大气建立控制自适应成像系统的人造导星。本文对激光导星自适应望远镜之设计要求及预期成像行为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8.
罗瑞耀  王红岩  宁禹  丁枫  万国新  许晓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11):1111003-1111003(9)
为克服当前波前探测技术存在的固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激光导星(Laser Guide Star,LGS)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消除聚焦非等晕效应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波前探测精度,由此大幅度增大激光导星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大气湍流探测范围,从而降低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导星亮度的要求。阐释了该系统的闭环工作过程,并依据其工作过程建立仿真模型,数值仿真了该系统基于阵列激光导星的波前探测过程。最后对重构波前精度进行评估,分析了仿真存在的误差。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的波前重构精度较好,校正残差为11%,初步验证了利用阵列激光导星进行波前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光电子技术     
SPIE.Vol.4007 0215064SPIE会议录,卷4007:自适应光学系统技术=Proceed-ings of sPIE,勺乞1.4007: Adaptive opti司systems tech-no拓gy(会,英〕/SPIE一T抽Internatso耐故iety fo:OPti-cal Englneering一1076P.(E) 本会议录收集了在慕尼黑召开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技术会议上发表的99篇论文,内容涉及空间系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进展,M沐CAO在大型望远镜干涉仪中的应用,用于成象和激光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光学特征标度,基于工作站的太阳/天体自适应光学系统,激光制导星:监测与光污染,波前传感,金刚石波前传感器实验室测试,近红外天文学中…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太阳活动观测存在视场小和分辨率低的问题。单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可校正的视场范围较小,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使用三维重构的方法,耗时长且过程繁琐;而太阳地表层自适应光学系统只校正地表层湍流,效率高,能快速获得大视场、高分辨率图像。利用YAO软件,在四导星阵列分布情况下,应用平均算法对太阳,地表层自适应光学系统在40″和60″优化视场、J和H波段的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并与相同条件下仿真得到的单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性能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60″~120″成像视场内,地表层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斯特列尔比值比单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提高了130%~210%,该结果与太阳自适应光学领域其他软件得到的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顾聚兴 《红外》2008,29(11)
1 引言 以阿波罗宇宙飞船时代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的姓名命名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是同时作为哈勃空间望远镜(HST)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SST)的科学后继者而设计的.要想解答先前的这两个任务所提出的科学问题,需要一架性能很高的空间望远镜.它必须具有很大的集光面积才能超出哈勃和斯必泽望远镜的探测极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扩大自适应光学(AO)系统的校正视场,在主要湍流层的共轭面上设置两个变形反射镜(DM),即采用分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CAO)的方法.主湍流层的共轭面位置设置两个变形反射镜和激光导星可以将湍流层上不同高度位置产生的波前畸变进行分离,并使焦距非等晕性几乎完全消除.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角度的非等晕性产生的波前误差主要取决于校正的模式数、大气介质折射率结构常数(C2n)的分布和系统的几何尺寸.结果表明:对于孔径为3.5 m的望远镜,利用两个变形反射镜能够达到3弧分的校正视场.  相似文献   

13.
颜召军  杨朋千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9):918005-0918005(6)
单层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只能在较小视场范围内对大气湍流进行有效校正,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技术可以突破这种限制。介绍了层向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研究了层向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模拟,内容包括:如何产生动态大气湍流波前数据、基于四棱锥波前传感器的波前复原算法、基于模式法的变形镜闭环校正控制过程等。对单层和两层的层向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层向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采用了更多的导星来校正两层大气湍流,比单层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具有更大的校正视场和更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许祖彦  薄勇  彭钦军  张雨东  魏凯  薛随建  冯麓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1):101001-0101001(13)
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最重要的科学工具之一。大型地基光学望远镜对天观测时,大气扰动使星光波前畸变导致其实际分辨率大幅下降,是长期困扰高精度天文观测的重大科技问题。因此世界各大望远镜均在竞相发展自适应光学技术,以校正大气造成的波前畸变,使望远镜达到近衍射极限分辨率,这标志着地基光学望远镜正在进入自适应光学望远镜时代。激光钠导引星是用激光激发海拨约90 km电离层中的钠原子产生的人造亮星,作为自适应光学校正的信标源,是自适应光学望远镜的核心技术之一。文中介绍了激光钠导引星技术的原理、方法与国内外发展状况,尤其是该实验室采用的固体激光和频技术,实现了钠D2线光谱匹配和钠层激发匹配的微秒脉冲钠导引星激光,并在国内外大望远镜上使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管保柱  陈海清  叶嘉雄  程鹏辉 《激光技术》2004,28(6):613-615,624
星载相机的波前畸变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由于温度场、重力场变化引起的相机光学系统自畸变;由于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误差。为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需要校正波前误差。提出一种对星载光学系统波前畸变进行有效探测的技术。星载激光器分时产生钠导星和瑞利导星,前者用于校正自畸变,后者用于校正大气湍流造成的波面像差。针对该方法对激光能量的要求,建立了双导星信标系统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激光器的要求,在目前是可以实现的。该方法可以用于空间相机光学系统的波面畸变探测,从而为星载自适应光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大气湍流造成大口径望远镜光学系统波面畸变,严重影响成象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在红外区进行自适应校正,使象质达到衍射极限分辨率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大气湍流造成大口径望远镜光学系统波面畸变,严重影响成象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在红外区进行自适应校正,使象质达到衍射极限分辨率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刘超  曹召良  穆全全  胡立发  宣丽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8):818002-0818002(6)
在天文观测中,瑞利激光导星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补偿大气湍流对成像的影响,并且提高天空覆盖率。能够发射一颗合格的瑞利导星成为该技术的前提。为了实现瑞利激光导星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设计了一套瑞利导星发射系统。首先,根据瑞利激光导星自适应系统的基本要求,介绍了激光器的脉冲能量与重复频率的影响;接着,根据湍流理论分析了发射系统的最佳发射口径与大气湍流对导星的光斑大小的影响;然后,根据发射要求利用Zemax软件设计出一套瑞利导星发射系统。该系统最佳的发射口径为260 mm,采样层为10~11km,导星最佳聚焦高度为9.8 km,理想的导星光斑半径为0.45,存在大气湍流情况下导星光斑半径小于1;最后利用Zemax软件对该系统进行公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相对较容易地实现加工与装调。该发射系统满足激光导星自适应系统的要求,实用性高,设计方法普适。  相似文献   

19.
自适应光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型地基光学望远镜,以校正大气扰动造成的波前畸变,使望远镜达到近衍射极限分辨率,实现对观测目标的清晰成像。激光钠导引星作为自适应光学校正的信标源,是自适应光学望远镜的核心技术之一。介绍了589nm光抽运垂直外腔面发射半导体钠导引星激光器和掺Dy3+晶体作为增益介质直接发射589nm激光的固体激光器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方案因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可靠性高、成本低、易维护等优势,被认为是新一代钠导引星激光器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根据哈勃空间望远镜(HST)、先进X射线天文物理装置(AXAF)和空间红外望远镜装置积累的经验论述了下一代空间望远镜控制系统的要求。在设计哈勃望远镜阶段,制导的控制方面已经有很大的进展,如采用了光纤陀螺,CCD星跟踪器以及非线性控制算法等。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由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